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科学 作者:易拾趣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前言
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4个大字。数学真的好玩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陈省身先生认为数学好玩,因为他是数学大师,他懂数学的奥妙。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数学枯燥,数学难懂,数学一点也不好玩。其实,陈省身从十几岁就觉得数学好玩。正因为觉得数学好玩,才兴致勃勃地玩个不停,才玩成了数学大师。并不是成了大师才说好玩。所以,小孩子也可能觉得数学好玩。当然,中学生或小学生能够体会到的数学好玩,和数学家所感受到的数学好玩,是有所不同的。好比象棋,刚入门的棋手觉得有趣,国手大师也觉得有趣,但对于具体一步棋的奥妙和其中的趣味,理解的程度却大不相同。世界上好玩的事物,很多要有了感受体验才能食髓知味。有酒仙之称的诗人李白写道:“但得此中味,勿为醒者传”,不喝酒的人是很难理解酒中乐趣的。但数学与酒不同。数学无所不在。每个人或多或少地要用到数学,要接触数学,或多或少地能理解一些数学。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数的重要。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说得更加确定有力:“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既然数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数学当然就无所不在了。在很多有趣的活动中,数学是幕后的策划者,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玩七巧板,玩九连环,玩华容道,不少人玩起来乐而不倦。玩的人不一定知道,所玩的其实是数学。这套丛书里,吴鹤龄先生编著的《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一书,讲了这些智力游戏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和数学道理,说古论今,引人入胜。丛书编者应读者要求,还收入了吴先生的另一本备受大家欢迎的《幻方及其他——娱乐数学经典名题》,该书题材广泛、内容有趣,能使人在游戏中启迪思想、开阔视野,锻炼思维能力。丛书的其他各册,内容也时有涉及数学游戏。游戏就是玩。把数学游戏作为丛书的重要部分,是“好玩的数学”题中应有之义。
内容概要
本书不是系统论述数学美,而是将数学中美的精彩内容的片段摘出,从艺术和思维的角度加以欣赏;或是阐述某一个事物与数学的联系,从中体现出一种数学美。赏析之下,会觉得情趣盎然,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感情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 读者不仅可以从书中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一些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因此,本书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一本非常有益的读物。
作者简介
易南刊,中学数学,特级教师,1940年生,湖南益阳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0年起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并致力于数学美育功能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在《数学通服》、《数学教育学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书8部。现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学术委员,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中心理事。 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第四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新疆有突出贡献专家。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第一版总序前言赞美诗1 导言2 黄金分割3 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美4 圆周率记趣5 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6 数学与文学7 别具韵昧的数字诗8 数学中的哲理9 引人入胜的数学诗(中国篇)10 引人入胜的数学诗(外国篇)11 悖论的魅力12 让您开窍的数学题13 神秘的无穷多14 数学灵感与数学发现15 诗中的数学意境16 突破视觉与习惯思维的误区17 河图与洛书的数学内涵18 八卦文化的魅力19 三大几何作图难题20 只用圆规或直尺作图的巧思21 几何名题赏析22 不可能的图形23 几何与日常生活24 漫话勾股定理25 离奇的求∏方法26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与一笔画27 莫比乌斯带与克莱茵瓶28 巧妙的图形分割29 奇妙的分形世界30 迷人的平面镶嵌31 离奇的等宽曲线32 三次数学危机33 考考您的智力34 巧妙、有趣、优美的等式35 奇异的数的世界36 正整数记趣37 神奇的幻方38 两个卓越而奇妙的等式39 单位圆的魅力40 回文数与回文诗41 数学文化的渗透42 数学符号--别具一格的世界语言43 埃舍尔的数学艺术44 奇妙的曲线45 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 三大几何作图难题 古代希腊人较重视直尺和圆规作图,以在数学中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因此,他们较大地限制了直尺和圆规这两种作图工具的使用:①作图时,只能有限次使用直尺和圆规;②不能利用直尺上的刻度或其他记号;③不能把直尺和圆规合并使用,也不能把几个直尺合并使用。在这种限制下,即便一些简单的几何作图也无法解决。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几何三大难题的三个古希腊作图难题,即三等分任意角问题、立方倍积问题和化圆为方问题。 当时很多有名的希腊数学家,都曾着力研究过这三大难题,但由于尺规作图的限制都一直未能如愿。两千年来几十代人为之绞尽脑汁,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9世纪90年代,人们证明了这三个问题不可能用“尺规作图”来解决,这才结束了历时两千年的数学难题公案。因此,现今的中学生们不必再去搞什么“几何三大难题”,避免再去步前人失败的后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允许借助其他工具或曲线,这“三大难题”都可以解决,也就不成其为“难题”了。 19.1 三大几何难题的由来 (1)三等分任意角问题。就是仅用直尺和圆规将任意角三等分。 一条线段,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三等分。不仅三等分,而且可以任意等分。借助数学联想很容易把这种想法移植到角上,即将角三等分。这是历史上最为长久、流传最为广泛、耗费人的精力最多的一道几何作图题。 (2)立方倍积问题。就是要求作一个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体积的两倍。 关于立方倍积问题的产生,有这样一个传说: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德里斯群岛上流行着瘟疫,死亡阴影笼罩着人们。人们对瘟疫束手无策,于是就到神庙去祈求太阳神阿波罗的保护。阿波罗的代言人——神殿的女司祭毕菲亚对大家说,这次瘟疫是神认为您们对神不够虔诚的惩罚。神殿里的正方体祭坛太小了,要使它仍保持正方体,但体积应为原来的两倍,这样神就可免除您们的灾难。于是“立方倍积”问题便流传开了。 (3)化圆成方问题。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从数学思想最基本的逻辑学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产生似乎是必然的。如果您得到一个圆规,画出的第一个图形就是圆。另外,还有一个十分自然的图形——正方形。其中每一个图形都有一个确定的面积。在这两个具有相同面积的图形之间,可以自然地搭起一座桥来,就是其中的一个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因为变换只能用圆规和直尺,所以就可能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利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一个面积等于已知圆面积的正方形的一条边。这就是“化圆成方”问题。
编辑推荐
《好玩的数学(普及版):数学美拾趣》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一本非常有益的读物。读者不仅可以从书中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一些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