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生态观与管理的生态化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谢斌  页数:254  

前言

  谢斌同志的《人本生态观与管理的生态化》终于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借着祝贺该书的出版,我也有一些自感重要的话要说,因此答应作者的请求写这篇序。  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有人说,21世纪将是管理学的世纪;同时又有人说,21世纪将是生态学的世纪。其间的道理不用在这里赘述。本书回应了新世纪人类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才能摆脱“人类危机”的呼声,把管理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提出营构现代管理学的新境界——人本生态管理学的学科创新目标。在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态观的基础上,作者从这种生态观出发对流行管理学的基本学理加以梳理、深化与提升,展示出将管理学生态化的鲜明意向和整体格局,使人本生态管理学的学理构架呼之欲出。  近十来年,我主要关注的是人本生态观与美学的关系。针对法国社会学家J.M.费里在其《现代化与协商一致》一书中认为,环境整体化“只能靠应用美学知识来实现”的观点,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并非任何一种‘美学原理’或‘美学知识’都能发挥这种作用。”“所谓生态危机,从深层上说就是人性危机,人的素质的危机。而自来被看成人学的美学,不可能不受到人性危机的影响。那种为人性的分裂和异化张本的‘美学’并非就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美学要真能对人类的生态优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从生态学中吸取智慧,获得必要的学理启示和价值诱导,使美学自身生态化。”①其实管理学也是一样——真正能够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管理和管理学,也必须是生态学化的管理和管理学;这也就是手段必须与目的一致的意思。

内容概要

本书积极回应新世纪人类必须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呼唤,把管理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提出营构现代管理学的新境界——人本生态管理学的学科创新目标。上篇从系统论、生成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态世界观,以确立管理生态化的理论基础。下篇具体论述管理生态化的内涵、对象、过程、主体、创新和原则等问题。其基本观点,无论在生态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意蕴的探讨方面),还是在当前的管理理论领域,都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书适合关注管理学理论创新和生态哲学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和管理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序 绪论 开创现代管理的新境界  一、人本生态管理学的创新性追求  二、人类生存现状对管理学的要求  三、现代管理学发展的生态化趋势  四、研究人本生态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上篇 人本生态世界观  第一章 人类生态系统论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性质   第二节 人类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征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态观  第二章 生态生成论   第一节 生态平衡的动态生成   第二节 生态文明与人类未来   第三节 生态生成的自觉实践  第三章 生态价值观   第一节 生态价值观念的提出和意义   第二节 为自然的价值和为人的价值   第三节 生态价值的基本性质和内涵 下篇 管理活动的生态化  第四章 管理生态化的含义和意义   第一节 人类管理活动的生态内涵   第二节 现代管理的反生态特性   第三节 管理生态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第四节 对管理原理的认识的生态化提升   第五节 管理生态化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管理对象的生态化   第一节 管理对象生态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管理对象生态化的三个层次   第三节 对生态系统诸层次的整合和界面控制  第六章 管理过程的生态化   第一节 管理决策的生态化   第二节 管理组织的生态化   第三节 管理领导职能的生态化   第四节 管理控制的生态化  第七章 管理主体的生态化   第一节 管理领导者素质的生态化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生态化  第八章 生态化与管理创新   第一节 生态化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第二节 生态化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生态技术创新   第四节 循环经济——生态化管理创新的新模式  第九章 生态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高扬以人为本的全面主体性原则   第二节 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管理的科学性原则   第三节 坚持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双效益原则   第四节 坚持以生态和谐为前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五节 实施生态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原则   第六节 法制化管理与生态伦理普及相结合的原则 附录一 环境保护法规的若干具体要求 附录二 环境绿化使用植物的若干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管理的社会属性蕴涵着人类的社会生态适应性。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协调的管理必然是伴随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并必定产生于社会组织之中;管理者的意识形态总是要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不同的指导思想必然产生不同的预期目标,并导致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这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然而,人类生态学和人类的社会实践(知识、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意志不能是不受制约的,人类活动不能超越人的自然性,对人及其社会关系的协调必须符合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要求。因此,人类管理的社会属性必然内涵于社会生态适应性之中。这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的生态内涵。  管理活动中的客体蕴涵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性。管理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协调,管理活动协调的对象是人的活动。因此,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同时又是管理的客体。但是,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具有唯一性,而作为管理的客体却不具有唯一性。因为管理协调的对象是人的活动,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自然为对象的,所以管理的客体是一个多元性的整体:它包括作为人类活动主体的人、人类活动的对象——自然,以及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与人和自然相关联的若干对象性因素。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生态主体,与自然的生态关联是其自身具有的最本质的属性;而管理的客体,则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网络的多元的整体。因此,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的特性之中皆蕴涵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性。  管理协调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协调是管理活动最本质的特征。在管理中,协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目标的,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管理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在管理中协调的对象和关系方方面面,就其最终结果看,人类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将自然价值转化为文化价值。因此,管理协调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协调,是为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本生态观与管理的生态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