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科学 作者:本社 页数:6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庆祝著名考古学家吕遵谔先生八十华诞暨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五十五年而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学术论文四十三篇。内容涉及以旧石器时代考古为主的考古学、古人类学及动物考古学等诸多研究领域,资料新颖,讨论深入。 本书可供考古学、古人类学、历史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耕耘与求索——恭祝吕遵谔先生八十华诞吕遵谔先生与金牛山考古金牛山人类化石的发现和人类演化的阶段金牛山古人类遗址的发掘和研究简史旧石器分类探讨石片形制再探究——石片研究的一种新的分类分析方法从研究石制品特征人手可以判定早期人类左右手分化吗?——以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为例郧县人遗址石制品的拼合研究百色手斧与手镐比较研究中国手斧的区域特征及中西比较匼河6054地点l963、1978年的发掘江苏金坛和尚墩旧石器遗址研究:地层、遗迹与年代织机洞的石器工业与古人类活动小南海遗址1978年发掘石制品研究黑龙江神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东北地区近几年旧石器考古的新发现与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呼和诺尔和铜钵庙两处细石器遗址柿子滩遗址Sl2地点发现综述华北北部小石器文化成因分析细石叶工艺的起源——一个理论与生态的视角楔形石核系统分类的相关认识中国北方细石器的发现与研究“中石器”概念的产生与演变及中国学术界早期的介绍关于中原地区新、旧石器时代文化过渡问题的思考——以灵井遗址为例简论海岱地区旧石器和新石器文化的衔接洞庭湖西部平原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研究桂林地区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的史前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与人类起源刍议河南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长江下游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及其东渐中国华南及其邻近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采集渔猎文化略论中国史前的石容器新石器时代环纹石棒研究及其功能探讨考古学文化的族属问题周原遗址刘家墓地分析古代中国和日本交流在文物上的证据台湾海峡海底哺乳动物骨骼人工痕迹分析与研究济南长清月庄2003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新疆于田县克里雅河圆沙古城遗址的兽骨分析浅论中国家马的起源中国动物考古学发展简史中国北方部分古代人群牙周状况比较研究和林格尔土城子战国居民人口学及相关问题研究古迹遗址背景环境(setting)的界定及意义吕遵谔先生学术履历
章节摘录
耕耘与求索——恭祝吕遵谔先生八十华诞文集编委会2008年2月28日,是吕遵谔先生的八十华诞,这一年也恰逢吕先生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工作整整五十五周年。吕遵谔先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1949年考入北京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设立之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吕先生毕业留校任教之际,也正值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也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考古专业设立之初。从此,吕先生开始了在中国考古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的辛勤耕耘与探索,为这个学科的发展,特别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人才的培养、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吕遵谔先生留校伊始,即担任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开创者裴文中先生的助教,开始了他旧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的生涯。当时正值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也急需大批考古人才。为了适应国家的需要,在对正常的考古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培养之外,北京大学还承担了举办快速培养考古人才的“考古训练班”的任务。作为刚刚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吕先生参与了这个对新中国考古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培训班的组织与教学工作。在这个号称中国考古学“黄埔”的学习培训班中,吕先生与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考古学者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携手并肩奋斗至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吕遵谔先生就一直主持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部分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吕先生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不断增加和完善教学内容与讲义,并且多方努力收集教学标本,包括石制品、人体骨骼与动物化石标本等。80年代以后还同北京动物园签订协议,利用动物园的条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动物标本库。数十年的旧石器考古教学,吕先生为一代又一代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生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渊博的学识与敬业精神,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记忆,鼓舞着他们在祖国各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1978年,吕遵谔先生开始招收研究生。先后有20多位硕士研究生和5位博士生师从吕先生,学习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古人类学。如今这些学生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家各级文物管理等部门,都已成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科研、教学以及文物考古事业管理等领域的骨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