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俞东征 主编 页数:487 字数:614000
内容概要
本书概括了我国的动物流行病学工作者超过半个世纪的鼠疫预防与控制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工作成果。全书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介绍了鼠疫动物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自然疫源地学说,基本工作形式——疫源地调查与动物病监测,以及在这些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并使这些引入的技术带上动物流行病学的特色。下篇介绍我国的鼠疫工作者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分布在我国广阔土地上的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在这些疫源地中的流行规律,作为鼠疫主要宿主的啮齿动物,以及作为鼠疫主要媒介的节肢动物的生物学与疾病特征。 本书是我国鼠疫研究工作者的必备读物,也可以供卫生行政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动物流行病学释义 一、什么是动物流行病学 二、疾病存在的生态基础 三、鼠疫生态 四、动物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上篇 鼠疫动物流行病学概论 第一章 自然疫源地 第一节 疫源地组成 一、病原微生物 二、宿主 三、媒介 四、支持宿主与媒介生存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疫源地结构 第三节 疫源地中的动物疾病流行 第四节 影响自然疫源地活动的因素 第五节 鼠疫控制中的疫源地干预措施 第二章 疫源地调查 第一节 疫源地环境调查 一、发起疫源地调查 二、自然和社会环境调查 三、动物区系调查 第二节 判定鼠疫自然疫源地 一、疫源地判定 二、确定主要储存宿主 三、确定主要传播媒介 四、确定自然疫源地的性质 第三章 监测 第一节 疫源地环境监测 一、监测的基本概念 二、宿主监测 三、媒介监测 第二节 动物间鼠疫监测 一、抗体监测 二、动物间流行及其强度确定 三、监测组织与实施 第四章 现场调查技术 第一节 动物区系调查 一、调查前准备工作 二、调查区自然生态条件的描述 三、区系物种构成 四、种群密度调查 五、种群状态调查 第二节 节肢动物调查 一、蚤类调查 二、蜱类、吸虱及革螨的调查 第五章 病原调查技术 第一节 细菌检测技术 一、鼠疫菌分离 二、鼠疫菌培养与初步鉴定 第二节 抗原与核酸检测技术 一、检出鼠疫菌特异抗原 二、检出鼠疫菌特异核酸片段 三、细菌分离前判定鼠疫 第六章 抗体调查技术 一、血清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二、抗体检测方法 三、检测抗体使用的抗原 四、本底调查 五、质量控制 第七章 动物及昆虫实验技术 第一节 鼠疫感受性测定 一、实验动物及实验前的健康观察 二、鼠疫感染实验 三、致死效量测定 四、疾病观察与死亡原因确定 五、实验鼠疫细菌载量测定 第二节 蚤类实验种群建立 一、种蚤采集和饲养 二、蚤类饲养方法 三、饲养条件选择 四、饲血 五、交配与繁殖 第三节 感染实验与传播实验 一、感染实验 二、传播实验 第八章 信息分析与处理技术 一、信息网络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及3s技术 三、调查与监测信息分析 四、信息技术在鼠疫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下篇 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第九章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类型和分布(上)——黄鼠、旱獭和沙鼠类型的鼠疫疫源地 第一节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 第二节 阿拉善黄鼠疫源地 第三节 蒙古旱獭疫源地 第四节 灰旱獭及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 一、天格尔山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二、依连哈比尔尕山—婆罗科努山—别珍套山—阿拉套山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南天山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第五节 长尾旱獭疫源地 第六节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 第七节 大沙鼠疫源地 第八节 长爪沙鼠疫源地 第十章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类型和分布(下)——田鼠、姬鼠和家鼠类型的鼠疫疫源地 第一节 布氏田鼠疫源地 第二节 青海田鼠疫源地 第三节 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 第四节 黄胸鼠疫源地 第十一章 中国重要鼠疫宿主 第一节 黄鼠疫源地鼠疫宿主 一、达乌尔黄鼠 二、阿拉善黄鼠 第二节 旱獭疫源地鼠疫宿主 一、长尾黄鼠 二、灰旱獭 三、长尾旱獭 四、喜马拉雅旱獭 五、蒙古旱獭 第三节 沙鼠疫源地鼠疫宿主 一、大沙鼠 二、长爪沙鼠 第四节 田鼠疫源地鼠疫宿主 一、布氏田鼠 二、青海田鼠 第五节 姬鼠疫源地鼠疫宿主 一、齐氏姬鼠 二、大绒鼠 第六节 家鼠疫源地鼠疫宿主 一、黄胸鼠 二、其他鼠科啮齿动物的宿主地位 第十二章 中国重要鼠疫媒介 第一节 黄鼠疫源地鼠疫媒介 一、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 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 第二节 旱獭疫源地鼠疫媒介 一、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 一、镇凹昔瞬,番原始亚种 三、谢氏山蚤 四、斧形盖蚤 五、腹窦纤蚤 第三节 沙鼠疫源地鼠疫媒介 一、大沙鼠鼠疫媒介 二、同形客蚤指名亚种 三、秃病蚤蒙冀亚种 第四节 田鼠疫源地鼠疫媒介原双蚤 第五节 姬鼠疫源地鼠疫媒介 一、特新蚤指名亚种 二、方叶栉眼蚤 第六节 家鼠疫源地鼠疫媒介印鼠客蚤结束语 动物流行病学发展展望
章节摘录
上篇 鼠疫动物流行病学概论 第一章 自然疫源地 20世纪初,苏联学者巴甫洛夫斯基提出了一种概念:当某种疾病在自然界并不依靠人类及人类的活动而存在时,这类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这一理论强调,自然疫源性疾病是非常古老的疾病,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在自然界中出现,人类只是偶然地介入了自然界中的疾病循环,才有可能发生感染。这一概念最初是针对森林脑炎提出的,人们很快就意识到,包括鼠疫在内的许多疾病,都具有这种性质。这样疾病存在的地理空间,称为自然疫源地。 所有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都通过一定的媒介,发生在一定的宿主动物之中。只有在存在这些种类的动物、节肢动物以及支持病原微生物、宿主和媒介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地理区域之内,这样的疾病才能发生。因此,自然疫源地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空间概念,而是指存在于相应地理空间中的生态系统。 鼠疫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就是一类支持这种疾病存在的、独特的生态系。在地球上荒无人烟的地方,同样可以存在鼠疫。疾病通过一些种类的跳蚤,在野生啮齿动物中往返传播。在人类开发一片又一片处女地的过程中,曾经多次遭遇这样的疾病,受到感染甚至发展成世界规模的严重流行。化石研究表明,旱獭等种类的啮齿动物在地球上的出现远远早于人类,由此推测,可能在人类尚未出现的时候,鼠疫就已经在啮齿动物中流行。 疾病自然疫源性的观念逐渐地被世界上的其他学派所接受,自然疫源地的英文名称natural foci就是从俄文演化来的,使用复数的意思是强调所有疾病的疫源地都是由许多微小的点状结构组合而成。然而,在接受了这种观念之后人们逐渐发现,所有人兽共患病的疫源地都有类似的性质,包括那些紧密依靠人类存在的动物,如家鼠或家养动物中的疾病。这样,自然疫源地学说中的“自然”性质,反而逐渐被淡化了。 ……
编辑推荐
动物流行病学是衔接动物间传染病的病原理论与人类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实践的中间学科。这一学科,主要研究探知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以及发现这类疾病流行规律的方法。这构成了本书的上篇:着重介绍鼠疫的自然疫源地理论;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方法——疫源地调查和动物病监测,以及在这两种工作方法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 目前对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认识,构成了本书的下篇:主要介绍了在我国已经探明的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规律,以及在这些疫源地中,保持与传播鼠疫的主要宿主与媒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