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通论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哈林 等主编  页数:795  字数:1538000  

前言

  近百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生态环境的强烈干扰,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恶化。气候变暖、土地退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使世界许多国家的国计民生和生态安全遭到了严重威胁。面对全球性的生态退化,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研究。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人类环境会议,标志了人类在整体意义上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从那以后,生态恢复的研究与实践逐步纳人更多国家的行动计划。1975年3月,在美国召开了首次“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国际会议,第一次专门讨论了生态系统受损过程及恢复重建的许多重要生态学问题,并呼吁加强对受害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收集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1996年,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在瑞典召开,恢复生态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终于在生态保护、恢复研究与实践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目前,人类已充分认识到,防治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学是一门重要的国际前沿学科,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成为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内容概要

全书共30章。第一至十三章研究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主要论述了恢复生态学的相关概念、研究进展,生态系统退化特征和关键成因,灾害事件的生态危害,生态系统各组分生态修复功能和植物适应策略,生态系统恢复机理和恢复重建的目标、原则、程序,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及其评价、研究和监测方法;第十四至二十二章研究不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主要介绍了森林、草地、荒漠、农田、湿地、水体、农牧交错带、矿山废弃地、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退化特征、成因,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目标、原则、基本原理、途径、方法;第二十三至三十章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模式与技术,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退化生态系统及水土流失、沙漠化、污染土壤等特殊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治理模式与技术。各章均附有参考文献,文后还附有动植物和微生物拉丁名录,供读者参考。本书系统论述恢复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评价、监测方法,全面介绍不同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目标、原理、模式和技术。内容系统翔实,理论和实际结合紧密,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书对于从事区域生态、地理、环境、水文等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有关高等学校的师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从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级业务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和成因第三章 主要灾害事件的生态危害第四章 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生态修复功能第五章 生态环境退化过程中的植物适应策略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机理第七章 退化生态系统人工修复的基本原理第八章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原则和程序第九章 系统结构的恢复过程第十章 系统功能的恢复过程第十一章 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第十二章 生态恢复的研究方法第十三章 生态恢复的监测第十四章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十五章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十六章 荒漠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十七章 农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第十八章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十九章 退化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二十章 农牧交错复合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二十一章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重建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二十二章 城市绿化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二十三章 退化林地恢复重建模式与技术第二十四章 退化草地恢复重建模式与技术第二十五章 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模式与技术第二十六章 退化水体治理模式与技术第二十七章 工矿废弃地的治理模式与技术第二十八章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技术第二十九章 沙漠化土地治理模式与技术第三十章  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和技术动植物和微生物拉丁名录

章节摘录

  2.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  说到恢复生态学,不可能忽视国际恢复生态学会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做出的积极贡献。国际生态恢复学会成立于1987年,其主要宗旨是通过促进恢复生态学家们及相关人员之间的对话,鼓励和提高对生态恢复的公众支持及恢复管理的认识,促进公共政策的讨论,表彰在生态恢复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业者和机构团体,以及通过会议的方式促进全球生态恢复的发展,服务于发展迅速的生态恢复领域。国际恢复生态学会的成员来自37个国家以及全美的50个州,拥有14个地方分支学会,并服务于北美、英格兰、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区与国家。国际生态恢复学会的主旨目标就是促进生态恢复,以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并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倡导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生态伦理与完整生态学意义上的健康关系。为了实现这一主旨目标,国际恢复生态学会除了推动实施一些大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外,还主持定期召开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  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的召开是国际恢复生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199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届恢复生态学大会以来,至今已经在不同国家共召开了18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十三、十五、十七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因为这几届大会的主题及其讨论的内容对于促进近年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般来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自然边界而没有政治边界。但是,由于保护区的建立、国界跨区域围栏建设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生态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分割为具有某种明确边界的板块。这就使得有效的区域或流域生态恢复需要多个行政区以至于多个国家的共同参与。因此,第十三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会议的主题是跨边界的生态恢复,致力于推动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跨边界生态恢复”理念的建立、研究与推广,建立相互协作关系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成功的生态恢复。“跨边界生态恢复”在学术上包括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在空间上强调系统的完整性或同一性,这就使得恢复生态学的研究任务扩大到了传统研究空间领域之外。  会议一致认为生态恢复的研究需要跨越学科边界的学术交叉与有机融合。整个大会围绕以下9个方面展开了讨论:①大湖的恢复和重建;②农业发展与资源利用;③生态恢复的协作与互补;④生态恢复教育的新方向;⑤生态恢复的传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与再利用;⑥公共土地的保育与恢复;⑦入侵种的控制与利用;⑧公园的生态恢复功能与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⑨河流及河口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  第十五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恢复、设计与景观生态学”,这一主题突出了人工设计与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基点是生态系统,但是需要在景观尺度上来设计与表达(彭少麟,陆宏芳,2003),因此这一主题促进了人工设计,合理的人工介入逐步成为近期恢复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第十五届恢复生态学大会包括四项核心内容:①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恢复,分为火烧迹地、湿地、公园、旱区、区域景观、城市、泥炭沼泽地、平原、林地、草地的生态恢复等专题;②恢复生态学的社会学研究,分为恢复生态学教育、哲学、政策、伦理等专题;③特别理论与方法,分为恢复生态学整合研究、成功恢复的标准与监测、异质性研究等专题;④主题交流,有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生态恢复机制等专题。各项内容都只有半天至一天的专题会议,只有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生态恢复机制研究等主题交流持续了三天。可以看出,恢复生态学关注的焦点领域突出表现在景观方面。  在第十七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上,“生态恢复的全球性挑战”被与会者认为是目前恢复生态学需要解决或者是回答的主要问题。这也使得生态恢复从生态系统、景观和区域的尺度向全球尺度的尺度转变。生态恢复第一次被看做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和任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恢复生态学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没读完,整书很系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