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蒙兴灿 页数:278 字数:30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将五四前后的英诗汉译现象置于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和文学嬗变的历史视野中加以考察,着力运用了当代文化翻译理论、当代西方文艺批评和文化批评理论从社会文化因缘、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化功能以及译学社会文化行为分析和译学社会文化行为反思等五个方面,结合英诗汉译经典文本分析,对五四前后中国这段特定历史时期近三十年间英诗汉译的主要译家和译作进行了历时和共时、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在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中研究英诗汉译作品,借以揭示五四前后英语诗歌翻译的成因、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承载的社会文化或社会历史意义,诠释译本中社会文化的文本表现。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1章 绪论第2章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因缘 2.1 “文化”概念的泉源与厘定 2.1.1 “文化”概念的哲学泉源 2.1.2 “文化”概念的文学泉源 2.1.3 “文化”概念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泉源 2.1.4“文化”概念的厘定 2.2 文化形态与中国近现代翻译 2.2.1 器物文化与格致之学的翻译 2.2.2 制度文化与政事之书的翻译 2.2.3 精神文化与诗赋词章的翻译 2.3 社会文化背景墙与五四前后英诗汉译 2.3.1 近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文化思潮 2.3.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思潮 2.3.3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流变的基本走势和特点第3章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心理 3.1 社会文化心理与近代英诗汉译的古代性 3.1.1 翻译本质的双重性与中国近代翻译 3.1.2 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属性和近代英诗汉译的古代性 3.2 社会文化心理与译诗体的陌生化和传统化 3.2.1 危机背景下的文化心态和诗歌翻译的矛盾心理 3.2.2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中陌生化与传统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对话 3.2.3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中文体的陌生化和传统化与文化的解构和重构 3.2.4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中文体的陌生化与译诗体的叛逆性创造化 3.3 社会文化心理的嬗变与译诗主题的流向 3.3.1 社会文化心理与诗歌翻译的救亡启蒙主题 3.3.2 社会文化心理与诗歌翻译的爱国抗争主题 3.3.3 社会文化心理与诗歌翻译的人道关怀主题 3.3.4 社会文化心理与诗歌翻译的文学艺术主题第4章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功能 4.1 五四译诗与时代精神 4.1.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 4.1.2 五四译诗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4.2 五四译诗对早期新诗的影响 4.2.1 “新诗”的缘起小考 4.2.2 译诗与新诗诗体重建 4.3 论译诗《关不住了》之新诗成立纪元性 4.3.1 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五四新诗运动 4.3.2 《关不住了》——“新诗成立的纪元”性分析第5章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译学社会文化行为分析 5.1 翻译的文化社会学观与诗歌翻译的社会文化属性 5.1.1 翻译的文化社会学观 5.1.2 诗歌翻译的社会文化属性 5.2 五四前后中国的意识形态与诗歌翻译的互动 5.2.1 五四前后中国的意识形态 5.2.2 五四前意识形态影响下的诗歌翻译文本选择 5.2.3 五四后意识形态影响下的诗歌翻译文本选择 5.3 译者主体性与五四英诗汉译取材 5.3.1 意识形态的相对论与译者的主体性 5.3.2 五四时期朱湘的个性化英诗汉译 5.4 诗学规范与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策略 5.4.1 广义诗学、狭义诗学和翻译诗学 5.4.2 诗学传统关照下的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策略第6章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译学社会文化行为反思 6.1 近代西方传教士的翻译活动与五四时期的白话译诗 6.1.1 近代文学语言的历时流变:文言、古白话与浅近文言 6.1.2 西方传教士的汉语改造活动与胡适白话入诗首倡说存疑 6.2 五四前后的诗歌翻译与新诗诗体定型难的诗学反思 6.2.1 新诗的发生生态埋下了诗体定型难的隐患 6.2.2 草创时期的扭曲引进促进了新诗诗体建设自由化与格律化对抗 6.2.3 诗既无常体又有常体“悖论”中的诗体适度定型观第7章 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2章 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因缘 2.1 “文化”概念的泉源与厘定 “翻译之事,由来已久”(王克非,1997:1),如若追究其存在的根源,乃是因为缺失了翻译活动,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与发展无法想象。当我们谈论翻译与文化这一主题时,首先应该对“文化”概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然后结合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研究的实际需要加以厘定。 从词源上讲,“culture”(拉丁文是cultura)一词最初是一个农业术语,意为种植和耕作,后来逐渐转义为培养、教养和修养等意思,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以及人类学家等从不同层面对文化进行了揭示,文化概念也因此而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泉源。本节首先聚焦于文化概念的哲学泉源、文学泉源以及人类学和社会学泉源,对其演化过程做一个简要追述后再加以厘定。 2.1.1 “文化”概念的哲学泉源 “culture”一词无论作为耕作、培养之义还是作为文化之义,都明确地表明它属于人类的范围而不属于自然的范围,即它表明了人类与自然或其他动物的差异,表明了人类的特殊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