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史编撰委员会 编  页数:549  

内容概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1928~2005)是一部记述该研究所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至今的发展史。该书以丰富而确凿的史料,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中国现代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历尽艰险,几经磨难,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业绩;还讲述了几代动物学家为中国动物科学研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全书内容丰富,记述翔实,图文并茂,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该所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是一部具有创新文化意义的史料类作品,对研究中国现代自然科学史、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动物学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作为该所研究生人所的“所史”教育用书。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前言第一章  引言——动物研究所与“三所”的渊源关系  第一节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第二节  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渊源  第三节  与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的渊源  第四节  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渊源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二章  “三所”在抗战前的主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28~1937)  第一节  广泛采集动植物标本,为研究本土动植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节  开展动植物标本之整理及动物形态、分类学与古生物学研究  第三节  开展动植物标本展览和科普宣传活动  第四节  开展国内外动植物标本交换,丰富“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  第五节  首次制定有关规定,限制外国派员来华采集动植物标本,维护国家权益  第六节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的成立与《动物学杂志》的出版  第七节  抗战前“三所”人员组成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三章  “三所”在八年抗战期间主要的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1937~1945)  第一节  应用动物学研究  第二节  基础动物学研究  第三节  动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学会活动与学术刊物的出版  第五节  抗战时期“三所”的人员组成变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四章  “三所”在抗战胜利后的复员及其主要学术活动与研究成果(1946~1949)  第一节  完成学院体制,积极调整研究方向、扩充研究机构  第二节  继续抗战时期未完成的研究项目和零星的标本采集活动  第三节  “三所”复员后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论著发表情况  第四节  “三所”动植物标本收藏情况  第五节  复员后动物学会和昆虫学会的学术活动与学术刊物的恢复  第六节  抗战胜利复员后“三所”人员组成  第七节  “三所”在科研管理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五章  “两所”在建国早期研究机构的调整及引进专家的情况  第一节  中国科学院昆虫学研究机构的酝酿与成立  第二节  动物研究(室)所的酝酿与成立  第三节  落实《科学十四条》和《七十二条》为“两所”的合并与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节  “两所”的学术领军人及在建国早期从国内外引进专家情况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六章  “两所”在建国早期的科研活动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8)  第三节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七章  “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节  “两所”共同承担的任务  第二节  “两所”共同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八章  稳定发展时期的动物研究所(1962.1~1966.5)  第一节  昆虫研究所并人动物研究所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  第三节  主要研究工作及方向任务  第四节  重要的科研活动  第五节  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贡献  第六节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七节  人才培养  第八节  “四清”运动与“三线搬迁”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抓革命、促生产”(196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席卷动物研究所  第二节  科研体制与机构设置的变动  第三节  “抓革命、促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四节  “十年动乱”中难得的科研成果  第五节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十章  拨乱反正治理整顿科研工作快速发展(1977~1985)  第一节  恢复行政与学术领导机构  第二节  纠正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第三节  恢复专业技术职称,提高工资待遇  第四节  恢复学术活动  第五节  加强人才培养  第六节  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扩大研究所自主权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1986~1990)  第一节  调整行政和学术领导机构,以适应新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贯彻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全面落实所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三节  改变科研的封闭模式,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研究实验室  第四节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第五节  落实中国科学院“两种运行机制的办院方针”,开拓技术开发工作  第六节  改革研究所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后勤部门的保证作用  第七节  几点体会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综合配套改革与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1991~1994)  第一节  组建各级领导班子与咨询机构,强化管理工作  第二节  配套改革意见及“所长任期(1991~1994)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召开动物研究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第四节  配套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五节  所长任期目标(1991~1994)的完成  第六节  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结构性调整与运行机制的转换(1995~1999)  第一节  按照结构性调整的要求,组建各级领导班子及学术咨询机构  第二节  结构性调整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节  所长任期目标完成情况(1995~1999)  第四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五节  所领导班子、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领导换届及当年度院士选举结果  第六节  纪念寿振黄先生诞辰100周年  第七节  其他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开拓创新走向世界(2000~2005)  第一节  凝练发展目标,规划科学蓝图  第二节  整合科研力量,完善创新机制  第三节  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调整学科布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节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五节  面向国家需求,积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第六节  重要创新研究成果  第七节  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  第八节  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  第九节  建设研究所创新文化,营造和谐创新氛围  第十节  建设新园区,开辟研究所发展新天地  结束语  参考文献第十五章  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昆虫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三节  脊椎动物分类区系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四节  鼠类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五节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六节  昆虫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七节  昆虫生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八节  昆虫病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九节  昆虫药剂学与毒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节  昆虫信息化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一节  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二节  生殖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三节  细胞生物学和膜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结束语附录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著名科学家简介  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奖科研成果目录  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授权专利一览表  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所长(主任)任职年表  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届党委负责人任职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引言  ——动物研究所与“三所”的渊源关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前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和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以下简称“三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科学院接收后,其有关研究室通过机构的调整和组合,分别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它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引进了一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和在国内自行培养的科技精英,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科研实践,以几代人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改革发展和创新,才逐步形成了现在规模的动物研究所。抚今忆昔,在追述“三所”与动物研究所的渊源关系前,有必要先简略叙述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与上述“三所”的关系以及它对中国早期生物科学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20世纪10~20年代,一批早期留学海外、学有所成的爱国青年学者任鸿隽、杨铨、胡明复、赵元任、周仁、秉志等人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念,于1915年10月25日,在美国伊萨卡(Ithaca)组织成立中国科学社(图1-1,图1-2)。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