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的自然哲学思想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巧慧 著  页数:475  
Tag标签:无  

前言

20多年来,郭金彬教授在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的《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1991年)和《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1993年)二书相互辉映,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近年来,他在厦门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与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梦秋教授合作,组织编写《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现在这套丛书的第一批书稿即将付印,真是可喜可贺。从已有的书稿内容来看,我觉得这套丛书的问世,将会把中国科技思想的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论》(郭金彬、孔国平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詹石窗著)、《中国技术思想史论》(王前著)、《中国现代科学思潮》(李醒民著)、《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周昌忠著)、《管子的科技思想》(乐爱国著)、《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刘兵著)……从这些书名和作者就可以窥见这套丛书的阵容和水平了。这些作者都是对他们所写的专题深有钻研的专家,而且题目分布面很广,几乎涵盖了中国科技思想史的方方面面。198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我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开展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的报告。这篇报告后来被提炼成“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发表在《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第2期上。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中的一部,是专门研究淮南子自然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本书明晰地展示了淮南子自然哲学思想的基础范畴及淮南子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科学思想和技术思想,并对淮南子自然哲学思想形成的机制和动力进行了讨论。本书史论结合,资料可靠;学术观点独到,科学性强。    本书可供对中国科学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及道学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  一、自然哲学概念的厘定  二、刘安及其《淮南子》第一章  淮南子自然哲学思想的基础范畴  第一节  道    一、道的内涵    二、道的属性    三、道与无为    四、道与一  第二节  自然    一、非外力干预的自然而然    二、物性和物势的有机统一    三、自然图景论    四、自然的实践维度    五、自然的历史维度    六、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七、天然自然与社会自然  第三节  理    一、“理”的内涵    二、道胜理达和循理进道    三、因道理之数  第四节  数    一、数的内涵    二、数字的计算和推演  第五节  阴阳    一、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二、天地人一体化模式的骨架    三、解释自然现象的概念图式  第六节  五行    一、五行生克原理    二、组织经验材料的概念图式    三、天地人一体化模式的骨架第二章  淮南子的自然观  第一节  淮南子的宇宙演化论    一、道从“无”到“气”的转化    二、《天文训》的宇宙演化论    三、《精神训》的宇宙演化论    四、两个宇宙演化模式的比较    五、《傲真训》的万物生成次序  第二节  淮南子的天人关系    一、天人同根、万物平等    二、天人同构    三、天人感应    四、天人相分    五、天人合一第三章  淮南子的认识论  第一节  淮南子认识论的形成    一、追求光明的心理动机    二、生存实践活动的需要    三、重在知人、知己的认识传统  第二节  淮南子认识自然的方式    一、因虚守静而悟道    二、以镜观物    三、研几而知化  第三节  淮南子的是非观    一、是非的客观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二、是非的察验与考辨    三、是非观中的齐物精神第四章  淮南子的方法论  第一节  隐喻和假说    一、隐喻    二、假说  第二节  类比和推理    一、类比    二、推理  第三节  分析和归纳    一、分析    二、归纳第五章  淮南子的科学思想(一)  第一节  淮南子的天文学思想    一、天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宇宙结构理论    三、天体的运动规律    四、干支纪年法的产生及应用    五、反常的天象  第二节  淮南子的地理学思想    一、地理和经纬    二、地人关系    三、大地的测量    四、大地轮廓及山河概貌    五、气象的成因  第三节  淮南子的农学思想    一、农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天地人有机统一的农学观    三、可持续性的生态资源观第六章  淮南子的科学思想(二)  第一节  淮南子的医学思想    一、有机整体的系统观    二、辨证施治的原则    三、精神病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淮南子的乐律思想    一、乐律思想的自然主义意蕴    二、乐律思想形成的方法论依据  第三节  淮南子的物理与化学思想    一、物理学思想及其影响因素    二、化学思想及其影响因素第七章  淮南子的技术思想  第一节  技术观念与技术传统    一、以技合道与以道通技    二、重道轻技与重技轻器    三、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    四、经世致用的器具传统  第二节  技术进化与技术管理    一、技术进化的动力    二、技术的管理和调控第八章  淮南子自然哲学思想形成的机制和动力  第一节  淮南子自然哲学思想形成的内部机制    一、天道自然的观念和自然主义的认识方法    二、“道”本论的认识趋向和道通的学术观    三、“气”的渗透及关联式思维    四、符号化语言的运用    五、自然主义的理性精神  第二节  淮南子自然哲学思想形成的外部动力    一、生存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    二、大一统政治的导向    三、学院派的集中研究方式    四、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余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淮南子在《原道训》开篇中指出:“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淳,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螟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纺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滑,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此段论述主要指出了“道”的以下特征:首先,淮南子在可经验的时空中描述道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及的弥漫性,同时指出道在运动中所显现出的一系列对反特性:冲而徐盈、浊而徐清、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这一系列特性是“道”永恒运动的动力;其次,突出了道的功用,“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状态、属性、运动、变化得以实现的总根源。具体地说,道的含义具有以下两个。第一,“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根或本源。“本根”一词出自《庄子.知北游》:“恬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蓄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本根包括三项意谓:“一是万物之所从出、宇宙之所从始;二是万物之所依、大化之所待;三是涵万物、赅总一切,为一切之宗主。”对道与万物的生成关系,先秦诸子多有论述,老子认为道为万物的本源,如“道冲,而用之或不用。

后记

《淮南子》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我认真地细读,孜孜不倦地汲取、请教和沉思,得益匪浅。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这部书稿的完成,应感谢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导师郭金彬教授,感谢他深刻的剖析和耐心的赐教;感谢科学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谢谢他们的关心和指导。在写作和修改这部著作的过程中,还得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范岱年教授、李醒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王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周瀚光教授以及厦门大学徐梦秋教授、詹石窗教授、盖建民教授、乐爱国教授、陈墀成教授、陈喜乐教授、曹志平教授和陈玲博士、刘秋华博士、林璧属博士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父亲王年文、母亲尚玉风、爱人赵俊功以及姐姐王娥大力支持我的工作,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成书五年事,书成百年事、千年事。但愿我的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好东西。抛砖引玉是我出书的愿望。但是,限于本人的水平,此书错误难免,恳请专家与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淮南子的自然哲学思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本文还未来得及阅读,但希望开卷有益。
  •   论述细致,较全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