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大松 编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今世界,人类通过技术及其进步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改造着世界和自身。然而,现代技术不是听凭人使用的简单工具,而是揭示存在、构造现实的人类技术生存方式。现代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心理的危机和挑战。 本书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分析,提出了整合现代技术人文价值冲突的生态文化模式及实践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者认为,现代技术既是解放的力量也是统治的力量,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必须将现代技术规范在人性化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现代化道路。 本书可供科技哲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阅读,也适合对科学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构架贯通“两种文化"的桥梁前言引论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一章 科学确证的定性阐释 第一节 科学确证的假说-演绎模型 第二节 亨佩尔的事例确证理论 第三节 事例确证理论的缺陷及解决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二章 科学确证的概率辩护 第一节 概率确证思想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科学确证的概率解释 第三节 概率确证思想的意义与新发展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三章 科学确证的支持分级思想 第一节 归纳支持分级思想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归纳支持分级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归纳支持分级思想的评价 第四节 归纳支持分级思想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四章 科学确证的“拔靴带"辩护 第一节 “拔靴带”确证策略对传统确证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拔靴带”确证策略的主要内容与价值 第三节 “拔靴带”确证策略的局限性与修正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五章 证据的相关性与效用评价 第一节 证据的特征与选择规则 第二节 证据的相关性 第三节 证据的效用及其测度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六章 反常证据与理论进步 第一节 反常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反常证据的基本特征与类型 第三节 反常证据的价值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七章 思维实验及其检验 第一节 思维实验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 思维实验的类型与建构 第三节 思维实验的检验与评价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八章 科学接受过程的方法论解析 第一节 理论与理论接受 第二节 理论接受的过程 第三节 理论接受过程的合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九章 科学接受的主体情境辩护 第一节 科学接受的情境研究进路 第二节 主体情境中的科学接受 第三节 科学接受的情境理性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十章 科学接受的修辞学辩护 第一节 科学修辞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科学接受与科学修辞学 第三节 科学接受中修辞学方法的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及注释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科学确证的定性阐释 理论(科学假说)与经验之间的联系问题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周绕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不同研究维度——理论对经验的解释以及经验对理论的确证。特别地,“确证概念在经验科学方法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 在科学哲学史上,对经验和理论之间确证关系的阐释通常叫做科学确证理论。粗略地说,确证理论旨在阐明,某所与证据是否支持某所与假说。一个确证理论还可以阐明某所与证据支持所与假说到何种程度。如果一个确证理论阐释了所与证据对所与假说的支持程度,那么就叫它量化确证理论;如果它并不阐释确证程度,就称它为定性确证理论。 对确证关系的定性阐释主要有三种,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定性确证理论——假说-演绎模型(Hypothetico-Deductivism)、亨佩尔的事例确证理论(Instance Confirmation Theory)和格莱莫尔的拔靴带理论(Bootstrap Con-firmation Theory)。本章主要阐述假说-演绎模型和事例确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面临的理论困境。拔靴带理论则另辟专章进行论述。 第一节 科学确证的假说-演绎模型 假说-演绎模型是科学哲学中最早、最负盛名的方法论模型之一。它有其产生和逐步发展的历史。 一、假说-演绎法的提出 假说演绎法,简称“H-D法”,最早是作为一种科学发现的方法提出来。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的实质就是科学发现的假说演绎法,只不过亚里士多德强调作为前提的原理(即假说)是由归纳法而得来的。 莱布尼茨明确提出,从感觉和经验获得的关于事实的可能真理,不可能是归纳法,而要通过“先验猜想法”。他说:“先验猜想法从假说开始……表明实际发生的事物将从这些假说得出来。” 笛卡儿的假设-演绎思想具有从科学发现向科学确证转折的特质。他认为对同一个现象必定有多个相竞争的假说,这些假说都具有猜测性质,它们没有一个是确定的,但有一些是可以有理由确信的。
编辑推荐
《科学辩护的沉思:科学确证与科学接受的方法论辩护》可供科技哲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阅读,也适合对科学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历史和文化视阈中的科学技术。不再是固有真理的发现。而是人类历史生活的积淀和成长;不仅是人类成果的创造。更是人类在世的生存状态。 “科学文化反思丛书”对科学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哲学反思和更广泛的文化诠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既根基于扎实的理论探索,也不乏大量生动有趣的意象符号,如厨师困境、绿胡须效应、所罗门王的魔戒、西西弗斯的石头……为我们理解和认识科学提供了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