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研究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杨改河,王得洋,冯永忠 等著  页数:421  字数:624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系统总结。本书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轮分析、遥感影像、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方法,反演了江河源区近600年来的历史气候变迁,分析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界定了江河源区的范围;根据气候、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对江河源区进行了生态地理区划;阐明了从地质年代高原隆起至今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提出生态系统主体和区域生态环境地位的概念,用能值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算确定了草地是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建立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该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分离模型并计算了其作用的效应强度;构建了科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分别选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神经网络分析法、空间数据分析法评价了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评价了该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开发了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本书是迄今为止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和质量评价研究方面最系统的成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书可供环境管理和规划等部门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广大科研院校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研究生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杨改河,男,1957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和《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编委、中国作物学会理事、耕作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农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西藏自治区咨询委员会委员、咸阳、铜川、宝鸡市农业顾问。1998年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得祥,男,生于1966年2月,教授,博士,森林生态学科点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担任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秦岭森林生态站”副站长;学校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担任全国森林防火暨森林消防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种苗协会副理事。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江河源区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江河源区自然资源概况    一、江河源区气候特征    二、江河源区地貌特征    三、江河源区土壤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    四、江河源区水资源特征    五、江河源区生物资源特征    六、江河源区旅游资源特征  第二节 江河源区人口与经济    一、江河源区的人口    二、江河源区经济现状  第三节 江河源区农牧业生产特征    一、农业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    二、畜牧业的类型及分布    三、种植业的生产力水平    四、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    五、农牧业生产条件    参考文献第二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与生态地位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二、气候及其变化研究    三、生态环境问题分项研究    四、生态环境问题系统研究  第二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地位    一、“地位”的解析    二、区域生态环境地位提出的意义    三、区域生态环境地位概念    四、区域生态环境地位层次与范围  第三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地位研究思路    一、江河源区内部层面探讨范围界定    二、江河源区外部层面探讨范围界定  第四节 在区域内的地位    一、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环境与当地居民  第五节 在青藏高原的地位    一、地体及地热    二、生态条件及其梯度    三、“水塔”功能    四、对其他地区影响  第六节 在整个流域的地位    一、黄河源区与黄河流域    二、长江源区与长江流域  第七节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需求    一、关于名称的称谓    二、关于江河源区的范围    三、关于江河源区的经济生态区划    四、关于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主体    五、关于自然和人为因素    六、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    七、关于气候演变规律    八、关于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判    九、重大工程和旅游活动    十、关于自然灾害  小结    一、研究进展    二、生态环境地位    三、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第三章 江河源区区域界定及生态地理区划  第一节 江河源区区域界定    一、江河源区区域界定存在的问题    二、江河源区域界定  第二节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一、区划的原则    二、江河源生态区划的指标体系    三、江河源生态区划系统  小结  参考文献第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及主导因素分析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    一、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分类  ……第五章 江河源区历史气候重建及变化研究第六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简史第七章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时空格局第八章 江河源区生态系统主体第九章 自然因素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机理第十章 人文因素及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分析第十一章 区域生态环境深变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分享模型构建第十二章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效应强度分析第十三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十四章 江河源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第十五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恢复途径第十六章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系统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江河源区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分析与评价第二节 江河源区人口与经济一、江河源区的人口江河源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包括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及其他民族,以藏族为主,占了总人口的62%左右。江河源区的人口发展速度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人口基数小,发展速度慢,1949-1965年人口增长率22.2%,年递增率为1.2%,1957-1965年出现一个人口低峰,这一时期的自然灾害导致人口的增长极其缓慢。60年代后,尤其1970-1990年人口呈加速发展,1965-1990年人口增长率为101.9%,年递增率为2.8%,是前一个时期递增率的2.33倍。90年代以后,人口发展速度相对下降,人口增长缓慢,1990-1998年的人口增长率为9.6%,年递增率为1.2%,这一时期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的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90年江河源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大约37万人,占总人数的32%,其中,有大学本科、专科文化程度的占2%,中专、高中生文化程度的占15.6%,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4%。由此,可以看出,江河源区的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仍然较低。

编辑推荐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研究》可供环境管理和规划等部门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广大科研院校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研究生研究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质量评价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三江源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地区,该书的出版对三江源地区的研究能够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