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余亮,柴崎亮介 著 页数:228
内容概要
本书以黄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土地有关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因子分析,尤其是论证市场、城市区位条件下的土地特性,尝试建立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并促进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涵是在兼顾评价各种相关因子的基础上,突出考虑城乡区位因素的评价方法。 本书选择国家经济建设中比较突出的环境与生存、发展与安定的课题为研究对象,研究所取资料、数据均直接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可供地理、资源环境保护、信息和农林业等有关专家学者参考;亦可作为有关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和制定提高土地转换资金利用效率相关政策的依据。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全书研究构成图示第一章 环境重建中的土地转换作用及其城乡区位因素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已有研究和本书的特点 1.3.1 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和宏观土地资源利用 1.3.2 土地生产力和水资源的利用与评价 1.3.3 环境支援、城乡-体化体系及社会经济视角的评价 1.4 研究的区域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区域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评价内容的构成 参考文献第二章 黄河中游地区城乡自然-社会体系和土地转换现实 本章内容导读 本章研究流程图 2.1 黄河流域城乡自然-社会体系构成 2.1.1 黄河流域的地理概貌 2.1.2 黄河流域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 2.1.3 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环境特征 2.1.4 黄河流域城乡社会资源环境特征 2.2 黄河流域城乡自然-社会体系的维持和问题 2.2.1 严峻的自然环境现状认识 2.2.2 自然-社会体系的维持与发展 2.2.3 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考察 2.3 良好的城乡自然-社会体系构建实践 2.3.1 环境重建的现实和道路 2.3.2 土地转换的手段及实践 2.3.3 土地转换实践的条件构成 2.3.4 土地转换的相关期望点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三章 黄河中游地区城乡土地资源及土地转换因子评价 本章内容导读 本章研究流程图 3.1 黄河中游地区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土地特性 3.1.1 黄河中游地区城乡土地资源特性 3.1.2 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土地特性的诸因子 3.1.3 黄河中游地区城乡土地转换因子评价 3.2 土地转换之间的合理性问题 3.2.1 合理性评价的意义和构成 3.2.2 土地转换合理性的评价 3.3 由自然条件判断的黄河中游地区植被分类 3.3.1 黄河中游地区的植被分类及气候一植被方法思考 3.3.2 黄河中游地区潜在植被区域的分类方法 3.3.3 黄河中游地区潜在植被分类中的生命地带方法实验 3.3.4 自然条件决定的黄河中游地区潜在植被类型特点 3.4 基于自然植被条件的黄河中游地区土地转换区域 3.4.1 栽培植被分布的评价 3.4.2 潜在植被区域中的栽培植被评价 3.4.3 基于自然条件评价的土地转换区域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第四章 黄河中游地区自然性生产力的推算及其影响因子评价 本章内容导读 本章研究流程图 4.1 黄河中游地区自然性生产力及其作物生产力模型应用 4.1.1 EPIC作物生产力模型的应用理由 4.1.2 以作物产量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力推算构成 4.2 农地利用信息和使用EPIC模型的推算方法 4.2.1 Spatial EPIC应用上的问题 4.2.2 使用农地利用信息和EPIC模型的生产力推算方法 4.3 黄河中游地区作物生产力的推算和验证 4.3.1 推算地区与实验方法 4.3.2 黄河中游地区种植信息图的提取 4.3.3 种植信息图的可靠性检验 4.3.4 根据EPIC模型的作物生产力分布推算 4.3.5 推算结果的考察与概括 ……第五章 基于城乡区位论因素的黄河中游地区土地转换第六章 黄河中游部分区域土地转换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第七章 黄河中游地区的城乡可持续发展结语 全书概括以及今后的课题与期望附件编后记与致谢图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