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和农村贫困研究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樊胜根  页数:162  
Tag标签:无  

前言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一级岗位杰出人才樊胜根博士主持,邢鹂博士和陈志钢博士等众多科研人员参加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政策与农村贫困”已经圆满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也即将结集成册,付梓出版。樊胜根博士邀请我为本书作序,祝贺之余,我欣然应允。本书的内容也引发了我对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与农村贫困问题的进一步思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实现了“保8”目标,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所言,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贫困人口数量也急剧下降,截至2009年末,按照新标准统计的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与1978年的2.5亿人相比,减少了85.6个百分点。然而,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都很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宏观发展战略的制约,西部地区缺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经济发展都较为滞后。因此,科学有效地制定公共政策,包括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补贴政策等,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减少农村贫困和缩小东西部差距行之有效的做法。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的发展奇迹。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扶贫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贫困人口也越来越集中于西部地区(包括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该区域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现状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不对称,减少贫困和缩小地区差距依然是政府和社会未来在该地区的工作重点。  本书围绕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与农村贫困这一主题,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的分析框架,借此研究如何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正确制定和及时调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区域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达到“双赢的发展机制”。通过利用对西部农村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和不平等程度,劳动力转移对家庭收入和子女教育的影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深层原因等问题,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在兼顾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缩小地区差距的基础上,提高西部地区投资效率,促进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  本书可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樊胜根,男,博士,高级研究员。现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国际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樊胜根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公共政策、农业科研体系、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生产中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过大量深入而有价值的研究。研究成果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及发展中国家政府广泛采用。近年来公开出版中英文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00余篇。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受国务院邀请作为“百人博士团”回国参加了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研究 一、引言 二、调查地点的描述性统计 三、研究方法 四、西部地区农村不平等状况分解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第三章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一、引言 二、分析方法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参考文献第四章 民族“直过区”收入差距和贫困研究——基于云南勐海县布朗山乡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引言 二、调查设计 三、方法和模型 四、研究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第五章 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汇款和家庭收入不平等 一、引言 二、分析框架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 四、实证结果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第六章 农户非农外出务工的决定——从代际因素的角度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农户非农外出务工决策机制 三、Logit模型的参数估计 四、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第七章 中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了吗?——来自贫困地区的证据 一、二元经济理论 二、中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研究现状 三、数据描述 四、实证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第八章 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一、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分配政策 二、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省各级地方财政的影响 三、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分配的决定因素 四、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第九章 欠发达地区农业科研投资分配:农业经济增长与减贫的权衡 一、引言 二、农业经济增长、贫困和农业科研投资的区域特点 三、分析框架、模型和数据 四、农业科研投资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作用 ……第十章 自然资源丰裕度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第十一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章节摘录

  1978年以来,中国选择了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改革前1953~1978年年均6.1 %的增长速度,而且也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年均30%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的收入迅速增加,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只有133.6元,到2007年达到4140.4元,比1978年增长近30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为7.1%。与此同时,贫困人口数量也大规模下降,截至200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6%①,比1978年的30.7%下降了29.1个百分点。在实现经济陕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区域发展却极不均衡,东部地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1980-2007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总额的比重由43.6%提高到55.2%,西部地区则由20.4%下降到17.3%,中部地区所占比重由22.3%下降到19.0%,东北地区所占比重由13.7%下降到8.5%。东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2007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是西部的2.2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为西部地区的1.5倍;西部地区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人数覆盖率不到5%,仅为东部的1/10。从省际看,排名第一的上海市,其人均GDP是西部贵州省的10倍。若从市县乃至乡镇看,这种地区间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差距就更大。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区域发展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不仅会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阻碍消除贫困的进程,也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广西、内蒙古、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50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都很丰富,同时也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的区域。根据中国官方2007年公布的人均年收入785元的贫困线标准,2007年末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有989万,占我国全部农村贫困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为3.5%,远高于东部地区的0.2%和中部地区的1.3%。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呈现出“片”(特殊贫困片区)、“线”(沿边境贫困地区)并存的特征,出现了贫困人口逐渐向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集中的趋势。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和农村贫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农业R&D投资权威书籍
  •   不错
    值得购买
  •   思路清晰,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是本不错的书
  •   统计数据客观翔实,分析角度新颖,很有启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