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美森
前言
中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全面提升阶段,全社会旅游需求十分旺盛,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都在加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旅游教育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针对以往旅游美学教材偏重于审美鉴赏,知识性、理论性强于实践性、操作性的缺点,在实用性、指导性的原则下编写了这本旅游美学教材。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旅游美学基本知识和方法篇,分析了旅游者的审美心理特点,提出了为获得最佳审美体验而需要采取的旅游审美原则和审美方法,并回顾了中外旅游审美的不同历程;中编是旅游审美对象篇,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这三种旅游审美对象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下编是旅游美学应用篇,对如何在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中贯彻旅游美学原理、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美学水平进行了分析。每编的正文之前,以导言形式对该编内容进行统率。在体例和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注重吸收近几年旅游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对旅游的最新认识,同时针对高职学生实际和学习实践要求,尽量使本书对旅游审美原理和方法的论述等比以往的教材和同类书籍更为完备。由于旅游美学比其他旅游类学科理论性较强,因此我们除了在写作时注意文字的深入浅出外,还在有关部分内容之后附以相关的案例分析或阅读材料,以增强学生对正文的理解。针对高职教育强调培养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要求,我们针对性地加入了相应的实训指导,以期对高职老师有所帮助。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按姓氏笔画排列)石应平、田华、向建华、向以群、刘美森、朱多生、杨佳、陈卓、程善兰、赖斌、穰艳玲。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有关著作,汲取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有益的启发,谨此向这些学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内容概要
《新编实用旅游美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旅游美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篇;中编是旅游审美对象篇,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这三种旅游审美对象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下编是旅游美学应用篇,对如何在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中贯彻旅游美学原理、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美学水平进行了分析。
书籍目录
第0章 绪论0.1 旅游美学的概念0.1.1 审美与旅游0.1.2 旅游美学的涵义0.1.3 旅游美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0.2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0.2.1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0.2.2 旅游审美对象0.2.3 旅游形象艺术0.2.4 旅游接待艺术0.3 旅游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O.3.1 旅游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0.3.2 旅游美学与美学的关系o.3.3 旅游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0.3.4 旅游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0.3.5 旅游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3.6 旅游美学与文化学的关系复习思考题上编 旅游审美原理第1章 旅游审美心理1.1 审美需求与审美动机1.1.1 旅游审美需求1.1.2 旅游审美动机1.2 审美体验与审美个性1.2.1 旅游审美体验1.2.2 旅游者的审美个性1.3 旅游审美的意义1.3.1 旅游审美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1.3.2 旅游审美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1.3.3 旅游审美是促进内外文化交流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途径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第2章 旅游审美方法2.1 审美方法的性质2.1.1 从方法的层次来考量2.1.2 从思维或认识的方式来考量2.1.3 从对待事物的态度来考量2.2 旅游审美的前提2.2.1 旅游审美的主观前提2.2.2 客观前提2.3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则2.3.1 审美态度原则2.3.2 情感原则2.3.3 距离原则2.3.4 想象原则2.3.5 升华原则2.3.6 真善美统一原则2.3.7 趣味无争辩原则2.3.8 美感的共同性2.4 旅游审美的一般方法2.4.1 时机观赏法2.4.2 位置观赏法2.4.3 静态观赏法2.4.4 动态观赏法2.4.5 距离观赏法2.4.6 角度观赏法2.4.7 营造意境法2.4.8 虚实相生法2.4.9 特色观赏法2.4.10 节奏观赏法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第3章 旅游审美历程3.1 中国旅游审美历程3.2 外国旅游审美历程阅读材料复习思考题实训指导中编 旅游中的美第4章 自然美4.1 自然风景美对旅游者的吸引因素4.1.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4.1.2 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向性4.1.3 旅游吸引强度的差异性4.2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4.2.1 自然风景的审美标准4.2.2 自然风景美的存在形式4.2.3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第5章 艺术美5.1 艺术美的内容5.1.1 形式美5.1.2 意境美5.1.3 工艺美5.2 艺术美的欣赏方法5.2.1 中外绘画艺术欣赏5.2.2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5.2.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5.2.4 音乐戏曲艺术欣赏5.2.5 书法艺术欣赏5.3 中国旅游纪念品5.3.1 中国旅游纪念品分类5.3.2 中国旅游纪念品的特色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第6章 社会美6.1 社会美的内容6.1.1 历史遗迹审美6.1.2 民俗风情审美6.1.3 现代景观审美6.2 社会美的类型6.2.1 历史遗迹的类型6.2.2 民俗风情的类型6.2.3 现代景观的类型6.3 社会美的内涵6.3.1 历史遗迹美的内涵6.3.2 民俗风情美的内涵6.3.3 现代景观美的内涵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下编 旅游美学应用第7章 旅游业形象设计7.1 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7.1.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特点和意义7.1.2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7.1.3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7.1.4 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原理7.1.5 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步骤7.2 旅游企业形象塑造7.2.1 旅游企业形象的内涵和特征7.2.2 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意义7.2.3 旅游企业形象的构成7.2.4 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原则与要求7.2.5 CI战略在旅游企业形象塑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实训指导第8章 旅游接待艺术8.1 旅游者的审美期待8.1.1 仪表美及其要求8.1.2 风度美及其要求8.1.3 心灵美及其要求8.2 旅游接待人员的形象塑造8.2.1 形象塑造的原则8.2.2 形象塑造的内容8.3 旅游服务艺术8.3.1 微笑服务艺术8.3.2 个性化服务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第9章 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9.1 提高审美修养的内容9.1.1 提高审美的敏感性9.1.2 培养审美的技巧性9.1.3 了解和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9.2 提高审美修养的途径9.2.1 学会欣赏和创造美9.2.2 开展艺术教育与实践9.2.3 讲究服务艺术和语言艺术9.2.4 进行姿态和形体训练9.2.5 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案例分析实训指导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美学即是研究“美”的科学。美学研究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一切审美活动实践的审美意识表现及其客观对象事物的美学性质、实质和功能诸规律。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美、美感、美的欣赏和创造、美育这四个有内在联系的部分。“美”重在哲学思辨,主要分析和论述美的根源、本质和特征、美与真善、美与丑的关系,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美的形态和范畴等问题,这是美的本体论,是美学的基础部分。“美感”重在心理学的探讨,主要揭示和描述美感的形成、本质、特征及其表现形态,这是美的主体论,是美学的核心部分。美的欣赏和创造主要探讨和阐述美的欣赏的主客观条件、主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对不同形态美的欣赏内容和方法,美的创造的地位、作用和不同形态的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这是美的实践论,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重在教育学研究,主要阐述和述说美育的性质、特点、任务、意义和实施途径,总结美育的实践经验,探索美育的一般规律。这是美的功能论,是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处。旅游美学同绘画美学、音乐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等一样,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体系和结构与美学大致相同,也包括对审美主体——旅游者的心理研究、对不同形态美的欣赏内容和方法、美的创造和应用等内容。不同点主要在于:由于它主要是研究旅游这种具体的活动的,所以它的实用性很强。这种实用性主要表现为,旅游美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非常具体,都是旅游和旅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直接为旅游经济和旅游事业服务。当然,旅游美学务必借鉴古今中外美学的现有研究成果,使自身在理论上深化,并且能够从哲学美学的角度予以提升和归纳,以免结构过于松散或出现见木不见林的现象,防止应用美学的研究总是停留在一般经验的层面上,上升不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结果永远不可能成熟的现象。旅游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这并非是说,研究者完全可以无视或免于探讨“美”与“丑”、“真”与“善”、“优美”与“崇高”、“阴柔”与“阳刚”、“滑稽”与“幽默”等美学基本概念或一般形态。实际上,当我们从价值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评价具有这些审美特性的旅游景观对象时,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它们的本质问题。所以,研究者必须具备哲学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这有利于我们透过繁杂纷扰的现象,洞察到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化我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旅游美学这一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编辑推荐
参加《新编实用旅游美学》编写的人员有(按姓氏笔画排列)石应平、田华、向建华、向以群、刘美森、朱多生、杨佳、陈卓、程善兰、赖斌、穰艳玲。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有关著作,汲取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有益的启发,谨此向这些学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