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研究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曾国平 等编著  页数:164  

前言

  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一是科学发展观,二是和谐社会。  1999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出席了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福建代表团讨论发言时,提出了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基于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党、全国展开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活动。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作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全文27 900多字,其中有22处讲到了科学发展观问题。科学发展观还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2008年9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号召全党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最主要的统筹兼顾是五个方面: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显然,作为五大统筹之首的城乡统筹极为重要,其最核心的问题是怎样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的一体化。  我国东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较好,城乡差距在日益缩小;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这影响了整个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扩大起了明显的负面作用。  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实现西部地区城乡的协调发展?对此,国内有很多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逐步得到应用。我们认为,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我国西部城乡协调发展,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是一条极其重要的道路。它既符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且也符合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实际。第三产业在我国特别在西部,还是一个弱项,但是,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意义重大。

内容概要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部门,一直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三产业发展将在打破城乡传统的二元经济格局、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促进城乡协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书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第三产业发展纳入城乡协调的分析框架,通过全面研究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现状,建立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问题,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机制与模式,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经济理论工作者以及对经济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曾国平,男,1955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现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是重庆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重庆市首届理论经济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影响重庆经济的风云人物、重庆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以及重庆市统筹城乡学会副会长。曾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大型企业研究项目30多项,并两次在央视《百家讲坛》作“创新”和“智商、情商”方面的演讲。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  1.1  促进西部城乡协调的新思路  1.2  第三产业发展促进西部城乡协调意义重大第2章  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关于第三产业研究的文献述评  2.2  第三产业的内涵界定及分类  2.3  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借鉴第3章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比较研究  3.1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2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国际比较  3.3  东、中、西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区域比较  3.4 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比较分析第4章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4.1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4.2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评价研究方法第5章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实证分析  5.1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主成分分析  5.2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聚类分析  5.3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协整检验分析第6章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机制研究  6.1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产业协调的机制  6.2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就业协调的机制  6.3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利益融合的机制第7章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模式研究  7.1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空间的模式  7.2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运行机制的模式  7.3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区域合作的模式第8章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8.1  战略目标与步骤  8.2  西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产业政策  8.3  西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财政政策  8.4  西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金融政策  8.5  西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科教政策  8.6  西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制度保障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三,新机制保障西部城乡协调。城市和农村是社会中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有机体。当前,我国在城乡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式直接造成了城乡分割的局面,而西部地区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阻碍了城乡生产力协调发展,扩大了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了日益复杂的城乡利益矛盾。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消除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建立协调城乡利益关系的运行机制,使城乡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得到调节,进而实现城乡利益关系的整合。这个整合过程就是城乡关系一体化的过程。因此,城乡关系的改进,应以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  本书从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提出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下三个协调城乡发展的运行机制:①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产业协调的机制。产业协调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间的互动与互补、产业间与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以及产业集聚上。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问的互动与互补,可以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提高产业的竞争效力与经济效益,扩大其规模,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市场;产业间与城乡问的要素流动,可以提高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有利于产生聚集效应,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以此为发展基点,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城乡协调。②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就业协调的机制。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要求产业结构优化,要求能够满足人们发展和享受需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同样,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观念的全面更新,培养了他们求新、求强、敢于实践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承担风险的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时间观念、竞争观念。③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基于利益融合的机制。推进城乡利益融合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利益融合的目的是通过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城镇带动乡村,以乡村促进城市,促使农民由农村向城镇集中,从业人员由农业向非农产业集中,工业由分散向园区集中,公共设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由城市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传播,实现城乡发展政策一体化、产业分工一体化、服务功能一体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进步一体化等,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待遇,使整个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利益融合不仅涉及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政策措施的变化,还涉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