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吉卯祉,彭松,葛正华 主编 页数:400
内容概要
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对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全国二十所高校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专家、教授经过对第1版教材多年使用、总结,联合编写修订的第2版《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有机化学实验》系列教材之一,已纳入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全书分两部分共十七章,第一部分(一至三章)为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着重阐述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部分(四至十七章)按照官能团体系,着重介绍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一些典型的有机反应及其反应过程。本书突出药学、中药学特色,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举例中尽量采用药物为例,且在各章节后附加和本章官能团相对应、有代表性的个别化合物,同时加强了与药学、中药学等各专业课有密切联系的章节内容。同时还加强了近代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知识、分子轨道理论和共振论的应用等内容,对氨基酸及蛋白质也作了一定介绍。 本书可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及中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制药等各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成人继续教育药学、中药学、制药等各专业学生,自学考试应试人员,广大中医药专业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2版编写说明第1版编写说明第一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五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第六节 有机化学与药学及生命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 第一节 化学键的类型和共价键的形成 第二节 共价键的属性(键参数) 第三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对熔点、沸点、溶解度的影响 第四节 共振论 第五节 决定共价键中电子分布的因素 第三章 立体化学基础 第一节 分子模型的平面表示方法 第二节 立体化学中的顺序规则 第三节 顺反异构 第四节 对映异构 第五节 构象异构第二部分 第四章 烷烃 第一节 烷烃的结构 第二节 烷烃的同分异构 第三节 烷烃的命名 第四节 烷烃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六节 烷烃的制备 第七节 个别烷烃 第五章 烯烃 第一节 烯烃的命名 第二节 烯烃的结构与异构 第三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 烯烃的制备 第六节 个别化合物 第六章 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 炔烃 第二节 二烯烃 第七章 脂环烃 第一节 脂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第四节 环烷烃的立体化学 第五节 个别化合物 第八章 芳烃 第一节 苯的结构和同系物 第二节 芳烃的性质 第三节 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则 第四节 稠环芳烃 第五节 非苯芳烃 第六节 个别化合物 第九章 卤烃 第一节 卤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烃的性质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消除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 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第六节 双键位置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第七节 卤烃的制备 第八节 个别化合物 第十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第二节 酚 第三节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四节 个别化合物 第十一章 醛、酮、醌 第一节 醛和酮 第二节 醌 第十二章 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第一节 羧酸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第三节 碳酸衍生物 第四节 油脂、蜡和表面活性剂 第十三章 取代羧酸 第一节 取代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酸 第三节 羟基酸 第四节 羰基酸 第五节 氨基酸 第十四章 糖类 第一节 糖的分类 第二节 单糖 第三节 低聚糖 第四节 多糖 附 葡萄糖的构型确定 第十五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第二节 胺 第三节 芳香重氮盐 第四节 偶氮化合物 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第四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第五节 稠杂环化合物 第十七章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第一节 萜类 第二节 甾体化合物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有的还含有氧、氮、卤素、硫、磷等元素,因此有机化合物可以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所谓衍生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得的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学的完整定义应该是: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它主要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以及有机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所遵循的理论和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含碳化合物数目很多,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已知有机物的种类已超过三千六百万种,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的增长中,所以把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很必要的。实际上,在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它们遵循着共同的变化规律,只是在组成和性质上有所不同。至于某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因其有无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通常看作无机化合物而不在有机化学中讨论。回顾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劳动人民早已在生产劳动中逐渐积累了大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的实践知识。我国在夏、商时代就知道酿酒和制醋。汉朝时发明了造纸,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对动植物进行了治疗疾病的调查研究。西汉《淮南子?修务训》记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里所指的“毒”,就是包括药物毒物和食物的品种,“七十”则是泛指许多品种。说明我国祖先长期调查和实践,利用各种动植物治疗疾病,是我国医药学的特色。后来总结为《神农本草》,收集有365种重要的药物,在公元200年出版,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明朝伟大的药学大师李时珍发表的举世闻名的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药物大全书。在制药工业方面,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药物浸制、调剂等技术,并将天然药物制成为丸、散、膏、丹等中药剂型,所以我国创造的中药学对世界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编辑推荐
《有机化学(第2版)》可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及中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制药等各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成人继续教育药学、中药学、制药等各专业学生,自学考试应试人员,广大中医药专业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