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朱正  
Tag标签:无  

前言

鲁迅的传记,我写过好几本了。    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开始读鲁迅的书,《呐喊》,《彷徨》,《野草》……一本接一本的,越读越有兴趣。别人写鲁迅的书,那时出得不多,已出的几种我也找来看了。那时,我就想给这位我敬佩的作家写一本传记。后来我意外地得到了几个月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动笔来写了。这就是195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传略》。这一年我二十五岁。    现在回想起来,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一个人,没有读过周作人的书,没有读过胡适的书,没有读过陈独秀的书,能够去写鲁迅的传记吗?事实就是这样:我是在完全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之时写了,并且出版了我的《鲁迅传略》的。粗疏肤浅,自不待言。特别是书中绝无自己的见解,完全是人云亦云。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本书不但是反映了我当时的水平,也是反映了当时研究界的一般水平,更是反映了当时所允许达到的水平。它在几个月之内印了两次,共计37500册。因为我被划为右派分子而不再印了,现在看来倒是件应该庆幸的事情。    我的第二本书是1979年出版的《鲁迅回忆录正误》。这是我看了许广平那本《鲁迅回忆录》,看到她书中说的许多都与事实不符,才决心写这本考证性质的书的。这书不是传记的体裁,按性质说应该算是传记一类吧。作这些烦琐的考证,是颇费时间的事情。正好这时我有的是时间。我解除劳动教养回家,因为开除了公职,成了无业游民,而父亲又管我的饭,我就有时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来考证了。也不记得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等到1979年我平反(标准的说法是“改正”)了,恢复了工作,这本书也就得到了出版的机会。幸运的是,这部书稿曾经得到冯雪峰、孙用两位前辈的指教和鼓励。    1980年我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接触到了一些过去没有看到过的资料。这件事忙完,我就着手来修订《鲁迅传略》了。说是“修订”,其实旧本中的段落保存下来的不多,字数从旧本的十万增加到二十万。这书于1982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又印了一次。    这期间,人民出版社编印《祖国丛书》,编者约我写了一本十万字以内的《鲁迅》。后来我把它稍加修订,并请王得后兄配上了大量图片,作为两人合作的成绩,以《鲁迅图传》的书名于2004年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附带说一句:这本书有幸被韩国学者洪允基先生看中,由他译成韩文出版了。    此外,还可以说到《鲁迅三兄弟》。这是鲁迅和他弟弟作人、建人的合传。是应东方出版社的约稿,以《周氏三兄弟》的书名编入他们的一个“书系”之中。看上去很大很厚一本,其实是图片为主,文字是并不多的。    我写的鲁迅单独一人的传记,算来已有四本了。可是没有一本是能够保存得下去的。我希望现在写的这一本能够保存下去。它比起我原先写的各本,进步是很明显的。这进步首先要归功于时代的进步。只说书中所用的资料,许多都是近年才出现的。不但1955年,就是1982年,也没有这些。再就是学术界的空气,意识形态的色彩,有所淡化,实事求是的态度,有所增加。而我的主观条件也可以说有了一些改善,在这些年里,又多读了一点书,增加了一些阅历,对鲁迅的一生事迹,自以为大体弄清楚了。拿这本书和1956年出的那一本对照来看,有些说法是完全不同了。    说来也有趣,我二十五岁出了第一本《鲁迅传略》,过了二十五年出了个修订本,又过了二十五年出了这一本。显然我不会再有一个二十五年了。那么这大约是我的最后修订本吧。不过我想,大的修订肯定是不会再有了,但以后如果还有重印的机会,小的增补和改动怕也难免吧。    作为一本人物传记,大约只能这样写吧。如果有读者以为它对传主作品分析介绍不够,或者觉得对传主的某些事迹讲得不够详细,我愿意向有兴趣的读者推荐自己的两本书。一本是《鲁迅回忆录正误》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本是我和邵燕祥兄合作的《重读鲁迅》,分析了鲁迅诗文四十四篇,东方出版社2006年出版。在序言里给自己的书做广告,很不好意思。

内容概要

在中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领域,《鲁迅传》作者(朱正)是有口皆碑的高手。这部其新近修订的鲁迅传记,不仅集几十年来国内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之大成,而且在鲁迅生平史料研究的_些难点和疑点方面亦有深入探究开掘,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对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鲁迅传》采取的是一种史家的知人论世的客观态度,一种既非仰视、亦非俯视的平等观察的细密精审的冷静眼光,既可当作年轻读者了解和认识鲁迅的入门之书.又可作为鲁迅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学术参考书。

作者简介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职业编辑。1956年出版了《鲁迅传略》。后在冯雪峰的鼓励和帮助下撰写了《鲁迅回忆录正误》,订正了许广平等人鲁迅回忆中的若干重要史实。还著有《反右派斗争始末》、《辫子、小脚及其他》、《门外诗话》等历史专著和杂文随笔集。

书籍目录

自序一  他的时代和他的童年二  从小康人家坠人困顿三  走异路逃异地四  “我以我血荐轩辕”五  学医的梦六  母亲的礼物七  《新生》的计划流产了八  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九  辛亥革命前后十  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十一  阿Q和绥惠略夫十二  荷戟独彷徨十三  兄弟失和十四  学潮与爱情十五  刘和珍之死十六  “两年计划”十七  “被血吓得目瞪口杲”十八  “新生活”十九  “封建余孽”二十  直接投身于政治斗争中二十一  柔石之死二十二  国难声中二十三  知己瞿秋白二十四  面对着东西法西斯二十五  烦恼与悲哀二十六  最后一年人名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一 他的时代和他的童年    1881年9月25日,即清光绪七年辛巳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他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生在这样一片国土上,在他出生之前,中国发生过这样一些事情:    1644年清兵进入山海关,继明朝之后建立了清朝。这满族的王朝虽说在许多基本制度方面不过是因袭了以往历代汉族王朝的成法,虽说并不比明朝更腐败更黑暗,可是他们人关之初,在扬州、嘉定等地留下了使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屠城记录;特别是轻信了前明降臣孙之獬的挑唆,下了一道薤发令,令汉人蓄辫。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这些就使得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了清朝从始至终的一个难以缓解的矛盾。鲁迅在他晚年写的《病后杂谈之余》这篇文章里回忆说:“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    对于汉族知识分子,清朝一方面屡兴文字狱来立威,使他们经常处于恐惧之中,不敢妄发议论;一方面开科取士,使顺从者觉得有一条出路,少数幸运者可以通过这途径进入仕途。怎样用科举的手段来笼络知识分子,鲁迅在1935年写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回忆说:    我出世的时候是清朝的末年,孔夫子已经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政府对于读书的人们,使读一定的书,即四书和五经;使遵守一定的注释;使写一定的文章,即所谓“八股文”;并且使发一定的    议论。    如果不是形势的重大震荡,鲁迅也将会走上这一条道路吧。    清朝因袭了明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明末以来,不断有欧洲人来叩门,可就是叩不开天朝上国的大门。到了1840年,这大门终于关不住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天朝上国妄自尊大的幻梦,在极不情愿极不平等的情况下开始了同外国的交往。当中国被动地成为世界列国中的一国的时候,传统的衣冠文物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新的局面了。    1850年到1864年发生了一场太平军战争。就其持续时间之长和波及地区之广来说,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天王洪秀全成功地给自己建造了穷奢极欲的人间天堂,可是他从来不曾想到要以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体制取代旧体制。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60年攻人北京,焚毁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并且死在那里。    作为受到外国欺侮之后的反应,到19世纪60年代,一些地方办起了机器制造局、船厂之类的近代工业,派出了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不少人已经感到中国必须有所变革了。    鲁迅出生的时候,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新台门周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祖父周福清写的家训《恒训》中,谈到他们的家史,是这样说的:    予族明万历时,家已小康(述先公祭田,俱万历年置),累世耕读。至乾隆年,分老七房、小七房(韫山公生七子)。合有田万馀亩,当铺十馀所,称大族焉。逮嘉[庆]、道[光]时,族中多效奢侈,遂失其产。复遭十七爷房争继,讼至京师,各房中落者多。而我高祖派下,小康如昔也。自我昆季辈,不事生计,侄辈继之,卖田典屋,产业尽矣。我身历盛衰,眼见致敝之由,习闻祖父起家之训,如昨日事。谨详述之,作我子孙居家之鉴,为成为败,在自择耳。    我曾祖辈族人,行十七者,善居奇,积财二三十万。娶陆氏,生一女,嫁旧族;无子。将娶妾,陆悍而狡,伪称有妊,买贫家子冒己子。族人以异姓乱宗讼,陆遍贿当途,族人几得诬告罪。乃赴省赴都讼,始得直。官断:逐假子而立侄。家遂落,族人亦多破家。族议:陆氏不准入宗祠。    我家高曾祖,勤俭率下,岁有赢馀,必置田产,所得租谷,变价买田,故田多而产实。自忠房开宝来饰店、会亨钱庄,始变浮财。各房贪利息之厚,纷纷存放。咸丰辛酉(1861),粤逆犯绍,尽为贼有。始悔不买田之失计,晚矣。我族中落由此。尔辈知之:如用钱有馀,以买田为最好之计。勿存银号,勿开店铺,为市侩所骗,切记切记!    从这个简要的记述中可以知道:自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以来,二三百年之间,周家已经是“合有田万馀亩、当铺十馀所”的世家望族了。是咸丰辛酉,即1861年,李秀成部将陆顺德所部太平军占领绍兴,才家道中落的。    复盆桥周家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先是分为致房、中房、和房三房。后来致房的大部分移住到新台门,又分为智、仁、勇三房,其中智房再分为兴、立、诚三房。鲁迅就是属于兴房的。周家虽说是曾经“合有田万馀亩”,子孙繁衍,各房分下来,每房所有的也就为数不多了。后来鲁迅在自叙传略里回忆说,“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这就是他出生那时候的家境。说不上富裕,也不虞饥寒吧。    《恒训》中提到的六世祖韫山公(周煌)有举人的功名,秀才各房都出过,周家可以说是耕读传家。祖父周福清更是个进士,做过正七品的朝廷命官,他们家是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仕宦之家。P1-3

后记

本书上一次出版的时候,我在《自序》里面说:“这大约是我的最后修订本吧。不过我想,大的修订肯定是不会再有了,但以后如果还有重印的机会,小的增补和改动怕也难免吧。”五年过去,现在又得到了重印的机会,我就把它细看了一遍,作了多处增补和改动。我想,这就是我的“定本”。有生之年我多半不会再去动它了。我就只能做到这样子了。后来的作者自会写出更好的鲁迅传记来。    在上一个版本中,香港三联书店版上面,有总编辑陈翠玲先生约请刘再复兄写的《香港版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以《一个人的呐喊》为书名出版的简体字本上面,出版社约请严家炎、邵燕祥、王得后、钱理群、孙郁、陈丹青六位专家写了评语。这些序言和评语都对这本书作了肯定的评价,我很感谢,溢美之词更使我惭愧。只是现在换了一家出版社出版,因为专有使用权的关系,没有能够把这些序言和评语印在本版上面,在我当然是一个损失,也希望各位好友谅解。

编辑推荐

  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鲁迅的作者(朱正),称此书为其《鲁迅传》的“定本”。  对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鲁迅传》采取的是一种史家的知人论世的客观态度,一种既非仰视、亦非俯视的平等观察的细密精审的冷静眼光,既可当作年轻读者了解和认识鲁迅的入门之书,又可作为鲁迅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学术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在资料的翔实上无可挑剔。但若论创见,只怕不及王晓明的《人间鲁迅》。
  •   性价比较高,侄女喜欢~~印刷也不错
  •   内容严谨,可读性不好。对于熟悉鲁迅作品的人讲,书中太多的复制、粘贴是一个缺点。引用原文的地方应该尽可能少(只要指出出处就可以了)。既然取名“传”,主要就是写传记的人对被写的人的看法,看法的客观性跟大段引文在正文中的穿插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照这位作者的写法,不如把书名改成“鲁迅作品研究”或者“鲁迅生平考”或者兼而有之更好。
  •   内容很好,很严谨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