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病理学教程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梅家俊,李萍 主编  页数:292  

前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教学层次。为适应中医药学的发展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使培养的研究生成为新世纪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具备扎实的现代病理学基础是必要条件之一。湖北中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近二十多年来为全校研究生开设超微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学进展的有关理论和实验技术课程,并由梅家俊教授组织编写了内部使用教材《超微病理学基础及临床病理学进展》,受到历届研究生的欢迎,先后5次修订,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由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等组织多位站在教学与科研一线的正、副教授,交流了研究生培养和课程开设的经验,共同合作编写了《现代病理学教程》及《现代病理学实验教程》,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和七年制医学生开课使用。本书为《现代病理学教程》。研究生教材不仅要注意“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适应研究生课题教育的需求,还要“更新”、“更深”、“更高”于本科教材,注意基础联系临床,中西医结合以至融合,为中医药现代化做出贡献。据此,本教材分为十九章。第一至四章为“超微病理学基础”,讲述细胞的基本病变,即以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为单位,阐述其超微结构与功能,以及在各种病理条件下的超微病理变化。学习掌握了这些基本病变,可以举一反三,用来研究疾病的超微病理。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中医药类专业研究生与七年制医学生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的。全书共十九章。第一至四章为“超微病理学基础”,阐述细胞超微结构、功能及病理变化。第五至十九章为“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介绍应激、信号转导、细胞外基质、干细胞、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与疾病的关系,肿瘤、微循环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子宫内膜异位症、代谢综合征、器官纤维化等前沿热点分子病理学课题,将分子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相结合,并在部分章节适当介绍病理学知识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和七年制医学生教学使用,也可作为青年教师、临床医师、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细胞膜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第二节 细胞膜病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细胞质、细胞器与疾病   第一节 线粒体与疾病   第二节 内质网、核糖体与疾病   第三节 溶酶体与疾病   第四节 高尔基复合体与疾病   第五节 细胞质与疾病   第六节 细胞基质和包涵物与疾病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细胞核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细胞核病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常见病态细胞   第一节 细胞急性损伤、坏死与凋亡   第二节 缺氧、病毒及免疫性损伤   第三节 适应性细胞、不分化细胞和肿瘤细胞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应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 原因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发生机制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细胞连接、细胞外基质、黏附分子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连接   第二节 黏附分子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   第四节 细胞外基质及黏附分子的生理与病理生理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第三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中医药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   第三节 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   第四节 细胞凋亡的常用检测方法简介   第五节 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六节 细胞凋亡干预与疾病的治疗   第七节 细胞凋亡与中医中药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干细胞与疾病   第一节 干细胞概述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   第三节 成体干细胞   第四节 癌干细胞   第五节 干细胞与相关疾病   第六节 干细胞与中医药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基础   第二节 肿瘤的发生及演进   第三节 肿瘤血管生成   第四节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血管内皮细胞与疾病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血管内皮细胞异常与疾病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血瘀证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   第一节 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   第四节 微循环障碍与中医药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消退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肺的非呼吸功能障碍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一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障碍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   第一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   第三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   第四节 中医对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学   第三节 病理变化   第四节 临床诊治及疗效机制的探讨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器官纤维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器官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器官纤维化举例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常见肿瘤临床病理诊断基础   第一节 临床病理诊断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常见器官肿瘤临床病理诊断举例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一、线粒体的形态与功能线粒体(mitochondria)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形状多种多样,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也有呈其他形状的。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0.5~1um,长2~3um,少数可长达8~10um(如骨骼肌、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线粒体的数量不等,在代谢率高、功能活跃的细胞所含数量较多,如肝细胞含线粒体1000~2000个,反之如淋巴细胞和精细胞则少于100个。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与细胞功能有密切关系,如纤毛柱状上皮和肠吸收上皮细胞,线粒体多集中在细胞近表面处,以供应细胞吸收和纤毛摆动所需的能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多分布在上皮细胞的基底部,以助其重吸收功能。电镜下,线粒体是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包围而成。外膜平坦,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许多嵴,内外膜之间的间隙,称外室,宽约25 nm,室内含有许多可溶性酶,电子密度低。内膜所包围的腔隙称内室,室中充满细颗粒基质,其电子密度大于外室,线粒体外膜厚约6 nm,有直径1~3 nm的小孔,相对分子质量10 000以内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内膜厚约5~6 nm,通透性小,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的不带电分子,如水、氧、二氧化碳等分子通过。线粒体嵴有板状和管状两种基本形态,绝大多数细胞线粒体嵴呈板状,多与线粒体长轴垂直,少数呈平行方向(图2-1a)。分泌甾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如肾上腺皮质细胞、黄体细胞等的线粒体嵴多为弯曲的小管状,切面呈小泡状和管状。线粒体嵴的长短密疏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如心肌、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多而大,嵴长而丰富。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代谢率较低,线粒体较少,嵴少而稀。癌细胞线粒体不发达,与其无氧糖酵解作用超过呼吸作用有关。线粒体内室的基质为无定形的或细颗粒状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它不仅含有参加三羧酸循环的酶系统、呼吸链电子传递酶系和氧化脂肪酸的酶,而且还含有一些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有关的酶,其中苹果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是用来测定线粒体基质的标记酶,内、外膜的标志酶分别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单胺氧化酶。此外,还含有基质颗粒,DNA、RNA、核糖体、糖原、脂滴、髓样体和多种形态的结晶体。基质颗粒(matrix granule)平均直径为50 D.m,高电子密度,其中含有两价阳离子(如Ca抖、Mg抖、Fe2+、Ba。+等)、磷和无机物等,两价阳离子为线粒体酶系统活动所必需。

编辑推荐

《现代病理学教程》是21世纪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病理学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原本想着可能书里有彩图什么的,才没在学校复印店买,特地在网上买本正版的,拿到手才发现整本书里连幅彩图都没有
  •   包装很好,书页没有破损,就是花了近一周才收到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