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页数:603  译者:张卜天  
Tag标签:无  

前言

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在中国地质界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刘鸿允先生以地层学为基础,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古地理图册。随着沉积地质学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深化以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崛起,岩相古地理研究也转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一代的古地理图以盆地和洋板块、陆板块、地块为构造一古地理单元,特别注意地质历史中构造运动阶段的转折;以岩性相为基础,重视充填物的性质、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相、生态相、环境相和古气候转变等铸记;综合盆地中的各类地质事件体作为地壳、岩石圈沉积演化和构造演化的记录和辨别标志,从而分析地质历史中的古板块、海陆分布、分析沉积区和物源区以及洋陆转换和盆山转换。沉积地质学家和古地理研究者,以构造运动的地质记录作为盆地的主控边界条件,以进行全球或大区际的古地理复原和等时性对比为终极目标;而古地磁学发展和层序地层学的实践,推动了古地理复原和等时性对比研究的进程。20世纪80~90年代,在全国区域地质调查、沉积和层控矿产、能源地质及大地构造等学科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王鸿祯先生率先组织全国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活动论和地质历史演化发展阶段论为指导,于1985年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在古地理研究上具有开拓、先驱和启迪的意义。在“七五”期间,我本人和许效松等组织南方各省区地质系统和有关科研院校的工作者,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的思路为途径,研究南方海相盆地的沉积相和古地理,于1994年出版了《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震旦纪一三叠纪)》。那本图集还尝试性地对我国各块体做了古地理复原,并初步实践层序地层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新一代岩相古地理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9年和2003年,由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联合滇黔桂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西南分公司及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共同承担了“中国南方震旦纪一中新生代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主持,组织了百余名沉积地质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历时五年,开展了中国南方震旦纪一中新生代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编制了一套完整的南方海相和陆相盆地的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件。2005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和南方勘探分公司组织有关专家结合中国南方油气勘探取得的重大突破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集成、提炼和深化研究。该成果在沉积地质的学科发展上和在油气地质的实际应用上均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是以板块构造、活动论和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参考了近十余年国内外学者对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成果,采用多学科综合手段,对大量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地震剖面等资料的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在区域构造和沉积盆地格架及演化研究基础上,首次系统地建立了震旦纪至中新生代的构造一层序格架。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提炼、集成、深化而成,是近百位研究人员近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内容包括:地层划分及对比;沉积体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控制因素;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沉积盆地演化与层序充填;层序格架与生储盖组合;沉积盆地的叠合、改造及其成藏意义。    本书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的师生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张卜天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执行总裁,曾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席和《时代》周刊(Time)总编。著作有《富兰克林传》(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和《基辛格传》(Kissinger:A Biography)等。目前和妻女居于华盛顿。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地层划分及对比  第一节  震旦系及下古生界    一、震旦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二、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三、奥陶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四、志留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第二节  上古生界    一、泥盆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二、石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三、二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第三节  中、新生界    一、三叠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二、侏罗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三、白垩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四、古近纪地层划分和对比    五、新近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第二章  沉积体系  第一节  沉积体系划分及其特征    一、大陆体系组    二、海陆过渡体系组    三、海洋体系组  第二节  沉积模式及演化    一、沉积模式    二、沉积模式演化第三章  层序地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第一节  层序界面特征和成因类型    一、层序界面特征    二、层序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    三、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  第二节  层序划分    一、层序划分标志    二、层序划分  第三节  层序特征    一、海相层序特征    二、陆相层序特征  第四节  层序对比    一、海相层序对比    二、陆相层序对比  第五节  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    一、海相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    二、陆相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第四章  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第一节  编图思路及成图单元选择    一、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含义    二、海相盆地构造沉积域单元划分    三、晚三叠世-新近纪构造沉积单元划分    四、编图单元和表示方法  第二节  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一、SSl超层序(早震旦世陡山沱期)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二、SS2超层序(晚震旦世灯影期)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三、SS3超层序(早寒武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四、Ss4超层序(中晚寒武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五、SS5超层序(早奥陶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六、SS6超层序(中晚奥陶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七、SS7超层序(晚奥陶世五峰期-志留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第三节  晚古生代海相盆地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一、SS8超层序(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早期)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二、SS9超层序(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三、SSlO超层序(早石炭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四、SSl 1超层序(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五、SSl2超层序(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六、SSl3超层序(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第四节  陆相盆地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一、晚三叠世(TSl~TS3)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二、侏罗纪(TS4~Ts6)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三、白垩纪(TS7~TS8)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四、新生代(TS9~TSll)构造一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第五章  沉积盆地演化与层序充填  第一节  中国南方的构造轮廓    一、晋宁阶段:古扬子、华夏板块的形成    二、加里东阶段:古扬子板块转化为华南板块    三、海西一印支阶段:华南板块向陆内构造阶段转化    四、燕山一喜马拉雅阶段:陆内汇聚作用为主的构造阶段  第二节  沉积盆地类型及特征    一、沉积盆地类型划分    二、震旦纪早、中三叠世沉积盆地特征    二三、晚三叠世新近纪沉积盆地特征  第三节  中国南方沉积盆地演化特点和有关问题讨论  第四节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型    一、克拉通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型    二、与离散型边界相关的被动边缘盆地层序地层模型    三、与拉张走滑边界有关的(陆内裂陷)盆地层序地层模型    四、与汇聚边缘相关的弧后盆地层序地层模型    五、与造山碰撞有关的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型    六、中新生代拗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型    七、中新生代裂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型      八、盆-盆、盆-山转换的层序模型第六章  层序格架与生储盖组合  第一节  生储盖组合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征    一、生储盖组合的分类    二、各类型生储盖组合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发育分布规律    一、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发育和分布规律    二、层序格架中的储集层    三、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区域性盖层  第三节  不同成因类型盆地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展布规律第七章  沉积盆地的叠合、改造及其成藏意义  第一节  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多期油气成藏  第二节  中、古生界盆地的叠合、改造类型    一、叠合盆地及其类型    二、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分类和评价    三、古生界海相改造型盆地及其分类  第三节  覆盖类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一、中生代与古生代盆地间不同的覆盖类型及其分布    二、不同覆盖类型的成藏效应    三、古生代及中、新生代内部的盆地叠合及其成藏效应  第四节  改造作用及其对成藏的影响    一、不同方式改造作用的影响效果    二、不同构造阶段的活动特点及其成藏效应  第五节  回顾与前瞻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滇西北地区,受金沙江断裂和程海断裂控制,盆地多为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展布。该区西部地势陡峻,因此德钦、中甸、维西等盆地以山麓洪积一堆积为主。东部地势相对低缓,因此丽江、宁蒗等盆地以滨浅湖及河流冲积相为主,沉积物粒度较细,并在地形封闭较好的湖盆中出现膏岩沉积。在保山以南,主要受柯街一孟定河断裂控制,永德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下部砾岩较少,为细粒碎屑岩,含介形类,反映河湖沉积特点。思茅一带的湖盆主要受阿墨江断裂、无量山断裂及澜沧江断裂控制,勐腊、景谷等盆地为南北向展布的山间盆地,以冲积相和河湖相为主。(2)滇中和滇东南地区为分散的小河流一湖泊盆地,呈南北和北东向展布(图4-32)。早期沉积了较厚的砂岩,边缘有河道相砂砾岩,由块状、透镜状砾岩、含砾粗砂岩等组成;外侧为河流冲积平原,由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组成;浅湖区为细粒砂岩、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等,并含介形类、叶肢介、腹足类、昆虫及轮藻等生物化石。

编辑推荐

“《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精)》理应受到广泛赞誉。它行文流畅,可读性极强,将爱因斯坦的生活和科学优雅地融合在一起。”    ——霍尔顿(Gerald Holton),哈佛大学马林枣罗德物理学讲座教授“艾萨克森又一次写出了一部极有价值的传记。虽然关于爱因斯坦的读物已经为数不少,但难能可贵的是,艾萨克森有机会接触到新的重要材料,既讨论了爱因斯坦的人性一面,又阐述了他在物理学上的深刻思想。这部赏心悦目的传记使这位大物理学家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盖尔曼(Murray Gell-Mann),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艾萨克森这部出色的传记不仅展示了爱因斯坦这个人,也很好地介绍了诸多科学细节。它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读者手不释卷,是科学读物的典范之作。如能看到这《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精)》,爱因斯坦定会倍感欣慰。”    ——克劳斯(Lawrence M Krauss),凯斯西储大学斯韦齐物理学讲座教授“艾萨克森的这部传记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作者对历史文献的掌握极为出色,对爱因斯坦的工作和生活提出了许多新的洞见。”    ——布克沃尔德(Diana Kormos Buchwald)《爱因斯坦全集》总编,加州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艾萨克森对爱因斯坦科学工作的介绍极为出色,内容准确而周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这是迄今为止可读性最强的爱因斯坦传记。他利用新近披露的历史材料,完整地揭示了爱因其斤坦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贡献。”    ——斯通(A.Douglas Stone),耶鲁大学摩尔斯应用物理学和物理学讲座教授“《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精)》妙语连珠,每每读至兴处,不禁为艾萨克森拍案叫绝。”    ——赫施巴赫(Dudley Herschbach),哈佛大学拜尔德科学讲座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还没看呢,但是看看目录就知道是一本南方海相的经典了!正在购买中......
  •   纸张和字体都很不错 很好
  •   中国南方层序地层与古地理(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丛书)该书作者有误,是马永生先生的著作,另外所列目录错误,作者简介错误,怎么能出现这种错误呢?这是对该书作者不尊重!!
  •   这本书与爱因斯坦无关,作者也不是艾沙克森,退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