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开封城下城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春迎  页数:2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史学研究著作是枯燥的,考古学的文字就更枯燥了。讲述开封“城摞城”,正是应以考古为主、历史为辅。如何让人们饶有兴趣地接受历史科学?首要的一点就是适应大众的通俗化,《揭秘开封城下城》正是如此打造的。它的标题规整准确,别具匠心;它的文字流畅浅易,饱含深情;尤其是丰富的图片,可谓古今兼备,上天人地:从地下十几公尺的遗迹图,到高空拍摄的航片以及遥感图都有,把概念形象化,无不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开封城考古史的大众版,也是一部开封历史的现场实物版。     这是一部黄河历史的城市版,也是一部城市历史的黄河版。     “城摞城”奇观非常典型,具有标本意义,十分深刻。读者诸君可以看到辉煌与消歇的原因,红尘万丈与灭顶之灾的交替,体会一个古城的自强不息。您尽情地挖掘、品味、深思吧,可以肯定,不但能让您思绪轻飘,更能使您心神厚重。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作者简介

刘春迎,河南杞县人,1968年生,198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现任开封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年工作在开封文物考古第一线,致力于北宋东京城、开封地方史志、开封文物考古等方向的研究,著有《北宋东京城研究》、《考古开封》,合编有《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豫东杞县发掘报告》等,并在《考古》、《文物》、《中国历史文物》、《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考古报告和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项成果荣获河南省、开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本人也被授予“河南省文化系统文化先锋”、“开封市十大杰出青年”、“开封市优秀青年社科学术骨干”、“开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开封市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系国家文物局大运河申遗专家组成员,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开封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封市文物保护、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书籍目录

序前言引子  潘湖清淤迷城现  一、层层相叠,城城关连  二、沧桑巨变,格局依然  三、悠悠古城,隐于水患  四、建邦立业,理想家园第壹章  夷门自古帝王州——魏大梁城  一、追根寻源,城出有名  二、惠王迁都,王气初现  三、筑城安邦,开河兴商  四、水灌大梁,城毁魏亡  五、遥感勘测,大梁觅踪第贰章  水陆要冲咽喉地——唐汴州城  一、秦汉以降,繁华不再  二、运河开通,开封复兴  三、三贤同游,千古佳话  四、李勉筑城,开封雏形  五、汴河入城,商贸繁荣  六、千古名寺,万世流芳  七、考古勘探,汴州城现第叁章  汴京富丽天下无——北宋东京城  概述  一、坊制崩溃,市井繁荣  二、富甲天下,人逾百万  三、四河回绕,北方水城  四、风景秀丽,园林之城  五、寺观林立,宗教之城  外城  一、一代明君,“别筑罗城”  二、地处中原,制同边疆  三、规模宏大,坚壮雄伟  四、门有正偏,形制迥然  内城  一、退居二线,今非昔比  二、门名屡变,雅俗共赏  三、“见缝插针”,内城现身  皇城  一、时局动荡,皇宫草创  二、开国皇帝,扩建皇宫  三、千古谜案,“烛光斧影”  四、进花石纲,建延福宫  五、潘杨湖底,北宋皇宫第肆章  金碧辉映不胜言——金汴京城  一、“靖康之难”,东京沦陷  二、海陵都汴,故宫重建  三、穷兵黩武,人生末路  四、宣宗迁都,“再筑子城”  五、百年轮回,悲剧再演  六、皇宫分离,制度完善第伍章  天下藩封数汴中——明开封城  一、元代汴梁,龙凤之都  二、五门不对,三山不显  三、王府遍地,势若两京  四、筑堤护城,铸犀镇河  五、兵临城下,洪水灌城  六、周王官阙,考古再现第陆章  东京梦华几销尽——清开封城  一、林公筑堤,化险为夷  二、里城大院,开封满城  三、湖泊遍布,会馆林立  四、三重马道,层层堆砌结语  以古为鉴知兴替——今日开封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众志成城,修复城墙  二、几度沉浮,因“河”兴衰  三、古城复兴,指日可待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引子  在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如诗如梦的繁华岁月之后,由于时代的变迁、王朝的更替、战争的破坏、水患的吞噬等原因,古都开封的光彩渐渐暗淡。特别是金元之后,滔滔的黄河水一次次地将古代的开封城连同昔日铅华淤没殆尽,掩埋在了数米之深的地下。  由于这些原因,开封的文物埋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埋藏深。淤积层堆积厚、古代城址埋藏深。开封北距黄河较近,而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泛滥淹没开封,每一次洪水过后,都在当时的地面上形成了厚薄不一的淤积层,这样,一次次洪水就把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开封城掩埋在了地面以下的不同深处。  二是层次多。历代的城址层次多,堆积杂乱。今开封城地面以下叠压着六座不同时期的古代城池,不同时期的洪水所形成的淤沙层,又自然地把其间隔为许多积层,真可谓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每代城池堆积物中,又以废弃的建筑物残基居多,杂乱无比。  三是水位高。开封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开封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的开封河湖密布、水系发达,今日开封仍有北方水城之称。今开封老城区以内,普遍在距地表约1.5米的深度,就有地下水渗出,水位之高,在其他北方城市中极为罕见。  这些特点,给考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长期以来,开封被史学界公认为是“有古难觅”之地,人们只能通过文献来追忆开封昔日的繁华,而古人对开封历史支离破碎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描述,又造成了史学界对一些重要学术问题的诸多争议,从而影响了一系列重大学术课题的深入研讨。  长期以来,开封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的谚语。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古城一直在沉睡着,人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它们唤醒。渐渐地这些神秘的古城也就失去了人们的关注,甚至因为默默无闻而被历史所遗忘。开封城下城,成为一代又一代开封人心中难以割合的梦,咫尺天涯,让人魂牵梦绕!  然而,历史总会被一个个偶然改变。1981年春,开封市的园林部门在潘湖之中堆筑湖心岛的过程中,意外地“触摸”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拉开了开封城下城考古的帷幕,蒙在开封城下域之上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层层揭开。  一、层层相叠,城城关连  那么,在今天开封城区的地面以下,究竟埋藏有几座城池呢?  大量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开封城下共埋有六座城池,分别是:战国时期魏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代开封城和清代开封城。这些城池按照时代由早到晚,地层自下而上的顺序叠压在了一起,构成了开封“城下城”、“城摞城”的奇特景观。经考古实测:大梁城深(指距今地表,以下均同)12~14米,汴州城深10~12米,东京城深8~10米,金汴京城深约6米,明开封城深5~6米,清开封城深约3米。按性质区分,这六座域包括三座国都、两座省城和一座中原重镇,其中大梁城、东京城、汴京城是国都,明、清开封城是省城,唐汴州城是中原重镇。  魏大梁城 叠压在今开封城下最深处、也是时代最早的城池,是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城。魏大梁城不仅是开封城市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城市,也是开封城市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都。据《竹书纪年》等史书记载,雄心勃勃的魏惠王于惠王六年(公元前365年)将国都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开封,在此兴筑了大梁城。后经魏惠王、魏襄王等六君1 40年的苦心经营,大梁遂发展成为“人民车马往来,日夜不休”的名都大邑。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大将王贲攻魏,引鸿沟之水灌大梁,大水围城三个月,最终城破魏亡,大梁城在滔滔黄水中化为废墟,开封走完了其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光辉历程。大梁城的遗址约位于今开封老城区的略偏西北一带,面积稍大于今城(指老城区)。  唐汴州城 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二座城池是唐代的汴州城。隋唐时期,是开封城市史上又一个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大运河开通以后,位于运河要冲的汴州,更是得此良机,很快发展为中原地区的一大军事重镇。唐建中二年(781年),驻守汴州的永平军节度使李勉遂对汴州城进行“重筑”。重筑后的汴州城周长20里155步,面积较现存的开封城略小。唐汴州城的东、西墙与今开封城墙东、西墙基本重叠,其南、北墙分别位于今开封城墙南、北墙的内侧约300米和800米处的东西一线。  北宋东京城 今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三座城,就是规模最大、蜚声中外、气势磅礴的北宋东京城。北宋东京城是在后周时期东京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来的。北宋定都开封之后,由于开封地处中原,地势坦荡,四周无山峦天险可守,是古代建都的大忌,因此北宋王朝除派40万重兵常驻开封外,还对东京城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增筑和修葺。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北宋东京城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道城墙,形成了层层套叠、壁垒森严的宏大气势。外城,是东京城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经考古实测,呈一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四墙全长约29 1 20米,淤埋于地下2~10米深。内城,是在唐汴州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来的,略呈正方形,四墙总长约11 550米。皇域,又称宫城或大内,位于今开封龙亭大殿前的潘、杨湖一带,呈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四墙总长约2520米。  金汴京城 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四座城池为金代的汴京城。靖康元年(1126年)的宋金战争之后,北宋王朝轰然崩溃,南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杭州),偏安江南,江淮以北的中原诸地从此更鼎易主,落人金人统治。金人立国期间,都城曾几易其地,其中金废帝(完颜亮)和金宣宗(完颜殉)二帝还曾短时期定都汴京(今开封)。金废帝曾在汴京大肆营建宫室,史称金故宫或汴故宫;金宣宗时期曾在汴京“再筑子城”。金汴京皇宫是在北宋东京皇宫的旧基之上加以改造、扩建而来的,范围已扩至“九里三十步”;“再筑子城”是对原北宋东京内城进行展筑,展筑后的城墙就是今日开封城墙的前身。  明开封城 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五座城池是明代的开封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遣大将徐达攻下开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号为北京。明初曾在金汴京城的基础上对城墙进行加高增筑,除墙体仍为夯土外,城墙外表还全部用砖垒砌,使之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砖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其第五子朱櫹为周王,领地开封。翌年,又在宋金故宫基础上营建了规模宏大的周王府。周王府设萧墙和紫禁城两重城墙。萧墙为其外围城墙,系在金汴京皇宫皇城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周回九里十三步;紫禁城则是在宋金故宫基址上改造而成,周回五里。考古勘测表明,明开封城墙叠压在金汴京城的“子城”之上、清开封城之下;周王府萧墙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周长约5310米;周王府紫禁城为东西较短、南北略长的长方形,周长约2520米。  清开封城叠压在今开封城下最上面的一座城池为清代开封城。清代开封为河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对在明末特大黄河水患中惨遭毁坏的开封城墙进行了复建,复建后“各门营建一如旧制”,城市格局无大的变化。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洪水再袭开封,大水围城达八个月之久,开封城墙遭洪水冲刷再次破烂不堪,部分墙体被淤埋在泥沙之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遂再次对开封城墙进行加高修葺,本次修葺之后,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开封城墙。  二、沧桑巨变,格局依然  通过对开封地下历代的古城址进行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考察不难发现,若和我国其他的古都或古城相比,今日开封城下埋藏着的古代城址明显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城摞城:纵观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大部分的都城,虽然也是历经数朝建都,但由于兵火战乱、城毁国亡等原因,后来大都抛开旧城,另选新址营建新的都城。如秦都咸阳城,汉、唐长安城,汉魏、隋、唐洛阳城,明、清北京城等,这些历史上著名的都城,其遗址与今日的洛阳、西安、北京城等,都不在完全相同的位置上。如古都洛阳,先后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其东周时期的王城,大致位于今洛阳城的西部;汉魏时期的洛阳城,位于今洛阳城东北约15公里处,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则大致位于今洛阳城偏南的地方。西安是周、秦、汉、唐的都城,其西周时期的城址,在今西安西南的沣河一带;秦都咸阳,在今西安西北的渭河一带;汉长安城址在今西安市的西北郊;后来到了隋大兴城、唐长安城时,才把都城建在了今西安的市区范围以内。而古都开封,虽历经兵灾水患,却是在原来的城址上屡淹屡建、屡毁屡建,历代城址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自唐汴州城至今,其间虽然已经过了1200余年的风雨沧桑,但城的总体格局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谓是沧桑巨变,格局依然,这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城摞城奇观,是开封历经沧桑、几度沉浮的历史见证,是开封人民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精神的浓缩,是历史留给开封的宝贵财富。  “揭秘开封城下城”,感知历史,探索未来,让我们在实现开封复兴、构建开封美好未来的进程中,走得更加坚定、自信和从容。  ——周以忠,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生花妙笔,揭秘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寻幽访胜,探索一座千年古城的尘封历史。  ——王立群,著名学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揭秘开封城下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会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开封城骡城的根本原因,书的纸张很好.
  •   对几千年开封城市的变迁有一个直观、深刻的认识,令人感慨,可以当成专业书来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