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晓田 页数:29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正面临着人类历史上,不论从任何尺度来说,都是规模空前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公平的挑战,一方面出现了最迅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各种经济与社会矛盾显化,焦点与热点问题涌现,学界自然不能置身其外,不同的学界面对着不同的挑战。科技界正迎来所期盼的自主创新的东风,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证实科技第一要素的地位,而不是两张皮的现实。经济学显然是一门显学,受到人们的追捧,尽管处在是非的旋涡之中,但经济学界仍然试图解释特殊的中国经济现象,主流的学者们用市场化、效率优先的视角直率地表达观点,而不是回避,尽管引来众矢所的。社会学界的声音愈益引起人们的注目,尽管久违了,他们热衷于中国社会断裂的讨论,并认同社会的撕裂,进而提出和谐社会的构想,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社会公平。社会学者在中国近代的处境并不好,但他们深入社会实践,实证的科学态度令人敬佩。中国管理学界的历史传承较少,近20年来埋头引入消化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工具,略显稚嫩,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实践在许多方面还插不上嘴,需求不足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问题是,摆脱自娱自乐尴尬处境的出路何在?
内容概要
本书梳理了作者所亲历和见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与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些历史事实,综述了广大管理科学家与在管理科学部工作过的同志共同取得的成绩,总结了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从事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工作22年间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诸如为什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管理科学研究,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管理科学发展战略,根据自然科学基金的要求如何申请管理科学项目,如何能遴选出具有创新性的申请项目,如何保证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公正性,如何进行管理科学部的绩效评估等,以及作者多年来对上述问题的一些认识、体会与思考。 本书可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与教师,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的申请者与主持人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管理科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使用。
书籍目录
代序前言第1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管理科学研究的缘由 1.1 管理科学与相关概念的定义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管理科学纳入资助范畴 1.3 历史上的错误严重影响与制约了我国管理科学的健康发展 1.4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科学没有接纳和推动管理科学发展 1.5 自然科学家与工程科学家承担发展管理科学的责任 1.6 我国的管理科学依托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发展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管理科学研究第2章 管理科学发展与管理科学部的成立 2.1 我国管理科学进入各学科全面发展时期 2.2 管理科学被我国科学界承认是一门科学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成立过程第3章 管理科学部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应用 3.1 第一次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3.2 “九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 3.3 “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 3.4 “十一五”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 3.5 对“十二五”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第4章 科学基金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4.1 管理科学部的资助范围 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基础研究的定位 4.3 管理科学的学科特点与基础研究的基本要求 4.4 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指南》第5章 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的申请 5.1 选题问题——选题时考虑的要点与创新要求 5.2 立论依据中创新的论述与撰写要求 5.3 研究方案的制定与撰写 5.4 准确阐明研究基础及具备完成项目的条件 5.5 认真填写申请书第6章 管理科学部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 6.1 科学基金评审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6.2 管理科学部对评审工作的要求与具体做法 6.3 管理科学部对同行评议专家的要求 6.4 管理科学部学科评审会的评审 6.5 对面上、青年、地区项目评审的具体规定与资助要求 6.6 对重点项目与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评审 6.7 管理科学学科评审组第7章 管理科学部的成果管理与绩效评估 7.1 回顾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绩效评估的要求 7.2 管理科学部成立前的成果管理 7.3 管理科学部的绩效评估 7.4 绩效评估结果与分析 7.5 对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工作的再思考第8章 管理科学项目资助状况与学科发展 8.1 研究项目系列 8.2 人才项目系列 8.3 环境建设项目系列 8.4 管理科学部应急研究项目 8.5 管理科学研究成果与学科发展第9章 管理科学部的其他主要工作 9.1 管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 9.2 管理科学的申请代码 9.3 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的遴选与确认 9.4 管理科学部(组)机构设置沿革与负责人 9.5 管理科学部(组)工作人员名录 9.6 管理科学部(组)历年学科评审会地点第10章 对科学基金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10.1 正确处理好支持非共识创新与依靠专家共识判断的关系 10.2 正确处理好营造宽松环境与加强管理和评估的关系 10.3 要坚持立项评审与绩效管理并重、探索与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估机制 10.4 科学基金工作规范管理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10.5 科学认识与正确发挥科学基金在科学评价中的作用文献与资料来源附录 管理科学部关于同行评议的要求与说明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管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科学,很明显既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与特点,也具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属性与特点,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领域的交叉科学,包括较为广泛的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围。在一些人直觉的认识上,他们倾向于认为管理科学更多的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与特点。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30年管理科学的发展史表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科学没有接纳和推动管理科学的发展。首先,在认识上,我国一直认为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认为“社会科学从总体和本质上讲,是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上层建筑,它是经济基础的某种反映,也必然受社会政治现实的影响和制约……除了个别学科,绝大多数学科内容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种认识与理解使得传统理解上的社会科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约束,从而形成一种固定的学科结构;这种学科结构在客观上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注重于那些传统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学科,而难于顾及那些虽然具有一定社会科学属性,但却阶级性不鲜明的学科,比如管理科学。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提问时就指出:“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这也正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科学没有包括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也没有在社会科学的学科领域内获得相应位置的原因之一。
后记
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22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书稿完成后,又感到有些内容不够完全、完整,有些也还不够细致。考虑到前言中对本书基本性质的定位,工作性、可读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时效性基础上的,即便可能会留有遗憾,但想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基本完成自己的心愿,也算有所慰藉。且以以下三点作为结束语。第一,回首过去22年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工作的日子,确实如人们常说的:“有些事是人的一辈子只能遇到一次的机会;有些事是唯独你这一代人才可能遇到的机会;人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且持续做一件事很难;人生一辈子有机会碰到从一件事开头就做这件事更难;人生一辈子持续做好、做成功一件事难上难。”笔者有幸赶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遇上了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自己更有幸成为第一代从事管理科学的基金工作者,而且有机会自一开始就做管理科学的基金管理,这一开始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才可能碰到的机遇;接下来用了人生的22年专心做了促进成立管理科学部与推动管理科学学科发展这一件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困难甚至是磨难,但是没有动摇,坚持走过了这22年,认真努力地争取做好这一件事,这些都希望通过本书作一简要的总结。第二,笔者认为,做好科学基金工作,从个人素质与思想修养方面看,最关键的有三点,即真心诚意为科学家服务、正确对待自己、坚持依靠专家。现在从事科学基金工作的许多青年同志是博士、博士后,如果没有从事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专心从事科研工作,许多同志将有可能成为有成就的科学家、专家,从事其他行业也有“成名、成家”的机会。但是自然科学基金是学术性的管理机构,从事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就很难做专家了,最多只能成为“杂家”,还不一定“够格”。所以,选择了从事科学基金事业,就是选择了为科学家服务的事业,就是选择了甘当铺路石子、甘为人梯——这是科学基金工作者的位置。从事科学基金工作一定要明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自己。
编辑推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我国管理科学(1986-2008)》:发挥前瞻引领作用,突出中国实践特色推动实现自主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我国管理科学(1986-2008)》可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与教师,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的申请者与主持人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管理科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