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科学出版  作者:王茂盛 编  页数:229  字数:359000  

内容概要

王茂盛主编的《中药学》是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之一,《中药学》共分28章,系统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产地和采集、炮制、性能、配伍、用药禁忌、用量与用法以及354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等内容。《中药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药学》可供中医药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师及自学中医者的学习参考书。

书籍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总论
1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2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3 中药的烟制和制剂
4 中药的性能
5 中药的配伍
6 用药禁忌
7 用量与用法
各论
8 解表药
9 祛风湿药
10 清热药
11 温里药
12 芳香化湿药
13 利水渗湿药
14 泻下药
15 消食药
16 理气药
17 化痰止咳平喘药
18 止血药
19 活血祛瘀药
20 安神药
21 平肝息风药
21 息风止痉药
22 开窍药
23 补虚药
24 收涩药
25 驱虫药
26 涌吐药
27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28 拔毒去腐生肌药
附录 药物功效及主治分类补充内容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一则可以纠正气机升降出入的逆乱,恢复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二则可以针对疾病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驱邪外出。病变在上,在表者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病变在下、在里者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病势陷下者,宜升不宜降。 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药物本身的气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来说,能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温热性;能沉降的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味和寒凉性。其次是药物的质地,质地轻虚的药物,如植物的花、叶、枝、茎等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根茎、矿物、贝壳等质地重镇的药物大多是沉降的。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还受到加工炮制的影响。例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盐水炒则下行,醋炒则收敛等。此外,在复方配伍中,一种药物的作用趋向还可能受到其他药物的制约而发生变化。性质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的沉降性药物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反之,性质沉降的药物,与较多的升浮性药物同用时,则其沉降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可见各种药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性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操作而转化的。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4.4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医疗作用,是关于药物作用部位的理论。 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一种药物往往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或没有作用。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就形成了归经理论。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根据药物的疗效,在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就可以说明药物的作用部位,而确定药物的归经。如桔梗、杏仁能治胸闷、咳喘,归肺经;全蝎能治抽搐,香附能治胁痛,归肝经;麝香能治昏迷,人参能治失眠、健忘,归心经等。可见药物的归经,是从药物对疾病的疗效中观察和总结出来的。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形成和发展了多种归经学说,丰富了归经理论的内容。不同的辨证体系形成了不同的归经学说。脏腑辨证形成了脏腑归经学说,如麻黄归肺经,白术归脾经,熟地归肾经,竹叶归心、小肠经,茵陈蒿归肝、胆经等。经络辨证形成了经络归经学说,如羌活归太阳经,柴胡归少阳经,白芷归阳明经,半夏归太阴经,细辛归少阴经,吴茱萸归厥阴经等。卫气营血辨证形成了卫气营血归经学说,如薄荷入卫分,石膏人气分,玄参人营分,赤芍人血分等。三焦辨证形成了三焦归经学说,如黄芩入上焦,黄连人中焦,黄柏人下焦等。内伤气m辨证形成了气血归经学说,如青皮人肝经气分,莪术入肝经血分等。也有些药物虽名义上归同一经,但分属不同的归经体系,如羌活、泽泻同归膀胱经,但羌活为解表药,归膀胱之经,因足太阳膀胱经主表;而泽泻为利水药,归膀胱之腑,因膀胱之腑主水。前者属经络归经体系,后者属脏腑归经体系。因此,归经实际上也反映了药物某些作用,不仅仅反映了作用部位,是部位和作用的综合。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中药学(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可供中医药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师及自学中医者的学习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给老人家买的很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