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舒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05出版) 作者:舒芜 页数:427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曾于二十年前即一九八二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名《说梦录》。现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版,内容没有改动,只将书名改为《红楼说梦》,更醒豁些。 当年本书出版以后,我就没有再写过关于《红楼梦》的文字,但偶有涉及的两处,一是为老友周绍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论集》而作的代序《非关红楼梦》,一开头说—— 我从来说的是《红楼梦》,不是《石头记》。——这是我写的对话体论文《谁解其中味?》里面的一句话。对话是这样的: 甲:所以很清楚,《红楼梦》的艺术形象里面,并没有什么四大家族的兴衰。……《红楼梦》实际上只写了一个贾府的兴衰,这才是合乎事实的说法。 乙:这是不用说的。不过说到贾府的兴衰,这就牵涉到后四十回的问题了。 甲:先不谈后四十回的问题。你知道我从来说的是《红楼梦》,不是《石头记》。…… 这句话其实是老友周绍良先生说的。他是知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我只是《红楼梦》的普通爱读者。我对各位“红学家”都很尊敬,却敬而难亲,因为他们学问都很高深,非我所能领解。只有绍良平昔所作关于《红楼梦》的论文,尽管同样专门,同样不易领解,却觉得气味上比较能够受入,虽然读过的并不多,也不曾认真细读。为什么会有此感觉,不曾深想。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我们一同下放文化部咸宁干校,同属于最末一批才勉强召回北京之列。那最后一段时光,管理上倒宽松起来,只剩下“一小撮”,原来七八个人挤住的一间,只住一个人,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还剩许多房间空锁着。绍良是炊事班副班长,我在他领导下管烧火,我们的房间又相近,常有机会闲谈。恰好毛泽东号召至少读五遍《红楼梦》,《红楼梦》成为时髦话题,我们也就能够昌言罔忌地谈。某次,不记得怎么引起,他说道:“我从来谈的是《红楼梦》,不是《石头记》。”一句话使我豁然开朗,顿时明白了我对他的《红楼梦》研究,为什么独能受入的原因。 我这个普通平凡的《红楼梦》读者,像千千万万普通平凡读者一样,是先读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喜欢它,特别喜欢它那黛死钗嫁的大悲剧结局,然后,才慢慢听说有《石头记》,有脂砚斋评语,有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问题,有高鹗所补后四十回的优劣真伪问题,等等。不管专家对于后四十回如何评价,我们总还是要读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不想用未完本的《石头记》代替它。也听说有人抛开原来四十回而重续四十回的,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成功的,并且不相信其为可能。这是普通平凡之见,然而也是牢固难破之见。我坚信,对于任何小说、特别是成为传世经典的小说的评价,千千万万普通平凡读者,永远是最高最后的裁决人。当然,《石头记》也大大应该研究,但是只能包括在《红楼梦》研究之内,而不是用《石头记》否定《红楼梦》。我不知道这个见解上不上得了学术殿堂,我也无意求上,但是我不想改变。所以,听到绍良这样的大专家的话,不禁欣然有同心之感,也许绍良会认为我把他的话理解得太浅也顾不得了。 另一处是回答一位朋友的信里面说—— 我自己知道从来没有研究过任何女权主义理论,至今只有一个简单的信念:“哀妇人而为之代言。”这么老掉牙的话,恐怕一切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理论家特别是女理论家都会嗤之以鼻。可是我自己仍然很珍惜,因为我只有这个信念,老耄之年,学别的又来不及了。我总觉得,男性怎样从骨子里轻蔑女性,女性是不大容易深知尽知的。固然,作为性歧视性骚扰性玩弄的对象,女性时时处处有切身体会,为男性所不及知。正如西蒙·波伏娃对萨特说的:无论你怎么同情女性,你永远不知道女人走在街上时刻提防流氓的滋味。就这方面说,男性的“代言”总是有隔阂的。但是,弥漫充塞于男性思想意识中的对女性的歧视,除了流氓无赖强奸犯表现于行动而外,一般男人在女性面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重重掩饰。有的男士,平日道貌岸然,甚至口口声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却满肚子最黑暗最肮脏最下流的侮辱女性思想,偶一吐露,令人目瞪口呆,这又是女性所不容易知道的。身为男子,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就比女性有相当的优势。在这个意义上,“哀妇人而为之代言”,就不是什么过渡权宜之计,而恐怕是永远不可少的。《红楼梦》里面“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仅仅是曹雪芹(贾宝玉)眼中的悲剧,就是说,只是在曹雪芹(贾宝玉)眼中,才看得出她们每个人和所有人全是大悲剧,才能够充分体会和理解大悲剧的全部意义与意味。而在赦政珍琏眼中,则完全不是悲剧;在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眼中,也完全不是悲剧;甚至钗黛晴鹃元迎探惜凤平袭麝她们自己所感受所理解的她们自己的悲剧的意义与意味,也决没有曹雪芹(贾宝玉)所见所感的那么深,那么重,那么无边无际,那么永劫不复。曹雪芹(贾宝玉)就是最伟大的“哀妇人而为之代言”者。他能够充分理解尊重女性,是一方面的原因;他又熟知并且痈恨国贼禄蠹峨冠博带之流如何从骨子里贱视女性,则是另一方面的原因。《红楼梦》在妇女问题思想史上最独特最伟大最无可代替的作用,就在于此。(《哀妇人——病后小札一》) 这两段话里的意思,本书里面都有,不过提得更明朗些,特别是从“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角度,来谈《红楼梦》在妇女问题思想史上最独特最伟大最无可代替的作用,先前没有这么明确过,因此在这里引录一下,也算是新版中的增补吧。 新版增加了插图,全用清人改琦的《红楼梦图咏》的图。这套名图,至今看来,还是名下无虚的。 王培元先生促成这个新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担任策划和责任编辑,付出许多辛劳。我向他致谢。 二○○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舒芜记于北京碧空楼
内容概要
《红楼说梦(插图本)》是一本既通俗又有学术性、雅俗共赏的“红学”著作。与一般崇议宏论、高头讲章式的“红学”著作不同,此书是一种“谈话风”,文字平易好读。 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其读者群恐怕是最庞大的,无书能比。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读出里边的妙处、好处、幽微处、高明处、深刻处的。这就需要有好的启蒙书、入门书,引领读者更准确、更深入、更细腻、更开阔,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地去阅读、鉴赏、品咂、理解、分析,从而真正进入绚烂神奇、伟丽迷人的“红楼”艺术世界。此著就属于这样的书。 作者说,他谈的是“《红楼梦》的普通读者的正常理解和健康感受中最基本的东西,是鲁迅所肯定的真理,也是平平常常的常识”。而这恰恰是普通读者所最需要的。这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导读书,又是一部具有相当文化品位和深厚学术内涵的研究专著。读者通过它再来读《红楼梦》,可能会读得更明白、更有趣、更有益,进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滋润灵魂,升华精神。 书中还配有清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几十幅图,可谓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舒芜(1922-2009),原名方管。安徽桐城人,著名学者。生前曾先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著有《挂剑集》、《串味读书》、《哀妇人》、《周作人的是非功过》、《回归五四》、《舒芜口述自传》、《我思,谁在?》、《红楼说梦》等,另有八卷本《舒芜集》刊行。
书籍目录
前编 “谁解其中味?” 冲破瞒和骗的罗网 “新人”贾宝玉新在哪里? 本编 两张主要人物表 黛玉的出场 凤姐的出场 宝玉的出场 宝钗的出场 湘云的出场 宝琴的出场 赦、政、珍、琏的出场 荣国府大门 太虚幻境和大观园 潇湘馆 怡红院 通灵宝玉 宝玉为什么不喜读书? 闲文不闲 宝玉的社交 木石前盟 宝黛吵架 丰富的半天 赠绢以后 两次葬花 黛玉骂的是谁? 两篇就职训话 宝钗的学识 几次诗社 晴雯为什么“枉担了虚名”? 何必讳言宝玉与晴雯的爱情关系 宝玉真信芙蓉神之说么? 特殊安排写袭人 袭人的小病 袭人回家与元妃省亲 歌颂爱情的合奏 大观园中的第一起婚事 琏、凤的闺房 为“国舅”接风的一幕 凤姐算账 凤姐的笑 几乎是独自戏的一回 凤姐的口碑 平儿与凤姐 贾母的吐属 尽孝的权利 贾政的文学修养 王夫人的辞令 王夫人的戏曲观 贾敬之死 专制朝廷的威严 抄家的场面 “翻过筋斗来的”与“有作为大本领的” 贾雨村的识见 才子佳人的漫画 清客的形象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次强颜欢笑的宴会 以贬为褒,以褒为贬 雅俗相映 作者的谦抑 送宫花 三次隔窗通话 片语传神 后编 悲观主义解释不了悲剧——重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故事环境的安排 《红楼梦》里的穿插 《红楼梦》里的妾媵制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乙:有趣!如果这样,黛玉就更不好办了。她连宝玉那一类的议论也没有发过;她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路,但“不劝”也只是“不劝”而已,却并无正面的议论。——后四十回写她忽然劝宝玉学八股文,那是胡说八道!——如果把黛玉的一切性格表现都抽去了,她还有什么呢?哦,她还有一本诗稿,她还对香菱讲过诗法。也许,她还可以凭着这两方面写进《清代诗歌史》和《清代文学批评史》里面去吧!哈哈! 甲:你这就涉及我的另一个怀疑之点了。当然,《葬花词》在《红楼梦》的诗词中,也许可以称为压卷之作,甚至可以算作整个《红楼梦》的主题歌。但是,如果离开《红楼梦》,如果它是清代某个无名的女诗人的作品,那么选一部《清诗选》时它能不能入选,还不是没有问题的。 乙:我曾经搜集过清代女诗人的集子,当然都是些通行之本,常见之书,发现其中有不少相当不错的诗,却是任何清诗选本都没有收过的。《葬花词》如果就诗论诗,当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作品。 甲:我们天天说林黛玉,林黛玉。林黛玉究竟有什么了不起呢?她是“玉尺量才”的盖代才女么?她是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么?她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么?她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么?她按照新道德,英勇牺牲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了么?她按照旧道德,割股疗亲,舍身救主了么?全都没有。不过是一个寄居外祖母家的孤女,同表哥坚贞地相爱着,这爱情却不见容于封建家庭,使她含恨而死,如此而已。她短短十七年的生命里,惟一的才能表现,就是会做几首诗词,尽管也见出相当的聪明才力,但远远谈不到入于作者之林,如此而已。 乙:我更加懂得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宝玉、黛玉这两个人物的典型形象的成功,不仅不靠他们的抽象思想,也并不靠他们的学问文章,才能技艺,立功立德,治国齐家。这就更突出了性格塑造的意义。是不是? 甲:其实,作者自己说得很明白,他一方面说自己创作的目的,是要“使闺阁昭传”,是要写出“闺阁中历历有人”,“以告天下”。另一方面,他却又让“空空道人”向“石头”批评道:“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而“石头”对此也并无反驳。这就是说,所谓闺阁中历历有人,并不是什么大贤大忠,无非是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罢了。
编辑推荐
《红楼说梦(插图本)》是一本既通俗又有学术性、雅俗共赏的“红学”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