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墓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页数:230  字数:414000  

前言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下游,太湖南岸。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称浙江,省以江名。距今二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我国百越民族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于越先民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活跃在浙江这块热土之上,他们所建立的越国曾经强大一时,并在其一系列生存、立国、争霸历史过程中,演绎过一幕幕至今仍让人为之震撼的史剧。浙江大地曾经因有过越国的存在而辉煌一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灭吴雪耻,争霸中原的惊天伟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迄今,在广袤的浙江大地上,遗留着大量的越文化遗迹与遗存,这些遗迹与遗存,已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探索越国辉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宝贵财富。对越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一直是浙江考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工作重点首先主要集中在对保存最为丰富的墓葬遗存的调查、发掘与研究上。以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对长兴便山30多座土墩的探索性发掘为肇始,以后陆续在长兴、海宁、德清、湖州、安吉、慈溪、余姚、上虞、萧山、巨州、东阳、义乌等地也发掘了一大批土墩遗存。通过对这些土墩的科学发掘,确认了这类广泛分布于浙江大部分地区山顶山脊上的土墩遗存,是商周时期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越族墓葬,是于越正式建国之前流行的主要墓葬形制,并由此基本建立了土墩墓的分期序列,从而对越正式称王建国之前的葬制葬俗和文化内涵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在越文化考古研究上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最近10年,越文化的考古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收获。这一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是陆续发现与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包括越国王陵在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大墓,从而为研究探索越立国后越国贵族墓葬的葬制葬俗和内涵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这些墓葬分别是:  1996~1998年,绍兴兰亭里木栅发掘的印山大墓,虽遭古代严重盗掘,随葬品几乎被洗劫一空,但以其恢宏巨大的规模、十分讲究的填筑方法和形制独特的巨大木椁,仍可确定其应该是一座越国王陵。考证文献记载,墓主应为越王勾践之父——越王允常。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四座大型越国贵族大墓,填补了浙江地区大型越国贵族墓葬的考古空白,为研究探索越国贵族墓葬的葬制葬俗和内涵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对于推动越文化研究的深入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适合于从事考古、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壹章  东阳前山D2ml  第一节  概况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二、发现与发掘经过  第二节  墓葬形制结构    一、封土    二、墓道与甬道    三、墓坑  第三节  出土随葬器物    一、玉石器    二、玛瑙、水晶器    三、绿松石器  第四节  小结    一、墓葬年代推断    二、墓葬的国属和墓主人身份分析    三、几点认识第贰章  长兴鼻子山ml  第一节  概况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二、发现与发掘经过  第二节  墓葬形制结构    一、封土    二、墓道    三、墓坑    四、墓外陪葬器物坑  第三节  出土随葬器物    一、墓内出土随葬器物    二、墓外陪葬器物坑出土器物  第四节  小结    一、墓葬年代推断    二、墓葬国属与墓主人身份分析第叁章  安吉龙山D141ml  第一节  概况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二、发现与发掘经过  第二节  墓葬形制结构    一、封土    二、墓道与甬道    三、墓坑    四、墓外陪葬器物坑  第三节  出土随葬器物    一、墓内出土随葬器物    二、墓外器物坑出土器物  第四节  小结    一、墓葬年代推断    二、墓葬国属和墓主人身份分析    三、几点认识第肆章  温岭塘山ml   第一节  概况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二、发现与发掘经过  第二节  墓葬形制结构    一、封土    二、墓道    三、墓坑    四、墓外陪葬器物坑  第三节  出土随葬器物    一、墓内出土随葬器物    二、墓外陪葬器物坑出土器物  第四节  小结    一、墓葬年代推断    二、墓葬国属和墓主人身份分析    三、几点认识第伍章  相关问题的认识与讨论  第一节  越国贵族墓葬的分布特点  第二节  越国贵族墓葬的形制结构    一、墓上堆筑有高大的长方形覆斗状封土    二、墓葬形制采用带墓道的长方形深土坑木椁墓    三、墓外多设有一个陪葬器物坑  第三节  越国贵族墓葬的随葬品特点  第四节  对“角形器”用途的探讨  第五节  关于“镇”的认识过程

章节摘录

  墓坑为东西向浅土坑,系在山顶平地上四周用人工堆筑大量泥土和石块形成的熟土堆坑,规模较大,长13.52、宽4、深0.3~0.35米。墓坑东、南、北三面坑口,均用大小不一的单层石块不甚紧密地围置出一个墓坑边框,西面连接石砌甬道。墓坑的南北两个长侧边,还设置有熟土二层台,二层台由土和石块加筑而成,二层台低于坑口石框O.2~0.35米,高于墓底0.15~0.2米,台面宽0.6~0.65米。坑底全部用河卵石铺设石床,河卵石排列紧密,铺设平整,石床厚0.05~O.1米。  坑内原有棺椁已朽,坑底发现8条宽阔的垫置棺椁的枕木沟。枕木沟南北横向分布,基本为间隔1.4米一条等距离排列,将整个墓底石床分隔成7段。从枕木沟底部无铺设河卵石现象分析,坑底石床是在放置好枕木后再铺设的。枕木沟打通二层台直抵坑边,形状十分规整,沟宽0.4~0.45米,沟深在二层台位置为0.2米,在墓底石床位置为0.05~0.1米。枕木沟为放置枕木而设,而枕木则为垫高、垫平木椁而放。在清理墓底填土时,局部可观察到明显的朽木痕迹,并发现几小片尚未完全朽烂的椁木碎片。这些迹象均可与封土剖面上反映的封土坍塌下陷现象互为印证,表明当时浅墓坑之内有高大木椁的存在。根据枕木沟的分布情况,木椁的大小应与浅土坑的大小相仿,长13.5、宽4米左右(图版1-6)。从发掘时隔梁剖面上观察到的封土塌陷状态和与之相接的甬道形态可以判断,当时木椁的形制结构应与断面呈梯形的石砌甬道形状相近,应该是两面斜坡状,横断面呈三角形的形态。由于木椁应与甬道连接沟通,因此,木椁室内的空间高度至少应与甬道相同,在2.4米左右(图版1-7、1-8)。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浙江越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