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翟立原 编 页数:207
前言
自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已将近3年。在此期间,各部门、各地区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的领导下,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依托初步建立的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中国科普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科普理论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研究。3年来,中国科普研究所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科学素质纲要》的贯彻,在继续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就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所涉及的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环境的营造等展开了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书收录的相关研究论述和案例主要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围绕《科学素质纲要》开展的实践探索。除了完成两年一度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外,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还与中央相关部委,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四川、江苏、河北、山西、甘肃、辽宁等地方科协和相关科教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以及《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大众科技报》等媒体进行合作,在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影响科学素质培养的相关因素、公民科学素质评估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该书的出版将会有益于贯彻《科学素质纲要》的研究和思考,丰富相关的实践探索。我们也希望,该书的出版将对地方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推进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切实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和全民科学素质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如果上述希望能够实现,我们将感到十分欣慰。
内容概要
本书从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等多元角度出发,为各级科技、教育、科协等主管部门领导者和组织工作者,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师、社区科普工作者如何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详尽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指导。最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结合先进地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出6个活动方案和教学方案、16个典型案例、18篇媒体相关专题报道。这些具有先进性、实效性的鲜活事例,有益于读者在获得理性思索的同时促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实践操作。 本书适合科普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作者简介
翟立原,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了《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青少年科学探究》和《社区科普与公民素质建设》等5部图书,在报刊发表诸如“中国科协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前期试点项目评估报告”、“提升科学素质:科学家该做什么?”等学术文章百余篇。
书籍目录
序(任福君)第一章 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 第一节 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 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简况 (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素质纲要》的颁布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一)《科学素质纲要》的颁布及其目标 (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媒体报道 (一)科学教育:“精英”不是唯一 (二)教孩子做一个“优秀的普通公民” 第二节 科学需要体验 一、重视科学体验的作用 二、典型案例和活动方案 (一)把安全的水献给社区 (二)一个科学体验团队 (三)科技创新活动:鸡蛋撞地球 三、媒体报道 中外少年科学教育差异在哪儿 第三节 社会资源为科学教育服务 一、促进科学教育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一)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与国外的结构差距 (二)充分认识、挖掘和利用社会科普资源的教育功能 (三)加强学校科学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工作的制度建设 二、少科站在科普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一)少科站自身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促进区域内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推动区域内其他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的实践探索 (二)“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的体会与启示 (三)“科普教育基地进课程”有待完善之处 四、教学方案 鸟类的生态类群和食性探究 五、媒体报道 生命科学课走进动物园 第四节 农村青少年科普现状与对策 一、农村在校青少年科普现状调查概述 (一)农村在校青少年对健康生存相关科学知识的认知 (二)农村在校青少年对学校科学教育环境的评价 (三)几点建议 二、典型案例 (一)农村科技活动要立足“低成本”育人 (二)探索农村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新模式 三、媒体报道 (一)仅仅培养“尖子”是很不够的 (二)科普教育没有忘记农民工子弟第二章 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 第一节 解读“科教进社区”活动 一、“科教进社区”活动概述 二、“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典型的启示 (一)注重观念更新与良好科普运行机制的建立 (二)加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 (三)重视社区科普投入 (四)强化社区科普队伍的建设 (五)开展满足居民和社会需求的科普活动 三、媒体报道 (一)科教进社区有效提升居民科学素质 (二)科教进社区:播撒健康生活的种子 第二节 社区科普为提升居民素质服务 一、学习型社会中的社区科普 (一)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二)终身科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程 (三)社区科普:融入学习理念的功能定位 二、社区科普的发展趋势 (一)从指导思想看 (二)从发展目标看 (三)从工作机制看 (四)从资源利用看 (五)从队伍建设看 (六)从活动形式看 (七)从活动内容看 (八)从科学管理看 (九)从改革创新看 三、为社会组织参与科普营造环境 (一)明确社区工作和社区科普工作的目标 (二)建立有益于社区科普工作社会化的良好机制 四、典型案例 (一)信息素质:老年居民不可少 (二)科学商店社区行 (三)科技培训促进青年自主创业 (四)北京奥运:社会化服务提升居民素质 (五)科普提升居民健康素质 (六)政策导向促进科普社区创建 五、媒体报道 (一)社区科普:别再唱“独角戏” (二)社区科普呼唤平民理念第三章 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 第一节 环境教育与公民科学素质培养 一、中国科协的环境教育行动 (一)中国科协环境教育行动的回顾 (二)近期与水资源相关的环境教育行动案例 (三)环境教育行动与全民科学素质目标的结合 二、典型案例 培养青少年环保素质的尝试 第二节 应急科普与公民科学素质培养 一、应急科普重在体验 (一)体验是科普特别是应急科普中的有效传播模式 (二)应急科普中体验的实质是“模拟情景式”学习 (三)应急科普中的体验有助于相关应对技能的训练 二、典型案例和教学方案 (一)高层建筑火灾逃生体验 (二)应急科普进社区 (三)安全教育馆:体验应急科普 三、媒体报道 应急科普:在“体验”中求生存 第三节 科学家如何向青少年进行传播 一、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什么 (一)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什么 (二)科学家倾向何种方式进行传播 (三)科学家参与传播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二、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一)青少年期望科学家传播什么 (二)青少年欢迎科学家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 (三)对科学家向青少年传播相关因素的评价 三、典型案例 科普报告要创出精品 四、媒体报道 科学爷爷召唤公众亲密接触科普 第四节 对农民素质培养的探索 一、农业技术传播与农民素质培养 (一)既讲技术也讲科学 (二)从单一走向全面 (三)融入人格与价值观 二、典型案例 科技传播:让农民物质、精神双丰收第四章 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 第一节 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建设与评估 一、关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一)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界定和宗旨 (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发展的历史 (三)我国校外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现状 二、科学工作室教师培训的意义 三、培训活动方案 (一)生命科学活动培训:从小麦麸皮中提取蛋白质 (二)摄影活动培训:数码摄影基础及应用 (三)机器人培训活动:创意滑雪机器人制作 四、媒体报道 (一)青少年科普:校内缺失校外补? (二)用评估促进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发展 第二节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前期试点项目的评估 一、试点项目评估工作流程 (一)试点项目评估指标的研究和制定 (二)指导各地方试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自评估 (三)专家评估组对各试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二、试点项目评估概况 中国科协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前期试点项目内容简介 三、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了协作和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了科普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系 (三)总结出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典型经验 (四)促进各级科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媒体报道 (一)拓展型课程搅动科学教育“一池春水” (二)襄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准“金钥匙” (三)公务员培训:倡导科学执政 (四)武汉11个“小小科技馆”寒假爆满 第三节 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创建与评估 一、创建科普示范家庭的意义 二、科普示范家庭的评估办法 (一)宗旨 (二)评选范围和基础条件 (三)评选标准 (四)评选方式及过程 (五)评选结果认定 (六)补充说明 (七)解释权限 三、典型案例 科普示范家庭:提升居民素质的有益尝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两个故事,引起了专家们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如何发挥科学教育育人功能的思考。在陆士桢看来,当务之急是观念的转变。世俗的成功观念是以“金钱+地位”为核心的,它把教育引向了功利化的歧途,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成绩垄断一切,而对一个人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却退居次席。这样的“精英”教育往往会使青少年在升学考试的重重压力下迷失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法则的优秀公民。正因如此,青少年中会时常出现焦虑、忧郁等心理疾病,也使亲子冲突、自杀、青少年犯罪等成为社会问题。面对传统教育之弊病,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科学教育,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育人职责?这是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翟立原认为:基础教育是使青少年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活动,科学教育应该也必须是公民教育的有机组成,培养青少年成为“优秀的普通公民”远比一味引导青少年走不切实际的成名、成家之路更重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班华也在发言中说:科学教育首先应当以人为教育的中心与目的,关注入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的道德成长、关注入的幸福、尊严与终极价值,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他说:“科学教育的各种形式都是实施德育的途径。”例如,科技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双重可能,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的社会责任也日益重大,责任感的教育更加重要,科技教育中的责任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生态的责任。又如,我们可以结合科技教育促进学生经济心理社会化,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意识,懂得珍惜地球资源、珍階劳动成果,拥有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更深远的意义说:科技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爱祖国的教育内容,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等都是形成青少年爱国心、报国行的源泉。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这些教育潜移默化地在一个孩子身上发生作用时,他即便成不了科学家,也会是一个优秀的公民。正如陆士桢讲的另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说:“你现在就是一颗不起眼的小土豆,你的父母在你身上花费了好多心血,就是希望能把你培养成一只漂漂亮亮的出口苹果。”孩子却很不以为然地答道: “不对,土豆培育好了,也能出口呢。”
编辑推荐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丛书”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如何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详尽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指导。具体内容包括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及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该书可供各级科技、教育、科协等主管部门领导者和组织工作者,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师、社区科普工作者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