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页数:960 译者:周扬,谢素台
Tag标签:无
前言
这套中文简体字版“企鹅经典”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企鹅出版集团(Perlguin Books)的一个合作项目,以企鹅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企鹅经典”凡一千三百多种,我们初步遴选的书目有数百种之多,涵盖英、法、西、俄、德、意、阿拉伯、希伯来等多个语种。这虽是一项需要多年努力和积累的功业,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艾伦·莱恩(Allen Lane)创办于一九三五年的企鹅出版公司,最初起步于英伦,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尤以面向大众的平装本经典图书著称于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国经典图书的读者群局限于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根本找不到优秀易读的版本。二战后,这种局面被企鹅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鹅经典”丛书所打破。它用现代英语书写,既通俗又吸引人,裁减了冷僻生涩之词和外来成语。“高品质、平民化”可以说是企鹅创办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针,这看似简单的思路中植入了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可持续成长的文化期待。在这套经典丛书中,第一种就是荷马的《奥德赛》,以这样一部西方文学源头之作引领战后英美社会的阅读潮流,可谓高瞻远瞩,那个历经磨难重归家园的故事恰恰印证着世俗生活的传统理念。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都有过精辟的定义,时间的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尺,至于其形成机制却各有说法。经典的诞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传播者(出版者)、读者和批评者的广泛参与同样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一个主体,经典的生命延续也在于每一个接受个体的认同与投入。从企鹅公司最早出版经典系列那个年代开始,经典就已经走出学者与贵族精英的书斋,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的精神伴侣。在现代社会,经典作品绝对不再是小众沙龙里的宠儿,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经典都存活在大众阅读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识与教养的构成元素,成为人们心灵与智慧的培养基。 处于全球化的当今之世,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更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承载,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学的审美归根结底在于理解和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与投入。阅读经典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化个性和多样性的最佳体验方式,此中的乐趣莫过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换成更理性的说法,正是经典作品所涵纳的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视野的宽广与深邃。在大工业和产业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迪斯尼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了单极化的拟象世界,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一类文化产品,人们的确需要从精神上作出反拨,加以制衡,需要一种文化救赎。此时此刻,如果打开一本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中文版“企鹅经典”丛书沿袭原版企鹅经典的一贯宗旨:首先在选题上精心斟酌,保证所有的书目都是名至实归的经典作品,并具有不同语种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其次,采用优质的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另外,每一种书都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释,希望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会有一定作用。总之,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绝对不低的标准,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关于经典,一位业已迈人当今经典之列的大作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生动的说法——“‘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或许你可以骄傲地补充说,那本让自己从书架上频繁取下的经典,正是我们这套丛书中的某一种。
内容概要
安娜是一个天生丽质、情感真诚、内心丰富的年轻女人。她由姑妈做主,嫁给了一个思想保守且比她大很多的官僚卡列宁。多年来,她一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弗龙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但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她和弗龙斯基的关系公开,从而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陷入了窘迫不堪的境地。她拼命挣扎,但还是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卧轨自杀。
作者简介
作者:(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周扬 谢素台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和《复活》等。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托尔斯泰以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生活的真谛中,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书籍目录
上册第—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 下册第五部第六部第七部第八部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
章节摘录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奥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妻子发觉丈夫和他们家从前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暖昧关系,她向丈夫声明她不能和他再在一个屋子里住下去了。这样的状态已经继续了三天,不仅他们夫妻两个,连全家和仆人都为此感到痛苦。家里的每个人都觉得他们住在一起没有意思,而且觉得就是在任何客店里萍水相逢的人也都比他们——奥布隆斯基全家和仆人更情投意合。妻子没有离开自己的房间一步,丈夫三天不在家了,小孩们像失了管教一样在家里到处乱跑。英国女家庭教师和女管家吵架,给朋友写了信,请替她找一个新的位置。厨师昨天恰好在晚餐时走掉了,厨娘和车夫辞了工。 在吵架后的第三天,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奥布隆斯基公爵——他在社交场合叫斯季瓦——照例在早晨八点钟醒来,不在他妻子的寝室,却在他书房里的鞣皮沙发上。他在富于弹性的沙发上把自己肥胖的、保养得很好的身体翻转,好像要再睡一大觉似的,他使劲抱住一个枕头,把脸紧紧地偎着它;但是他突然跳起来,坐在沙发上,睁开眼睛。 “哦,哦,怎么回事?”他想,重温着他的梦境。“怎么回事,对啦!阿拉宾在达姆施塔特请客;不,不是达姆施塔特,而是在美国什么地方。不错,达姆施塔特是在美国。不错,阿拉宾在玻璃桌上请客,在座的人都唱我的宝贝,但也不是我的宝贝,而是比那更好的;桌上还有些小酒瓶,那都是女人,”他回想着。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的眼睛快乐地闪耀着,他含着微笑沉思。“哦,真是有趣极了。有味的事情还多得很,可惜醒了说不出来,连意思都表达不出来。”他看到从一幅罗纱窗帷边上射入的一线日光,愉快地把脚沿着沙发边伸下去,用脚去搜索他的拖鞋,那双拖鞋是金色鞣皮的,上面有他妻子绣的花,是他去年生日时她送给他的礼物;照他九年来的习惯,每天他没有起来,就向寝室里常挂晨衣的地方伸出手去。他这才突然记起了他没有和为什么没有睡在妻子的房间而睡在自己的书房里。微笑从他的脸上消失,他皱起眉来。 “唉,唉,唉!”他叹息,回想着发生的一切事情。他和妻子吵架的每个细节,他那无法摆脱的处境以及最糟糕的,他自己的过错,又一齐涌上他的心头。 “是的,她不会饶恕我,她也不能饶恕我!而最糟的是这都是我的过错——都是我的过错;但也不能怪我。悲剧就在这里!”他沉思着。“唉,唉,唉!”他记起这场吵闹所给予他的极端痛苦的感觉,尽在绝望地自悲自叹。 最不愉快的是最初一瞬间,当他从剧场回来的时候,兴高采烈的,手里拿着一只预备给他妻子的大梨,在客厅里却没有找到他妻子,使他大为吃惊的是,在书房里也没有找到,最后终于发现她在寝室里,手里拿着那封泄漏了一切的倒霉的信。 她——那个老是忙忙碌碌和忧虑不安,而且依他看来,头脑简单的多莉,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手里拿着那封信,带着恐怖、绝望和愤怒的表情望着他。 “这是什么?这?”她问,指着那封信。 回想起来,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像常有的情形一样,觉得事情本身还没有他回答妻子的话的态度那么使他苦恼。 那一瞬间,在他身上发生了一般人在自己极不名誉的行为被突然揭发时所常发生的现象。他没有能够使自己的脸色适应自己的过失被揭穿时在妻子面前所应有的表情。他没有感到受了冤枉,矢口否认,替自己辩护,请求饶恕,甚至也没有索性不在乎——随便什么都比他所做得好——他的面孔完全不由自主地(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是喜欢生理学的,他认为这是脑神经的反射作用)——完全不由自主地突然浮现出他平常惯有的、善良的、因而愚痴的微笑。 为了这种愚痴的微笑,他不能饶恕自己。看见那微笑,多莉好像感到肉体上的痛苦一样战栗起来,以她特有的火气脱口说出了一连串残酷的话,就冲出了房间。从此以后,她就不愿见她丈夫了。 “这都要怪那愚痴的微笑,”斯捷潘·阿尔卡季奇想。 “但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绝望地自言自语,找不出答案来。P3-5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作品可以和它相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
编辑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经典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阅。阅读经典的乐趣在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在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单极化的拟象世界的今天,我们需要一种文化救赎,从精神上作出反拨。此时此刻,打开一本企鹅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名人推荐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作品可以和它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