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自传

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胡适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胡适自传》是由胡适本人执笔、专门撰写的传记,又经胡适研究专家精心进行了编排。《胡适自传》从作者的父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海外的文化接受以及归国后在中国开展的一系列极富开拓性的新文化运动等各个方面,完整地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新旧思潮激荡中的先锋知识分子、时代弄潮儿形象,并带领读者去领略当时整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其中透露的很多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很深的借鉴作用,对青年读者更具有长远的激励作用。胡适的这部自传做到了“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文风虽然质朴,内容却相当扎实,引用资料则非常翔实,令人叹服。让读者完整地了解胡适的思想轨迹、求学生涯、在海外以及归国后的生活情况和学术动态。书中收录大量珍贵的照片和作者手迹,更加直观地展现作者每个阶段的状态。《胡适自传》还以日记和书信手迹的方式,首度从当事人角度第一手披露胡适的情感世界。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胡适还是鲁迅?一个是谦谦君子,一个是铮铮铁骨;一个海纳百川,一个嫉恶如仇;一个崇尚民主渐进改良,一个力推社会激进革命;一个以“立”为主,一个以“破”为心。二十世纪群星荟萃的年代,有两颗无疑最为耀眼:一颗是胡适,一颗是鲁迅。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拥有三十六个博士学位。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广为流传。比较重要的有《尝试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论学近著》、《胡适自传》等。

书籍目录

我的信仰我的宗教先母行述四十自述十七年的回顾大学的生活目睹两次美国大选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海外杂感归国杂感我的歧路我的思想附录一:日记中的胡适附录二:胡适简要年表编后记

章节摘录

归国杂感    我在美国动身的时候,有许多朋友对我道:“密斯忒胡,你和中国别了七个足年了,这七年之中,中国已经革了三次的命,朝代也换了几个了。真个是一日千里的进步。你回去时,恐怕要不认得那七年前的老大帝国了。”我笑着对他们说道:“列位不用替我担忧。我们中国正恐怕进步太快,我们留学生回去要不认得他了,所以他走上几步,又退回几步。他正在那里回头等我们回去认旧相识呢。”    这话并不是戏言,乃是真话。我每每劝人回国时莫存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我自己回国时,并不曾怀什么大希望。果然船到了横滨,便听得张勋复辟的消息。如今在中国已住了四个月了,所见所闻,果然不出我所料。七年没见面的中国还是七年前的老相识!到上海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朋友拉我到大舞台去看戏。我走进去坐了两点钟,出来的时候,对我的朋友说道:“这个大舞台真正是中国的一个绝妙的缩本模型。你看这大舞台三个字岂不很新?外面的房屋岂不是洋房?里面的座位和戏台上的布景装潢又岂不是西洋新式?但是做戏的人都不过是赵如泉,沈韵秋,万盏灯,何家声,何金寿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二十年前的旧古董!我十三岁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已成了老脚色了。如今又隔了十三年了,却还是他们在台上撑场面。这十三年造出来的新角色都到那里去了呢?你再看那台上做的《举鼎观画》。那祖先堂上的布景,岂不很完备?只是那小薛蛟拿了那老头儿的书信,就此跨马加鞭,却忘记了台上布的景是一座祖先堂!又看那出《四进士》。台上布景,明明有了门了,那宋士杰却还要做手势去关那没有的门!上公堂时,还要跨那没有的门槛!你看这二十年前的旧古董,在二十世纪的大舞台上做戏;装上了二十世纪的新布景,却偏要做那二十年前的旧手脚!这不是一副绝妙的中国现势图吗?”    我在上海住了十二天,在内地住了一个月,在北京住了两个月,在路上走了二十天,看了两件大进步的事:第一件是“三炮台”的纸烟,居然行到我们徽州去了;第二件是“扑克”牌居然比麻雀牌还要时髦了。“三炮台”纸烟还不算希奇,只有那“扑克”牌何以会这样风行呢?有许多老先生向来学A,B,C,D,是很不行的,如今打起“扑克”来,也会说“恩德”,“累死”,“接客倭彭”了!这些怪不好记的名词,何以会这样容易上口呢?他们学这些名词这样容易,何以学正经的A,B,C,D,又那样蠢呢?我想这里面很有可以研究的道理。新思想行不到徽州,恐怕是因为新思想没有“三炮台”那样中吃罢?A,B,C,D,不容易教,恐怕是因为教的人不得其法罢?    我第一次走过四马路,就看见了三部教“扑克”的书。我心想“扑克”的书已有这许多了,那别种有用的书,自然更不少了,所以我就花了一天的工夫,专去调查上海的出版界。我是学哲学的,自然先寻哲学的书。不料这几年来,中国竟可以算得没有出过一部哲学书。找来找去,找到一部《中国哲学史》,内中王阳明占了四大页,《洪范》倒占了八页!还说了些“孔子既受天之命”,“与天地合德”的话。又看见一部《韩非子精华》,删去了《五蠢》和《显学》两篇,竟成了一部“韩非子糟粕”了。文学书内,只有一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很好的。又看见一家书目上有翻译的萧士比亚剧本,找来一看,原来把会话体的戏剧,都改作了《聊斋志异》体的叙事古文!又看见一部《妇女文学史》,内中苏蕙的回文诗足足占了六十页!又看见《饮冰室丛著》内有《墨学微》一书,我是喜欢看看墨家的书的人,自然心中很高兴。不料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任公先生十四年前的旧作,不曾改了一个字!此外只有一部《中国外交史》,可算是一部好书,如今居然到了三版了。这件事还可以使人乐观。此外那些新出版的小说,看来看去,实在找不出一部可看的小说。有人对我说,如今最风行的是一部《新华春梦记》,这也可想见中国小说界的程度了。    总而言之,上海的出版界,——中国的出版界——这七年来简直没有两三部以上可看的书!不但高等学问的书一部都没有,就是要找一部轮船上火车上消遣的书,也找不出!(后来我寻来寻去,只寻得一部吴稚晖先生的《上下古今谈》,带到芜湖路上去看。)我看了这个怪现状,真可以放声大哭。如今的中国人,肚子饿了,还有些施粥的厂把粥给他们吃。只是那些脑子叫饿的人可真没有东西吃了。难道可以把些《九尾龟》、《十尾龟》来充饥吗?    中文书籍既是如此,我又去调查现在市上最通行的英文书籍。看来看去,都是些什么萧士比亚的《威匿思商》、《麦克白传》,阿狄生的《文报选录》,戈司密的《威克斐牧师》,欧文的《见闻杂记》……大概都是些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书。内中有几部十九世纪的书,也不过是欧文、迭更司、司各脱、麦考来几个人的书,都是和现在欧美的新思潮毫无关系的。怪不得我后来问起一位有名的英文教习,竟连BernardShaw的名字也不曾听见过,不要说Tchekoff和Andreyev了。我想这都是现在一班教会学堂出身的英文教习的罪过。这些英文教习,只会用他们先生教过的课本。他们的先生又只会用他们先生的先生教过的课本。所以现在中国学堂所用的英文书籍,大概都是教会先生的太老师或太太老师们教过的课本!怪不得和现在的思想潮流绝无关系了。    ……    P159-162

后记

在20世纪动荡变革的大时代,胡适是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个中心人物。其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的巨大身影一直在公众的视野中摇曳。这样一个具有独特个人魅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转移一代世风的人物,留下的自传,自然会为世人所关注。许多年来,他的自传,一直伴着我的人生之路和学术之径。这是我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约,编选此书的缘由。    开风气之先的尝试,一直是胡适进取的努力方向。在倡导新文学、整理国故和推动思想变革的同时,胡适对传记文学也卓有建树。他积极倡导传记文学,鼓励身边的朋友写作传记,自己也身体力行写作传记、研究传记。早在1908年5—9月,年仅18岁胡适就署名“铁儿”,于《竞业旬报》连载《姚烈士传》。1956年3月,他在66岁的时候,又完成了长篇史传《丁文江的传记》。    在传记领域,胡适广泛涉猎了自传、他传,这其中包含传记文学、口述历史、年谱、学术评传等多种传记文体。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曾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传记作为个体的历史,通过一个人展示一个伟大的时代;传记作为见证人生和剖视人性的文本,通过具体的个案呈现出自传中的自我认知、忏悔和超越,同时提供了励志、训诫和做人的范本;传记作为学术史的人物研究,通过认真、严肃和扎实的史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真实、明晰的先知人而后论世的基础工作。    通过胡适的这本自传,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胡适这位大家的人生脉络。徽州文化的浸润,特殊的家庭经历,大上海的开放与留学机会,美国的另一种文化启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机遇,国共两党的政治影响,抗日战争时的外交经历,以及寂寞的晚年和东海扬尘的最后岁月。胡适之?适之胡!    当你带一本胡适自传远行,若是到徽州看山看水,你会感受到山水的钟灵毓秀与胡适气质的浑然天成;若到台北看雨,雨中就有胡适的踪影。    匆匆忙碌之后,愿这本《胡适自传》能让你低眉,慈眉善目的胡适能让你在倾听寂静之音时,感受到一份自由自在的超脱。    沈卫威    2012年9月11日南京大学

编辑推荐

在20世纪动荡变革的大时代,胡适是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个中心人物。其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的巨大身影一直在公众的视野中摇曳。这样一个具有独特个人魅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转移一代世风的人物,留下的自传,自然会为世人所关注。许多年来,他的自传,一直伴着我的人生之路和学术之径。这是沈卫威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约,编选《胡适自传》的缘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胡适自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大师太少了,这跟胡先生的家事用很大关系,胡适先生的很多挚友中,不乏才华横溢的才子,不乏仗义疏财的的伟丈夫,胡先生的家乡各有多位长者学贯乡里,为乡亲办学,有远见,有仁者之心,胡先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走出来的大师,才子,才不让人奇怪
  •   最讨厌硬纸板的封面了,喜欢这样的简装书!
  •   值得一看,但是最好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可以看得更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