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贸易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郑桂环 等著  页数:214  

前言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预测中心”)是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的直接推动和指导下成立的,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与教育机构中从事预测科学研究的优势力量组合而成,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预测中心的宗旨是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预测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央和政府管理部门进行重大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同时在解决这些重要的预测问题中发展出新的预测理论、方法和技术,推动预测科学的发展。其目标是成为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咨询中心,成为一个有国际重要影响的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中国预测科学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自2006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预测中心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和白春礼常务副院长等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以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管理学家成思危教授为主席的学术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四个预测研究部团结合作、勇攀高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预测中心以重大科研任务攻关为契机,充分发挥相关分支学科的整体优势,不断提升水平和能力,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和开辟研究方向,不仅在预测科学、经济分析与政策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在支持中央和政府高层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政府决策部门、国际学术界和经济金融界的重视与高度好评。

内容概要

本书总结和汇集了最近几年来作者们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分析与预测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第一部分结构分析,研究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外部区域结构和内部区域结构,分析当前外贸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第二部分,研究汇率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并从非线性角度研究汇率自身序列及其与贸易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GPVECM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进出口总量、中美中欧贸易、主要商品进出口、部分省份进出口进行预测;并引入空间计量方法对省份进出口进行探讨。    本书对于从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的研究人员,政府有关决策和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进出口贸易行业从业人员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也适合高等院校的管理科学、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以及企业的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1.2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结构分析 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2.2  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与现状   2.3  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原因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2.4  贸易商品结构调整对策 第3章  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区域结构分析   3.1  外部区域结构的演变与现状   3.2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   3.3  我国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   3.4  外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原因与影响 第4章  我国对外贸易的内部区域结构分析   4.1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对外贸易规模分析   4.2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   4.3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对外贸易规模分析   4.4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进出口商品结构   4.5  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原因   4.6  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影响   4.7  外贸内部区域结构调整对策第二部分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 第5章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   5.1  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历史演变   5.2  汇率及汇率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评述   5.3  人民币汇率与中关贸易顺差相互关系分析   5.4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和中欧之间贸易顺差相互关系分析   5.5  案例分析:广场协议后的日元与德国马克   5.6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长期关系的协整检验   5.7  中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的方差分解   5.8  结果分析 第6章  汇率的非线性分析   6.1  引言   6.2  基于信息熵的非线性检验方法   6.3  汇率自身变量序列的非线性性质判定   6.4  汇率与贸易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判定第三部分  进出口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第7章  GPVECM方法及其应用   7.1  对外贸易预测现有方法总体介绍   7.2  协整分析与预测理论   7.3G  PVECM介绍   7.4  对外贸易总量预测   7.5  中美、中欧贸易预测   7.6  主要商品预测   7.7  部分省份进出口分析与预测 第8章  空间计量方法及其应用   8.1  相关模型及理论依据   8.2  中国区域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结果   8.3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测研究报告CEFS-06-009附录B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测研究报告CEFS-07-013附录C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测研究报告CEFS-07-024

章节摘录

  (1)1979~1987年的放权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改革了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完善外贸管理,重新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建立外贸经营权审批制。探索促进工贸(技贸、农贸)结合的途径,并实行了鼓励出口,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相关政策。  (2)1988~1990年的推行承包经营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全行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地方和外贸总公司的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各专业外贸进出口总公司与大部分省市外贸专业分公司脱钩。同时,政府开始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  (3)1991~1993年的深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取消补贴,大力推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从1991年1月1日起,政府通过调整和改革?[率机制,统一外汇留成,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取消对外贸易出口的财政补贴,使外贸企业开始走上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4)1994~2000年的综合配套改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中共十四大所确定的方针,实行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和推行代理制。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和经营机制逐步完善,外经贸协调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5)2001年以来的外贸变革时期。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后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贸易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适应国内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组建了商务部,同时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改变了集中管理进出口的体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1979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1989年突破500亿美元,1993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8年达到1837.6亿美元,到2006年达到了9690多亿美元。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日益增大,1978年我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居第32位,1998年上升到第11位,到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已经超过德国,位居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5年、2006年继续稳居第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进出口贸易分析与预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