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南威 页数:6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地理专业课程作重大调整之后,为新设置的《自然地理学》而编写的最新教材。根据课程调整的要求,全书既注意保持自然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涵盖被取消的课程在地理专业中所需的内容,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强调环境意识,贯穿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全书共分11章,约 83万字,包括第一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三章,地壳;第四章,气候;第五章,水文;第六章,地貌;第七章,植物;第八章,动物;第九章,土壤;第十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第十一章,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本书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南成教授主编,由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共同编写。可供高等院校本科地理专业与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师生教学使用。
书籍目录
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从地球看宇宙 二、地球所属的太阳系 三、地球的天然卫星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三、时间与历法 第三节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三、地球的表面结构第三章 地壳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一、地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二、矿物 三、岩石 四、矿床 五、矿产资源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地壳运动概述 二、岩层的成层构造 三、褶皱构造 四、断裂构造 第三节 地壳运动学说 一、地槽一地台学说 二、地质力学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第四节 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一、地质年代 二、地球上生物的演化与发展 三、地壳构造轮廓与古地理面貌的演变历史第四章 气候 第一节 大气的一般特性 一、概述 二、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三、大气水分及其相变 第二节 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 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素 二、气候形成的热力因素 三、全球气温带 第三节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一、气压和大气流动 二、大气环流和风系 三、气团与锋 四、大型空气涡旋 第四节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 三、地形与气候 四、冰雪覆盖与气候 五、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 第五节 气候类型……第五章 水文第六章 地貌第七章 植物第八章 动物第九章 土壤第十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第十一章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地形雨:暖湿气流在移行过程中,遇到较高的山地,被迫在迎风坡抬升,绝热冷却而形成的降水,称地形雨。在山的迎风坡常形成多雨中心,而山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雨影区。世界上许多降水量最多的地方都与地形有关,如印度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为12 665mm,绝对最高年降水26461mm(1860年8月至1861年7月)。 (4)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是气候的重要因子,反映某地的干湿状况和水分条件。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和有无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的条件。因此,各地降水量有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降水量的时间变化有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但在春分、秋分月份相对较多。北半球温带大陆西岸,降水全年分布均匀;大陆东岸降水集中夏季;地中海区域,降水集中在冬季;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集中在夏季。我国东部,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雨季愈短,夏雨愈集中。如广州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3。3%,冬季占5.8%,北京夏季占72.7%,冬季只占1.9%。降水的季节分配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重大影响。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用降水距平和变率表示(详见本章第七节)。 降水量年内变化全球可分四种类型:赤道型、海洋型、夏雨型、冬雨型。①赤道型:南北纬10。以内的赤道地区,春、秋分前后,太阳直射,对流旺盛,降水较多,冬、夏至期间,太阳高度小,对流减弱,降水较少。②海洋型:中纬度大陆西岸海洋性气候地区,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气流影响,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及海岛,常年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年内降水量分配均匀。③夏雨型:中纬度大陆和季风气候区,夏季热对流和受来自低纬暖湿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沛,冬季降水稀少。④冬雨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冬季有大量降水,夏季炎热干旱。 降水量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受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可大致划分为四个降水带。①赤道附近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海面辽阔,太阳终年接近直射,蒸发强,高温高湿,气压低,对流旺盛,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2 000~3 000mm。②副热带少雨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气压渐升,至南北纬15°~35°,为副热带高压带,受气流下沉和信风影响,云雨难生成,降水量最少,年平均降水量500mm以下。此带的大陆西岸和中部,受干热信风影响,降水更少,不足200mm,形成大面积沙漠;但此带的大陆东南部,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在1 500mm左右。而在此带迎风山坡的印度乞拉朋齐,是著名的多雨中心。③中纬度多雨带:西风带控制的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气流的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降水量较多,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量也较多,一般年降水量在500~1 000mm。但西岸比东岸降水更丰富。如智利的西海岸年降水量可达3 000~5 000mm。
编辑推荐
《自然地理学》(第2版)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南成教授主编,由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共同编写。可供高等院校本科地理专业与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师生教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