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美] 海明威 译者:李育超 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选取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二十万字,其中包括其最有特色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一天的等待》等作品,全面展示海明威在中短篇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李育超、于晓红海明威(1899—1961),全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他出生在美国芝加哥橡树镇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虽然是医生,但是酷爱打猎、钓鱼,母亲是一个大家闺秀,喜爱文学。父母亲对年幼的海明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的元素。 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到著名的《星报》实习,实习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海明威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投身于意大利战场,进行伤员救护工作。后来,根据这个经历,海明威写出了蜚声文坛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明威成了《星报》驻巴黎记者。这期间,他一边采访,一边写作。1928年,海明威离开巴黎,这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成了一位著名作家。他往来于美国和古巴之间,过着打猎、钓鱼、看斗牛的悠闲生活。1952年,他创作了享誉世界的《老人与海》,并因此获得了1954年的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后的海明威被许多事情困扰,并患上了多种疾病。由于很难再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海明威陷入了悲观绝望的境地。1961年,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去世后,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文坛硬汉”,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书籍目录
老人与海弗朗西斯·麦考博稍纵即逝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雨中的猫白象似的群山一天的等待在密歇根北部印第安人营地一个很短的小故事今天是星期五一个干净、光亮的地方向瑞士致敬一个世上的男人我想凡事都会勾起你的一些回忆附录附一: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书面发言稿附二:海明威作品目录附三:海明威生平年表
章节摘录
他是个老人,独自驾一条小船在湾流中捕鱼,这回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头四十天,有个男孩跟着他。不过,一连四十天都没捕到鱼,男孩的父母就对孩子说,这老头如今晦气到家了,真是倒霉透顶,于是,男孩照他们的吩咐上了另一条船,头一个星期就捕到了三条很棒的鱼。男孩见老人天天空船而归,心里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来的钓线,或是鱼钩、鱼叉,还有缠在桅杆上的船帆。那船帆用面粉袋打了几个补丁,收拢起来真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 老人瘦骨嶙峋,颈背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他的两颊有着褐色的斑块,是阳光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射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褐斑从上到下布满面颊的两侧,他的双手由于常用钓线拖拽大鱼,勒出了很深的疤痕。可是,这些伤疤没有一处是新的,和没有鱼的沙漠里风雨侵蚀留下的痕迹一样古老。 他浑身上下都显得很苍老,只有那双眼睛,和大海是一样的颜色,看上去生气勃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圣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男孩对他说,“我又能跟着你了。我们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这男孩捕鱼,男孩很敬重他。 “算了,”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走运的船,还是待下去吧。” “不过,你总该记得,有一回你一连八十七天都没捕到鱼,后来连续三个星期,我们每天都捕到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吃不准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让我走的。我是孩子,总得听他的。” “我明白,”老人说,“这很在理。” “他不大有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对吧?” “对,”男孩说,“我请你去露台饭店喝杯啤酒,然后咱们把这些东西带回家。” “那敢情好,”老人说,“都是打鱼的嘛。” 他们坐在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气恼。还有些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他,为他感到难过,但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说些客套话,谈谈海流,说说钓线入水的深度,接连的好天气,以及各自的见闻。当天有收获的渔夫都已经回来了,他们把大马林鱼剖开,整个儿横排在两块木板上,两人各抬着木板的一头,踉踉跄跄地一路走去送到收鱼站,在那儿等着冷藏车把鱼运往哈瓦那的市场。捕到鲨鱼的已经把鱼运到了海湾另一头的鲨鱼加工厂,吊在滑轮上,除去肝脏,割下鱼鳍,剥掉外皮,把鱼肉切成一条条的准备腌起来。 一刮东风,就会有一股腥味从鲨鱼加工厂飘过海港,吹送到这里来;不过,今天只有淡淡的一丝,因为风转为朝北吹,后来又渐渐停了,露台上阳光煦暖,令人感到惬意。 “圣地亚哥。”男孩唤了一声。 “哦。”老人应道。他正握着酒杯,回想好多年前的事儿。 “要不要我去弄些沙丁鱼来,给你明天用?” “不用了。打棒球去吧。我还能划得了船,罗赫可以帮忙撒网。” “我想去。就算不能跟你一块儿捕鱼,我也想帮点儿忙。” “你请我喝了杯啤酒,”老人说,“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你头一回带我上船,我有几岁?” “五岁,那天你差点儿就没命了。我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拖到船上,它险些把船撞个粉碎。你记得吗?” “我记得鱼尾巴一个劲儿地拼命拍打,坐板都被撞断了,还有用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猛地把我推到船头,那儿搁着一卷一卷的钓线,湿淋淋的,我感到整条船都在颤抖,还听见你在用棍子打鱼,那声音就跟砍树一样。我觉得浑身上下都有一股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你是真记得那回事儿,还是听我说的?” “打咱们头一次一块儿出海那时候起,什么事儿我都记得。” 老人用他那双被阳光灼刺过的眼睛打量着他,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慈爱。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就会带你去碰碰运气,”他说,“可你是你爸妈的孩子,而且你还搭上了一条走运的船。” “我去弄些沙丁鱼来吧?我还知道上哪儿能搞来四个鱼饵。” “我今天还有剩下的。腌在盒子里了。” “我给你弄四个新鲜的吧。” “一个吧。”老人说。他的希望和信心一刻也不曾丧失,此时在微风的吹拂下又鲜活地涌动起来。 “两个。”男孩说。 “那就两个吧,”老人同意了,“不会是偷来的吧。” “我倒想去偷,”男孩说,“不过,这是我买来的。” “谢谢你。”老人说。他的心思很简单,压根儿不去想自己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如此谦卑。他知道自己变得谦卑起来,而且知道这并不丢脸,也无损于真正的自我尊严。 “看这海流,明天会是个好天气。”他说。 “你要去哪儿?”男孩问。 “到好远的地方,等到风向转了再回来。我打算不等天亮就出海。” “我想办法让船主到远处打鱼,”男孩说,“这样,要是你捕到了一个很大的家伙,我们可以赶去帮忙。” “他可不愿意在太远的地方捕鱼。” “是啊,”男孩说,“不过,我会看见一些他看不到的东西,比方说一只正在捕鱼的鸟儿,这样我就能让他去追踪鲯鳅。” “他的眼睛有那么糟吗?” “差不多全瞎了。” “这可怪了,”老人说,“他从来没捕过海龟,那才毁眼睛呢。” “可你在莫斯基托海岸捕了好多年海龟,眼睛照样好好的。” “我是个不一般的老头儿。” “你还有力气对付一条非常大的鱼吗?” “我想还有。再说我还有不少窍门儿呢。” “咱们把这些东西带回去吧。”男孩说,“这样我就可以拿渔网去捕沙丁鱼了。” P1-4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几乎没有那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约翰·肯尼迪(美国第25任总统)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 ——《纽约时报》 《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张爱玲
编辑推荐
《老人与海》由欧内斯特·海明威所著,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坛硬汉,“迷惘的一代”最杰出的文学代表,大师巨作,不可错过的文学盛宴。 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双料得主,正能量的不竭源泉,重温经典,带给你无穷的精神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