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城市研究组  页数:115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世界城市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2008),这一突破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我们有必要对城市发展过程和发展模式演变进行回顾、研究和评价。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由于种种原因,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0%左右,1900年这一比例增至15%左右。伴随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应该按照哪种理论或模式进行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10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城市发展理论或模式,可持续城市就是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  关于可持续城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多种解释。一般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包括生态、文化、政治、机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而不给后代遗留负担的城市发展模式。简而言之,可持续城市是具有保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能够为其居民提供可持续福利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4%激增到2008年的44.9%。城市的不断迅速扩张也引发了一些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达国家过去100年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30年中集中显现。严峻的现实和潜在问题告诉我们,可持续城市建设对中国而言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内容概要

本报告在分析可持续城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可持续城市的建设实践历程,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选择中国部分城市,开展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评价与比较分析,并对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和排序。最后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宏观管理体系与调控对策。  本报告对于各级领导部门的决策者,以及研究城市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可持续城市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可持续城市的提出与概念分析  第二节 可持续城市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实践历程  第一节 国际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章 中国部分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水平的测算与排序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城市评价参评城市的选择  第二节 可持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与构建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城市综合评价的测算结果及城市排序 第四章 中国可持续城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中国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宏观管理体系与调控对策 附录1 评价指标解释 附录2 基础数据 附录3 指标标准化方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随着生态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成为新的城市建设模式。生态城市以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标准、文化历史保护和自然融入城市为原则,注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的融合,不仅保护还要修复和保持所有的生态系统。宜居城市从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影响居住区的综合因素人手,强调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等居住理念,着力解决城市在居住空间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健康城市在强调促进健康的过程中,将改善并维系自然和社会环境视作基础理念之一。城市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生态特色,使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又要继承合理性的基因,把历史人文因素纳入城市发展的理论框架中,还要注重美学与文化内容等。  由于理念和侧重的角度不同,城市环境、宜居、健康等关键要素的可持续性仍浮于表面。传统城市建设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且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加复杂化、多元化、跨区域化。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和其自身的未来势必有另一种崭新的追求,即可持续城市。可持续城市是建立在以往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对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建设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各种城市发展模式的集成与升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