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田昆,郭辉军,杨宇明 等 著 页数:230
前言
高原湿地地处大江、大河源头,是世界上独特的湿地类型,生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但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脆弱,需要加强研究,予以有效保护。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其他保护类型的保护体系来保护湿地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553处,指定了36块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18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了超过40%的自然湿地面积,对高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功能分区、予以分类管理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核心工作,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主要是依据保护区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功能,按同心圆将其空间结构依次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三区模式”,然而,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不同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资源差异,当前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在理论上仅局限于针对环境异质性不高的陆生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分区实践上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以及不同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缺乏理论上的突破,尤其对于环境异质性极高、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传统的同心圆环套结构功能分区理念和模式已不适用,严重制约着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与管理,迫切需要对湿地类型保护区功能分区进行研究,科学划分功能区,从时空上对保护区保护对象和生境进行有效保护,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高原湿地保护区生态结构特征及功能分区研究与实践》一书是作者多年研究高原湿地结构与功能特征的成果,是针对湿地保护区功能分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益探索。
内容概要
《高原湿地保护区生态结构特征及功能分区研究与实践》以“云南高原湿地保护区生态结构特征与功能分区研究”、“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区功能分区研究”以及“云南高原湿地湖滨利用的基础研究”项目为基础,围绕高原湿地的生态结构及功能特征,尤其是低纬度高原湿地具有的湖盆—湖滨—面山的典型结构特征,针对高原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成因和结构特点,从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尺度,探讨了湖周陆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高原湿地环境维系,以及湖滨带与湿地生物多样性维系的关系;分析了湖泊湿地不同水深的湖盆水体功能作用和多样性特点,以及不同季节和生境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功能作用,据此提出了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技术体系,并且以不同生境特征的5个典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案例,对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 《高原湿地保护区生态结构特征及功能分区研究与实践》是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理论的原创性研究与实践,可供从事湿地保护、湿地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湿地管理者参考。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 高原湿地概述1.1.1 高原湿地的界定、类型及形成特点1.1.2 高原湿地面积与分布1.2 高原湿地功能分区的意义1.2.1 高原湿地的功能价值1.2.2 高原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问题1.2.3 高原湿地功能分区的必要性第2章 高原湿地及其特征2.1 青藏高原湿地及其特征2.1.1 青藏高原湿地类型、面积及分布2.1.2 青藏高原湿地特征2.2 蒙新高原湿地及其特征2.2.1 蒙新高原湿地类型、面积及分布2.2.2 蒙新高原湿地特征2.3 云贵高原湿地及其特征2.3.1 云贵高原湿地类型、面积及分布2.3.2 云贵高原湿地特征2.4 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重要湿地2.4.1 高原湿地保护区2.4.2 高原地区国家重要湿地2.4.3 高原地区国际重要湿地第3章 高原湿地保护区功能分区理论研究3.1 湖周陆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高原湿地环境的关系3.1.1 不同植被地类的坡面产流量比较3.1.2 不同植被地类的坡面产沙量比较3.1.3 不同地类坡面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3.2 湖滨带与湿地环境维系的关系3.2.1 湖滨带植被组成结构与特征3.2.2 湖滨带的降解与净化功能3.2.3 湖滨带的沉降功能作用分析3.2.4 湖滨带在鸟类生物多样性维系中的功能作用3.3 湖泊湿地不同水深的湖盆水体功能作用和多样性特点3.3.1 低纬高原湖泊湿地水生植物生境特征3.3.2 水环境质量与水生植物的分布深度3.3.3 透明度与水生植物的分布深度3.3.4 水生植物集中分布范围内的主要植物群落3.3.5 水生植物集中分布范围内优势植物群落特征3.4 高原湿地不同季节及生境的功能作用分析3.4.1 湖滨带不同季节的净化功能作用分析3.4.2 湖滨带不同季节及生境的鸟类生物多样性维系功能作用分析3.5 研究发现小结3.5.1 湿地植物多样性与湿地演替3.5.2 湖周汇水区面山植被状况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显著3.5.3 湖滨带拦截地表径流挟带的泥沙效果明显3.5.4 湖滨带净化水质的功能显著3.5.5 湖滨带沉降有机碳作用明显3.5.6 湖滨带对N、P的降解净化不受季节影响3.6 研究结论3.6.1 湖周汇水面山在维护湿地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3.6.2 湖滨带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地位极其重要3.6.3 不同水深的湖盆水体功能重要性不同3.6.4 以鸟类为保护管理目标的湿地保护区不同季节功能作用不同..第4章 高原湿地保护区功能区分区理论体系4.1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理论框架4.1.1 保护对象生境适宜性分区管理的理论基础4.1.2 低纬高原湿地汇水流域尺度的分区管理理论基础4.1.3 湿地结构决定湿地功能的动态分区管理理论基础4.2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技术与方法4.2.1 湿地类型保护区的界定及区划标准4.2.2 功能区划技术及方法4.3 高原湿地保护区功能分区构想4.3.1 功能区可在时空上不连续4.3.2 合理确定保护区范围及三区面积4.3.3 科学划分功能区三区4.4 研究展望第5章 高原湿地保护区功能分区实践5.1 完整生态系统尺度的功能分区实践——空间不连续分区案例5.1.1 北海湿地概况5.1.2 北海湿地面临的问题5.1.3 北海湿地保护的功能分区策略5.1.4 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案5.2 迁徙鸟类保护的功能分区实践——鸟类生境适宜性分区案例5.2.1 纳帕海湿地概况5.2.2 纳帕海湿地面临的问题5.2.3 纳帕海湿地保护的功能分区策略5.2.4 纳帕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案5.3 时空不连续的功能分区实践——时空动态分区案例5.3.1 拉市海湿地概况5.3.2 拉市海湿地面临的问题5.3.3 拉市海湿地保护的功能分区策略5.3.4 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案5.4 流域尺度的功能分区管理实践——空间不连续分区案例5.4.1 剑湖湿地概况5.4.2 剑湖湿地面临的问题5.4.3 剑湖湿地保护的功能分区策略5.4.4 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案5.5 多重功能叠加的分区管理实践——空间不连续分区案例5.5.1 若尔盖湿地概况5.5.2 若尔盖湿地面临的问题5.5.3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策略5.5.4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方案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云南高原湿地保护区植物名录附录2 云南高原湿地保护区动物名录兽类名录鸟类名录两栖爬行类名录鱼类名录图版
章节摘录
1.流域30亿人生存的“水塔” 我国高原河流纵横,湿地遍布、冰川发达,湄公河、红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印度河等国际河流,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塔里木河等10余条世界著名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冰川均发源于我国高原。发源于青海的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全长约4700 km,流经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和不丹6国,流域面积达60万km2;发源于云南的红河在云南省境内的流域面积约7.45万km2,流入越南后汇人太平洋北部湾;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独龙江出境后进入缅甸,分别称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最后注入印度洋安达曼海,流域面积分别为3.34万km2和1.9万km2;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从西藏出境后进人印度汇人恒河;印度河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巴基斯坦到达印度后注人阿拉伯海;起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流长度分别为5400 km和6300 km,流域面积分别达75万km2和180万km2,流域内的中下游平原、成渝平原、河西走廊等是我国著名的粮仓,两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地区之一;起源于云南的珠江流经贵州、广西、广东,对云贵和两广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我国最干旱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塔里木河对流域人民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保障,仅三江源湿地就分别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提供了25%、45%和15%的水量。水造就了流域文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维系着流域30亿人的生产生活,维系着我国及东南亚国家的生态安全。如果没有高原湿地和冰川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源,流域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农牧渔业生产将无法进行,流域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2.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 我国高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复杂,自然环境类型多样,为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提供了极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广阔的地域则为野生生物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使高原湿地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原湿地保护区生态结构特征及功能分区研究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