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闫敬来 主编 页数:208
前言
由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山西省主委、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周然教授主持编写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共17册),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实施的适宜技术推广丛书,由科学出版社付梓印行,是一部向广大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传播最新适宜技术的力作。读后感触颇深。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难”在资源失衡,先进技术过于向中心城市倾斜;“贵”在技术错位,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严重滞后。科技部不失时机地组织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目标前移,重点下移,有的放矢。堪称“民心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技术的推广,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真正掌握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人才,才能使大量的适宜技术广播于乡村,惠及于农民。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广大农村医疗机构常常因缺乏经费不能及时派学员学习进修,技术难以更新,或者虽经努力得以外出深造,也因不能组成团队,技术不相匹配,终究难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周然教授率领的山西省项目组,经过反复调研,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的基本思路。“一条主线”就是以推广农村卫生新型适宜技术为主线,“两个重点”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区域示范,“一个目标”就是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其中独具特色的是,把该丛书的编写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基础工程和前置项目,集国家推广的适宜技术之大成,经过编著者的辛勤努力,编著成了这部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并紧扣农村医疗卫生实际的培训丛书,对于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可望发挥重要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对于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欣然为其作序,并期望该丛书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之一。全书对常见急症,尤其是农村多发急症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与处方用药规律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的编写考虑县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特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突出中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详细介绍了所收集到的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推广的适宜技术。 本书可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广大医学专业工作者以及医学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总前言前言绪论第一章 内科急症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三节 急性呼吸衰竭 第四节 脑血栓形成 第五节 脑栓塞 第六节 脑出血 第七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八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九节 急性脊髓炎 第十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第十一节 癫痫 第十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十三节 心律失常急症 第十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 第十五节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十六节 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七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 第十八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十九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二章 外科急症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第二节 急性胆囊炎 第三节 急性胰腺炎 第四节 上尿路结石第三章 妇科急症 第一节 异位妊娠 第二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三节 产后出血 第四节 流产第四章 儿科急症 第一节 新生儿硬化病 第二节 新生儿黄疸 第三节 小儿麻疹 第四节 小儿惊厥第五章 休克 第一节 感染性休克 第二节 低血容量休克 第三节 心源性休克 第四节 过敏性休克第六章 常见临床危象 第一节 高血压急症 第二节 高热危象 第三节 高血糖危象 第四节 低血糖危象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第七章 传染病急症 第一节 猩红热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 伤寒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第八章 急性中毒 第一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二节 急性酒精中毒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第九章 意外伤害 第一节 中署 第二节 电击 第三节 淹溺附录 一、常用急救技术 二、急症抢救流程 三、急诊抢救静脉常用药物应用汇总 四、中医适宜技术简介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内科急症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本病中医学称为“哮病”。1.西医病因病理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认为是与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即患者对环境中某些激发因素具有高反应性为其重要特征。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2.中医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聚,痰浊内蕴。(2)饮食不当: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气,发为哮病。
编辑推荐
《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