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星光,贾兵强 著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前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波涛雄浑的黄河,横贯中州大地,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原古代文化,使河南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先民们在广袤的中原沃土上栉风沐雨、辛勤耕耘,谱写了一曲曲流传千古的华美乐章,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中一半位于河南,即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南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198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00余处,馆藏文物140余万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在历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中,河南均有项目列入,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由此可见一斑。这里还有包括少林功夫、太极拳、豫剧、曲剧、河洛大鼓、朱仙镇木版年画、太昊伏羲祭典、新郑黄帝祭典、马街书会、洛阳牡丹花会等在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8项。此外,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黛眉山、云台山等还被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们实际上也是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双重遗产。近现代以来,河南是鄂豫皖、晋冀鲁豫、豫皖苏革命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许多重要遗迹被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开展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条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文化遗产长久地发挥社会效益,尽可能地得到永续利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有鉴于此,王星光同志主持承担了“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一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过他们数年的考察调研、文献梳理和深入探究,其研究成果将要结集出版。该书对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按历史发展轨迹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面貌,分区域探讨了河南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及内在关系,按照遗产学的原理对其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功能探析。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比较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经验及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加以探索,分析了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并对河南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略加以大胆构想。全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史实准确,尤其在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当然,书中如能增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物和遗址保护等内容将会更加充实。
内容概要
本书利用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生态学、遗产经济学等学科的资料,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对中原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对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外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模式的比较,从SWOT战略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实现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设想,以期为实现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资讯和借鉴。 本书可供关注遗产经济学、旅游管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历史文化遗产工作者及历史文化爱好者等阅读,同时,还可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一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 一、中原的界定 二、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 三、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 第二节 史前及各历史时期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一、史前时期 二、夏商周时期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元时期 五、明清与近代 六、现(当)代 第三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中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二、中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四节 中原崛起的动因: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第二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与类型 第一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地理环境 二、社会环境 第二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区的分布 一、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区域划分 二、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区域与规律 第三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类型 一、历史文化遗产分类的学术流派 二、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第三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特征与功能 第一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与作用 一、申原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大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三、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原崛起的动力 第二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特征 一、主导性 二、厚重性 三、多样性 四、标志性 第三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 一、科学研究功能 二、历史文献功能 三、旅游经济功能 四、宣传教育功能第四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原则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界定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則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 二、实现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第三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保护优先与永续利用 二、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第五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第一节 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经验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二、国內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二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创新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二、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体制 三、构建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第六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SWOy分析与战略 第一节 SWOT战略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SWOT理论界定 二、SWOT分析方法在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SWOT分析 一、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S分析 二、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w分析 三、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O分析 四、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T分析 第三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SWOT战略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加快体制改革 三、创新发展模式 四、重视宣传教育第七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与模式 第一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二、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 第二节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二、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三、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第八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个案研究(一) 第一节 郑州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郑州历史文化遗产概况 二、郑州物质文化遗产 三、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郑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与特征 一、郑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 二、郑州历史文化遗产的特征 三、郑州预备“申遗”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节 郑州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郑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二、郑州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问题 三、郑州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第九章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个案研究(二) 第一节 世界遗产中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一、洛阳龙门石窟 二、安阳殷墟 第二节 国家级文化遗产中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一、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节 预备“申遗”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一、预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二、预备申请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三、预备申请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世界遗产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附表 附表一 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附表二 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名单 附表三 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附表四 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附表五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附表六 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附表七 河南省预备申请世界遗产名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自隋唐到北宋,河南的经济和文化处于鼎盛时期。隋朝末年在洛阳建立了东都,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一直通航到北宋时代,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北宋建都开封,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宋以后,河南社会历史发展进入中衰时期,河南的经济和文化开始落后于江南一些省区。但是,如登封观星台、商丘归德府古城等,尤其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登封观星台研制出的十几种天文仪器,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奇迹。河南隋唐宋元时期的国家级文物主要有隋唐洛阳城遗址和北宋东京城遗址两处,皇陵有偃师唐恭陵、新郑后周皇陵、巩义的宋陵等3处。与宗教有关的寺庙、塔、碑刻有唐代登封净藏禅师塔、唐代安阳的修定寺塔、五代武陟妙乐寺塔、北宋开封的铁塔、宋代济源济渎庙、金至清洛阳的白马寺、金代沁阳天宁寺三圣塔、元代滑县慈胜寺等36处;著名的窑址有唐代巩义唐三彩遗址、唐宋鲁山段店窑址、宋代禹州钧窑遗址、宋代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宋元修武当阳峪窑址、金元汝州张公巷窑址6处;名人墓地、宗祠有唐代孟州韩愈墓、宋代伊川范仲淹墓、宋代新郑欧阳修墓、宋代新郑李诫墓、宋代嵩县两程故里、元代南阳武侯祠6处。省级历史文化遗产有石窟造像、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石刻及古墓葬等数处,这说明,该时期河南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仍处于重要地位。
后记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05BLS004,结项证书号:2008E022),同时也是作者所在的郑州大学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资助项目成果。在课题立项、研究及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得到了袁祖亮教授、于兆兴教授、韩国河教授、张民服教授、安国楼教授及程有为研究员等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韩国河教授在项目的选题和论证过程中给予了不少慷慨热忱的帮助;李秋芳、鞠明库、柴国生等同志曾协助搜集了一些资料,石小生先生还特意提供了自己珍藏的图片;恩师李民教授也时常关心本书的写作,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指点;孙危博士对书稿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特借此机会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先生是作者大学时代的授业老师,他在百忙中为本书写了序言,对学生的奖掖、勉励溢于言表。科学出版社的孙莉编辑、雷英编辑对本书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付出了不少辛劳。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对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可资借鉴的成果不多,而这项研究牵涉的学科领域又较繁杂,加之作者的知识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们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精)》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