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培功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顺应教育部教学改革潮流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现状,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科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独创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编写形式,组织编写了国内首套引领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案例版教材版权所有,其内容和引用案例的编写模式受法律保护。一切抄袭、模仿和盗版等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X线图像特点 三、X线检查技术 四、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五、X线检查中的防护 第二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一、DSA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DSA检查技术 三、DSA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一、CT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CT图像特点 三、CT检查技术 四、CT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MRI) 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MRI图像特点 三、MRI检查技术 四、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超声成像 一、超声波的产生与物理特性 二、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三、超声图像特点 四、超声检查技术 五、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二、信息放射学 第七节 影像学诊断原则与步骤 一、影像学诊断原则 二、影像学诊断步骤第二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超声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 二、CT 三、MKI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支气管阻塞 二、肺部病变 三、胸膜病变 四、纵隔病变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支气管扩张症 二、肺炎 三、肺脓肿 四、肺结核 五、肺肿瘤 六、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第三章 心脏与大血管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超声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 二、超声 三、CT 四、MRI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心脏及各房室增大 二、病理心形的分型 三、冠状动脉狭窄CTA表现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风湿性心脏病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先天性心脏病 四、心包炎 五、肺栓塞 六、主动脉夹层第四章 骨、关节与软组织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二、长骨 三、脊柱 四、关节 五、软组织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骨骼 二、关节 三、软组织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骨、关节及软组织创伤 二、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 三、骨与软组织肿瘤 四、代谢性骨病 五、慢性骨关节病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超声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食管和胃肠道 二、肝胆胰脾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食管和胃肠道 二、肝胆胰脾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急腹症 二、食管与胃肠道 三、肝脏 四、胆囊 五、胰腺 六、脾脏第六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超声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 二、CT 三、MRI 四、超声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肾上腺 二、肾脏和输尿管 三、膀胱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肾脏 二、膀胱 三、肾上腺第七章 生殖系统与乳腺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超声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女性生殖系统 二、男性生殖系统 三、乳腺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女性生殖系统 二、男性生殖系统 三、乳腺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女性生殖系统 二、男性生殖系统 三、乳腺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 二、CT 三、MRI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X线 二、CT 三、MRI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颅脑外伤 二、脑血管疾病 三、脑肿瘤 四、椎管内病变第九章 头颈部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一、眼部 二、耳部 三、鼻和鼻窦 四、咽部 五、喉部 六、口腔 七、颈部 第三节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一、器官病变的直接表现 二、器官病变的间接表现 三、淋巴结肿大 第四节 各种成像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第五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眼部 二、耳部 三、鼻与鼻窦 四、咽部 五、喉部 六、口腔颌面部 七、颈部第十章 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 概述 一、介入放射学内容 二、Seldinger技术 三、介入治疗常用器材 第二节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一、经导管血管灌注治疗 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三、经导管血管成形术 四、下腔静脉滤过器置放术 五、心脏病介入治疗 第三节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一、经皮穿刺活检、引流及造瘘 二、管腔狭窄成形术 三、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 四、介入灭能治疗 五、结石的介入治疗参考文献彩图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总论第二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20世纪80年代继CT之后出现的一项医学影像新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心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DSA是一科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Nudelmar于l977年获得第一张DSA的图像。目前,在血管造影中这种技术应用已很普遍。一、DSA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一)DSA成像基本原理数字成像是DSA的基础。数字减影的方法有几种,常用的是时间减影法,介绍如下:经导管向血管内团状注射水溶性碘对比剂,在对比剂到达感兴趣血管之前和血管内出现对比剂时,对比剂浓度处于高峰和对比剂被廓清这段时间内,使检查部位连续成像,比如每秒成像一帧,共得l0帧图像。在这系列图像中,取一帧血管内不含对比剂的图像和含对比剂最多的图像,用这同一部位的两帧图像的数字矩阵,经计算机行数字换算处理,使两个数字矩阵中代表骨骼及软组织的数字被抵消,而代表血管的数字不被抵消。这样,这个经计算机行数字换算处理的数字矩阵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为图像,则没有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只有血管影像,达到减影目的。
编辑推荐
《医学影像学(案例版)》由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