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马君潞,李学峰 编著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新世纪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无论是政府要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感受到这个世纪与过去相比有许多不寻常之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等词汇频频出现在政府文件和专家的论著中;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迹象也表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时代、新社会。那么,与过去相比,21世纪的社会新在哪里呢? (一)知识变财富 在信息社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更多地依赖知识,人类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知识与能源和物质一样不仅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财富,同时,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物质和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物质与能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应用必须依靠科学的知识。因此,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而且知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发展,以往社会中拥有能源、依赖能源的资本家,将会被拥有知识、依赖知识的“知本家”所取代。在信息社会中,谁能拥有知识、谁能创造知识、谁能利用知识,谁就会拥有财富,就会创造财富。 (二)扫盲也是扶贫 “谁拥有知识,谁就能创造财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共识。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中国政府开始改变过去只是简单救济补助的单一扶贫模式,明确了“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的政策和措施。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知识,为此,通过扫盲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等知识扶贫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三)老农上网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各国重点建设的项目,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辐射扩展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邮件、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社会活动模式,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产品的交易。
内容概要
本书以证券市场为关注对象,旨在全面、细致地介绍证券市场的相关理论、市场现象以及实务知识。本书的特点在于:①囊括多个微观金融子学科,最大限度地将投资理论与证券市场实务相结合;②重点突出、体系完整、具有前沿性,对近年来理论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使学生不仅对经典理论和模型有扎实的掌握,还能够把握理论的前沿和最新动态;③易于理解、便于教学、适用面广。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成功教学经验和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结构作了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教材的全新调整,另外设计、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例题、案例、阅读资料和附录,有助于各种层次的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本书配备有多媒体电子课件,可为高等院校金融、投资等专业学生使用,同时有助于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升理论的应用能力。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篇 认识证券市场 第一章 证券市场的主体 第一节 融资主体与融资工具 第二节 证券市场的中介主体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 第四节 证券市场的监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证券投资工具 第一节 股票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 第三节 债券与权证的交易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二篇 证券投资理论与应月 第三章 资产组合、资产定价与估值的理论和应用 第一节 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资产组合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资产定价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 证券估值理论与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基本分析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宏观分析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中观分析:行业研究 第三节 微观分析:公司研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技术分析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市场行情 第三节 K线分析 第四节 技术指标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第三篇 衍生证券分析 第六章 股指期货分析 第一节 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 第三节 股指期货的交易策略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本章附录:股指期货交易的常见问题 第七章 股票期权分析初步 第一节 股票期权盼基础知识 第二节 股票期权的交易 第三节 股票期权的简单投资策略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本章附录:外汇期权交易行情表解读 第八章 高级期权投资策略 第一节 对后市看好的投资策略 第二节 对后市看淡的投资策略 第三节 认为后市大幅波动的投资策略 第四节 认为后市盘整的投资策略 第五节 预期后市小涨或小跌的投资策略 第六节 ETF期权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本章附录:投资策略的损益比较第四篇 机构投资管理与投资绩效评估 第九章 机构投资者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的治理结构 第三节 机构投资者队伍的结构优化与产品创新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 第一节 投资风格 第二节 投资管理 第三节 投资风险控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投资绩效评估 第一节 投资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投资管理能力评价 第三节 投资绩效持续性评价 第四节 投资行为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章节摘录
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时,根据未来社会的特点,探讨电化教育未来的发展策略是积极的和必要的,但是,对历史的回顾也不算是消极的和不必要的。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正确对待中国电化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使中国电化教育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快地走向未来;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电化教育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认清中国电化教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客观地评定中国电化教育与国外教育技术的差别。归根结底,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为确定中国电化教育未来发展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一)历史的回顾 中国的电化教育在引进国外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近7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电化教育的初创时期——在移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 20世纪初,在新兴资产阶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一批怀着“教育救国”理想的有识之士纷纷远渡重洋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他们开始接触到当时国外(欧美)教育教学中使用的幻灯、电影、广播,认为这些手段形象直观,特别适合于对文化素质普遍很低,甚至是文盲的广大国民的教育,进而引进到中国,为当时的国民教育运动服务。 由于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推动了当时国民教育,在实践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目的是推广这两种教育手段。同年,教育界人士在讨论推广电影和播音教育时,决定给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名称。因为电影和广播都需要“电”,而且对当时经济和文化落后的旧中国来说,又是相当先进和“现代化”的,所以,给这两种教育方式取了个既能反映它们的内容又能代表其意义、既名副其实又好听的名称——电化教育。可以看出,此时的电化教育专门指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电化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开始在教育过程中初步应用,“先在社会教育,后在学校教育”。由于当时的经济科技落后,电化教育未能广泛地开展起来,但是,它代表了中国电化教育的开始。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电化教育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于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全国的电化教育工作。此时的电化教育工作主要服务于社会教育,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编辑推荐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适应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模式创新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技术网络化,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