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鲁忠义 页数:409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使用对象为非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公共心理学教材很多,突出什么样的特色才能满足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是我们编写本书时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参阅大量国内外心理学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组进行了多次讨论,一致认为,本书应力求突出以下特色:(1)改变学科本位的状况,实现学生维度和学科维度的有机统一。许多公共心理学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学科本位的思想,考虑的是学科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和系统性。从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来看,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因而也成为评价一本教材好坏的一个标准。但是,强调学科本位的同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一再告诉我们,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名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中明确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理论归结为唯一的原理的话,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心理学的知识系统庞杂,不可能在一本心理学教材中,将完整、系统的心理学原理纳入其中,因此,根据学生今后教育教学的需要选择教材的内容,显得尤为必要。当然,以学生本位来组织教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见,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本书试图将学生维度和学科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同时考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2)改变以理论为主的状况,实现由理论到方法的转换。我们知道,科学要变成生产力,必须经过技术这个中间环节;同样,从心理学的理论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也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方法,这一点对公共心理学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公共心理学仅有54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像讲专业课那样较为详细地讲解一个结论的来龙去脉;另外,公共心理学的学生也不是将来一定要从事心理学研究的,而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将心理学的理论转化成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公共心理学教材编写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当然,这样做不是不要理论,要实现由理论到方法的转化,学生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理论,不过这些理论要简明扼要,反映理论的新成果。
内容概要
作为一本综合性公共心理学教材,本书融中小学生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健康与教育等内容为一体,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拼凑在一起。具体内容包括动机心理、认知心理、情绪情感心理、个性心理、品德心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群体心理与班级建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小学生的性心理与教育、教学测量与评价、心理学研究方法。 本书力求突出以下特色:改变学科本位的状况,实现学生维度和学科维度的有机统一;改变以理论为主的状况,实现由理论到方法的转换;改变儿童心理学科知识拼凑的状况,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改变只以演绎式呈现教材内容的状况,实现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行文力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本书的使用对象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也可用做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教材。另外,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读物,也适合初涉心理学和喜欢心理学的人阅读。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学与合格中小学教师 本章概要第二章 中小学生行为的调节 与控制 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第二节 意志 本章概要第三章 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上) 第一节 注意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第三节 记忆 本章概要第四章 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下) 第一节 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问题解决 第三节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 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概要第五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与教育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第三节 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概要第六章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气质与教育 第二节 中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第三节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教育 本章概要第七章 中小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几种理论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中小学生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条件与教育策略 第五节 中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品德不良的转化 本章概要第八章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迁移 第二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章概要第九章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 人际沟通 第二节 社会认知 第三节 人际关系 第四节 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本章概要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班集体建设 第一节 群体及其形成 第二节 学校群体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 班集体心理建设 本章概要第十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本章概要第十二章 中小学生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 性心理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 本章概要第十三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本章概要第十四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章概要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第二节 心理学与合格中小学教师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唐代大诗人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天的大学生明天就可能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对一个人成长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又将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节的内容将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有助于你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一、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合格教师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如政治上的、道德上的、法律上的、心理上的等,这里只讨论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了解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可以更好地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便高效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所担任的职责决定的,也是教师劳动及职业特点的反映。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如下方面: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
编辑推荐
《心理学》的使用对象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也可用做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教材。另外,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读物,也适合初涉心理学和喜欢心理学的人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