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楊令飛 页数:4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法国新小说发生学》立足于文学发生学、文学社会学、现代语言学、跨文化传播等关于法国新小说研究的既有成果,通过对史实的梳理和经典文本的分析,评述了新小说在二十世纪多元化文化语境中的发生和发展历程,力图从微观到宏观对新小说现象做出尽可能实事求是的评价,追溯、挖掘、抽绎、归纳新小说蕴含的独特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杨令飞,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新世纪高等学校法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编委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和法国历史,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境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法国文学和法国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卡杂篇,出版专著《近代法国自由主义研究》(吉林大学出出版社,2006)、教材《法国文学导读》(合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和译著《小说的政治阅读》(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目前承搜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由注意与法国后现代文学》系网内这一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书籍目录
绪论一、学术史的回顾二、本论著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一章 新小说——西方世界精神危机的产物一、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法国社会状况与精神危机二、新小说的发展轨迹第二章 新小说的哲学渊源一、新小说与西方古典哲学二、新小说与西方现代哲学第三章 新小说的文学渊源一、新小说与西方古代文学二、新小说与西方近代文学三、新小说与西方现当代文学第四章 新小说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关系一、新小说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二、新小说与当代自然科学的关系第五章 新小说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的对立与互动一、新小说同其他文学样式的对立与互动二、新小说同电影艺术的对立与互动三、新小说同绘画艺术的对立与互动第六章 罗伯-格里耶——“写物主义”的首席代表一、“写物主义”与“主体危机”二、“写物主义”:排斥叙事和拒绝意义三、揭示荒诞,反抗荒诞——《在迷宫》与《局外人》之比较四、是探索还是“回归”——评《重现的镜子》第七章 娜塔莉·萨洛特——心理写实主义的大师一、《怀疑的时代》——新小说第一部理论宣言二、“我欲耕耘自己的园地”——萨洛特小说艺术探幽三、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个体创造性的体现——《陌生人肖像》浅析第八章 米歇尔·布托尔——百科全书式的巨匠一、布托尔的小说理论二、布托尔小说的百科全书特色三、以实验文学呈现生活画面的立体感——布托尔小说《度》的解读第九章 克洛德·西蒙——辛勤耕作的园丁一、克洛德·西蒙的小说艺术二、“语言的历险”——以《弗兰德公路》为例第十章 杜拉斯的文学创作一、杜拉斯早期殖民地小说的异文化书写与观照二、写出心灵欲望的真实——杜拉斯《情人》与《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的体裁第十一章 里加尔杜的文论与新小说国际研讨会一、里加尔杜文论思想探微二、新小说国际研讨会第十二章 第二代新小说作家的倾力奉献一、“新新小说派”的文学理论二、“新新小说派”的文学创作第十三章 新小说之于世界文学的意义一、理性人文精神的张扬二、审美意识的多重弹奏三、话语方式的深刻革命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新小说的哲学渊源 现代主义文学虽然产生于现代的土壤,但其中许多观念都可以在过去的思想资料中找到渊源。作为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种,新小说自然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倾向和创作观念皆能从西方思想传统中窥见端倪。西方思想宝库中最核心的部分当属其哲学理论。作为一种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既是历史上一切文学艺术的先导,对文学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又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将其观念和思想进一步传播。 一、新小说与西方古典哲学 一般来说,学术界对西方古典哲学的界定,包括西方古代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其上限始于古希腊哲学,下限止于十九世纪黑格尔哲学。新小说与西方古典哲学的渊源,主要表现在怀疑主义、“不确定性”现实观和文学的哲理化倾向三个方面,这种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一)怀疑主义 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前469-前399)虽是一个述而不著的哲学家,但从后世对其思想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的哲学具有一种怀疑一切的探究精神。苏氏伦理学从怀疑自己开始,将德尔菲太阳神庙的一句题词当成座右铭,即“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还认为智慧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他首创的辩证法实质上就是不断追问、永不停歇。尽管他的初衷在于贬低人的行为以抬高神的地位,但这种思想亦适合于任何专门或一般的探究活动,这种由其推崇并加以践行的怀疑精神,成为贯穿于整个西方哲学的一条线索,激励了后代学人和艺术家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不断探求。 古希腊晚期哲学家皮朗(Pyrrhon,前365-前275)继承了苏氏怀疑论的衣钵,把怀疑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引进了哲学,由此奠定了西方古代怀疑主义的基础。皮朗否认感性和理性知识的可靠性,甚至怀疑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在他看来,事物存在与否并不为人所知,人的行为仅仅是依据风俗习惯约定俗成的,因此,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不作判断,不需认知才能达到至善境地。皮朗的这种怀疑思想否定了知识和科学,有诸多消极悲观的因素,不过也注意到了知识探究的难度和感性知识的局限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