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之书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康诺利  页数:245  字数:215000  译者:安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二战时,男孩戴维的妈妈得了重病。他强迫自己执行一套规定,因为他相信妈妈的命运跟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单数糟,双数好,所以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双数……尽管他小心翼翼,可妈妈还是弃他而去。丧母的悲伤和痛楚,使戴维进入一个幻境,他听见了书在说话。白雪公主、小红帽、骑士罗兰……从黑夜里、从林地里召唤戴维,呼唤他进入一个充满残酷、血腥、征伐的险境。在那里,一切如同真实的人生道路,充满了险恶和重重难关。惟有不逃避、惟有肯原谅,惟有找到神奇国度里那本被遗忘的《失物之书》,戴维才能得到新生。
糅合童话、惊悚、恐怖元素、寓言体例和成长故事,约翰·康诺利的《失物之书》这部阴森、残酷、华丽、惊心动魄的成人童话带我们一起思考了爱与嫉妒、恐惧和勇气的微妙关系,以及如何有尊严地面对我们的人生。

作者简介

约翰·康诺利,一九六八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经历丰富,曾担任过记者、服务生、伦敦哈洛德百货公司的杂工、地方公务员等等。于爱尔兰三一学院就读英文系,并于都柏林市立大学生主修新闻学,之后五年在《爱尔兰时报》担任自由记者。
一九九九年,康诺利以《夺命旅人》出道。这本惊悚小说以追查杀死妻女真凶的退休警探帕克为主角,创下了英美版权史上第二高价的新人预付版税纪录,令康诺利成为“夏姆斯奖”首位非美籍得奖者,并奠定其“爱尔兰惊悚大师”之地位。
二零零三年,以《苍白冥途》获得英国最佳犯罪小说奖“巴瑞奖”。
康诺利才华洋溢,左手写惊悚,右手跨领域、跨类型书写,开创全新格局,使人惊艳赞叹,《失物之书》即其出道至今的巅峰杰作,故事精彩,情节引人入胜,却不掩其文学成就。

书籍目录

1 所有找到的和所有失去的
2 罗斯和莫伯雷医生,细节的重要性
3 新房子,新生儿,新国王
4 乔纳森·塔尔维,比利·戈尔丁,以及住在铁轨边的人
5 入侵者,一些变化
6 战争,两个世界之间的路
7 守林人,斧头的作用
8 狼,以及比狼更糟的
9 路普以及它们的来历
10 骗术精灵与骗术
11 在森林里迷路的孩子们和他们的遭遇
12 桥与谜,以及恶搞侏儒许多不招人喜欢的特点
13 小矮人和他们有时暴怒的天性
14 白雪公主,她真的很讨厌
15 鹿女
16 三个外科医生
17 人头马,女猎手的自负
18 罗兰
19 罗兰的故事,狼群侦察兵
20 村庄,以及罗兰的第二个故事
21 “兽”来了
22 扭曲人和怀疑的开始
23 狼群进军
24 荆棘屋
25 女巫,以及拉斐尔和罗兰的遭遇
26 两场杀戮,两个国王
27 城堡与国王的问候
28 《失物之书》
29 扭曲人的隐秘王国和他存放在那儿的宝藏
30 扭曲人的背叛行动
31 大战,妄图称王者的命运
32 罗斯
33 所有失去的与所有找回的

章节摘录

  01 所有找到的和所有失去的  从前——故事都这么开头——有一个孩子,他失去了妈妈。  其实,很久以前他就开始失去她了。夺去她生命的疾病,那个偷偷摸摸的坏东西,在身体里面逐渐侵蚀她,慢慢耗掉她体内的光,所以在弥留的每一天里,她眼里的光越来越黯淡,皮肤越来越苍白了。  当她这么一丁点一丁点被偷走的时候,男孩渐渐害怕了,怕最终失去整个的她。他想要她留下。他没有兄弟,也没有姐妹,他爱爸爸,但说实在的,他更爱妈妈。一想到生活里没有妈妈,他就觉得难受极了。  这个叫戴维的男孩,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好让他的妈妈活下来。他祈祷。他尽量表现好一点,那样她就不用为他犯的错而受到惩罚。他在家里走动的时候,尽量静悄悄的,跟玩具兵玩打仗游戏的时候,也把嗓门压得低低的。他发明了一套例行规定,尽其可能地按照那套规定行事,因为他有点儿相信,妈妈的命运和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起床的时候,他总会让左脚先落地,然后……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学是虚幻的,可是这种虚幻,具有真实力量。《失物之书》,就是对这一力量的信念。  ——严锋    学会体谅,就可以从黑暗里走出来。  ——作家 毕飞宇    只有怀抱赤子之心,才能明白《失物之书》中藏着的欢喜和忧愁。阅读这个故事,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动,犹如童年一夜之间复活。  ——演员 袁泉    这的确是不可复制的作品。《失物之书》最迷人的地方是,在这样一部既可以称为寓言又可以叫作魔幻,既是童话又是写实的作品中,作者自始至终保持了干净灵魂,好像一直穿着校服还是人生第一张脸。  ——毛尖    这个故事在人们心中各自成长出不同的果实,我们摘下来,或者品尝到带着血腥甜味的刺激,或者品尝到黑巧克力般醇厚微苦的思考,或者香脆的一点幽默……如果你的人生曾经经历过挚爱的亲人死亡,读完这本书,会让你品尝到翻涌在心里厚重的酸涩。  ——漫画作者 寂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失物之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0条)

 
 

  •   其实这本书在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了,在学校图书馆里。然后一直念念不忘,现在才能买下来。残酷中有美好,美好中有残酷,无论谁有没有童年,都应该有一本《失物之书》。
  •   每个人都有一本失物之书。很好很推荐,大爱~~~~
  •   不错,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本失物之书~
  •   该书我在图书馆已经借了看过,这次之所以亲自买来,是因为,虽然故事有些阴暗,但故事本身教会了我们要坚强,准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要勇敢,要爱我们的亲人!
    书本身不错,翻译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书里的某页有大片污渍(虽然书已经用塑料封好,但也许是印刷过程中的原因)。
  •   没有料到还是稍微有点恐怖的童话!
  •   心里空落落的。因为这本黑色的童话。
  •   看到中间的时候大概猜到了类似的结局,我所希望的结局也是BE,不过最后的结局在我看来是HE。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诱惑,就此陷落?还是勇往直前。主人公真是个勇敢的小男孩,我喜欢守林人。
  •   暗黑童话的感觉,非常好。
  •   正宗的黑童话~
  •   经典黑童话..值得一式,翻译也比较正
  •   书还不错。对快递很不满意,本来应该周三到的,拖到了周五,打电话也没人接
  •   书不错,挺喜欢的,在双11节还这么快呢,谢谢
  •   很不错的书非常值得一读!!
  •   内容真的很出人意料,看了以后让人唏嘘不已,尤其是结局,但这就是人生。
  •   故事是有生命的,但它如何生长,取决于读它的人。
  •   我曾经买过另外一本 封皮是黑色的 那本书质量啥都好;后来网上没有卖那种的了,买了这本 和前一本翻译的是一样的,只是封面和纸张的差别 很不错
  •   外国畅销书 需要静心 需要耐心 需要安心 读
  •   同学说很好!!!
  •   最开始是在贴吧看到的推荐,这类书籍很适合我~喜欢黑吧的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
  •   送给同学的,没打开包装,看外观不错,价位也合理,物流也跟进,本说8号到货,没想到提前2天,赞。
  •   很不错的书籍!!!可读性 深思性强!!以后还会来的!!
  •   现在已经下架啦
  •   朋友推荐,看到合适的版本要紧买了
  •   发货很快,送给朋友的,很喜欢。
  •   非常好看呢~~~~~~~~~~~~~~~~~~~~~~~
  •   挺不错的,准备慢慢的读
  •   一开始几章有点白开水的味道,读着有点受不了,不过接下来的就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了。还是挺好看的。
  •   特别喜欢这本书,特别喜欢里面的故事
  •   发货速度很快啊 星期五下的星期天晚上就送过来了 很棒
  •   建议去看哦,不错。
  •   这一版的封面不是很好看,不过内容蛮不错的
  •   书很好,类似黑童话,但是包装不好,我要送给同学的书,所以只能给4分
  •   书的质量不错,故事也新颖
  •   先看着,小说。看完以后再详说。
  •   还没有看完,还可以吧,不过没有介绍的好
  •   还不错 不过还没看
  •   性价比很高,看上去很有趣~迫不及待的的看了起来
  •   可能预期太高了。随便翻翻的书。
  •   书字体偏小,早知道买新版的,贵3块多钱,还有塑封至少不是人家看过的。。
  •   外国畅销小说书架:失物之书
  •   东西还不错,满减屯起来
  •     “从阴森、残酷、华丽中突围而出,只盼望人生对你温柔相待”。那时读到这句竟是有落泪的冲动,我依然能够回想起那时自己的心情,那段时间,迷茫的我渴望成长,对现实感到无力而绝望,希望这样的故事可以帮助我,指引我。
      
      现今,我似乎开始走出迷惘了,我才读完了它。它确实告诉我很多,也让我感到温暖。一个男孩,带着伤痛在另一个世界的冒险,学会勇敢,被逼着成长。因为恐惧、嫉妒、怨恨而背叛自己应该保护的人,为此将要承受一生的内心的折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或许就是如此吧。我也明白,战胜自己的恐惧,控制自己的嫉妒与怨恨是多么重要,所谓成长,或许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     如果说每个死过一次的人都会去那个秘境,那么作者写的这本书无疑就拯救了很多想去或是还没去过的人。
      
      每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是很渴望存在另外一个世界供我们逃窜,或是藉由某个突发事件出现转机,打开困顿人生的毛塞,从此走上梦想之路。
      
      韩剧《good doctor》中有一句对白: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恐惧之中坚持下来,那才叫勇敢。
      
      人之所以陷入困境,大多数时候是跟恐惧有关,因为恐惧裹足不前,因为恐惧无法开口,因为恐惧不能为想为之事,因为恐惧不能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我们常常感到挫败,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也是因为屈从于恐惧之下。
      
      一旦你明白过来那恐惧不过是虚张声势,恐惧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你死了它们也将无处容身,那你还有什么理由害怕它们?
      
      它们是仆人,你才是拿着金杯的王子!
  •      我一直喜欢童话,尤其喜欢欧洲的古老童话和民间故事。所以,当好朋友将这本书送给我的时候,我对这样一个有着森林与孩子,城堡与骑士的冒险故事充满期待。我用双手托着内心中正在被慢慢侵蚀掉的那一点童真,走近《失物之书》,渴望寻找到自己的童年幻想。而当我合上这本书,右手摩挲着《失物之书》黑白套色的木刻版画似的精致封皮时,我找回的,不是一个“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结局之后的满足与幸福,而是成长的酸涩与苍凉。
       《失物之书》有着许多经典童话的血统,暗黑的森林、被荆棘覆盖的城堡、篝火旁的故事……一切那么熟悉,仿佛是佩罗和格林的童话。而二战伦敦的背景设置、敏感而孤独的男孩又让人如此自然地想到C.S.刘易斯的纳尼亚王国和J.K.罗琳笔下住在楼梯下的大难不死的哈利。穿越于康诺利手绘的混沌暮色中的森林,朦胧中确实有很多温暖一晃而过。
       故事以现实的死亡开始,又以现实的死亡终结,中间的部分,是一个童话,幽暗又精致。这本书让我想到一部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的西班牙影片——《潘神的迷宫》,这两个以二战为背景的黑色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失物之书》的开头,作者康诺利写道:“从前——故事都这么开头——有一个孩子,他失去了妈妈”。冰冷的死亡和亲人的失去改变了戴维,他开始逃避现实,将自己浸泡在书里,而父亲的再婚和异母弟弟的出生让戴维感到孤独和妒忌,直到他穿越沉园墙上的裂缝,进入被施咒的森林。而《潘神的迷宫》则以倒叙式的死亡开启了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小女孩奥菲利娅躺在地上,鼻血回流。奥菲利娅在战争中失去了爸爸,她随怀着继父孩子的妈妈去与继父会合。奥菲利娅的继父是佛朗哥法西斯政权下一名负责在西班牙北部镇压、逮捕当地游击队的法西斯军官,凶狠残暴而嗜血。与戴维一样喜欢童话的奥菲利娅被孤独与继父的暴行所困扰,就沉浸在幻想中聊以自慰,直到她看到潘神的迷宫。
       相似的背景、相似的人物、相似的现实与虚幻密不可分的时空和世界,展开的是不同的故事。《失物之书》中,当戴维进入森林后,现实世界就完全隐去,故事在这里展开三条并行的线索:戴维寻找国王的征程、路普发动战争夺取王权的进程和将虚幻与现实相联系的扭曲人的阴谋;《潘神的迷宫》中虚幻与现实却始终融合在一起,我们看到奥菲利娅可以因完成潘神的任务而弄脏妈妈做的裙子,故事在这里也分成三条线索:奥菲利娅幻想中的回归之旅、继父军官的暴行和红军游击队的抗争。在幻境中戴维获得了成长——战胜了恐惧,开始懂得爱自己善良的继母和弟弟。奥菲利娅虽然经历了任务的考验,我们却没有她的变化——吉尔莫·德尔·托罗恐怕原本也没打算让奥菲利娅凭幻想就在战火中成长起来,她只是一个美好的象征物,在充分展示了她的美丽、善良、聪慧之后,她就将被摧毁,以验证奥菲利娅母亲的判断:童话并不存在,现实是残酷的。
       如果《失物之书》在戴维回到现实,对继母罗斯说出“对不起”的那一刻收笔,然后加一句“后来战争结束了,戴维一家回到伦敦,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失物之书》也许真的是个童话,一部文笔不错但内容平庸的童话。但是,我们看到了第三十三章:所有失去的与所有找回的。章名与第一节——所有找回的与所有失去的——相呼应。我们看到扭曲人的无情预言变成更加无情的现实:“你所在乎的那些人——爱人、孩子——会倒在路旁,你的爱也无法拯救他们。”戴维的父亲死了,罗斯死了,弟弟乔治战死了,戴维的妻子早逝、儿子夭折,戴维逐渐衰老。爱无法挽回,童话无法挽回,哪怕你不要自己的生命想要留住你所珍爱的东西,现实却连交易的机会都不给。这不是童话,我们也不是能够逢凶化吉的主人公,人力无法左右命运。
      《潘神的迷宫》的结尾,奥菲利娅在潘神的迷宫的中心,那个地下王国的入口,被追赶而至的继父枪杀,游击队晚到了一步。我们寄希望于潘神能够让奥菲利娅复活,但是由梦境拉回现实的镜头却清晰地、一字一顿地告诉我们:潘神并不存在,地下王国并不存在,一切只是奥菲利娅的幻觉。而真实的是游击队员脸上的血污和一颗子弹打穿脸孔,眼睛逐渐充血的过程。一滴一滴的血滴入地下的迷宫样的凹槽,如泣如诉。
       这两个故事都名为童话,实际上却都“少儿不宜”,儿童的心灵承载不了这许多忧郁、阴森、血腥和残酷。《失物之书》是一个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如何驱走内心的黑暗、如何温和平静地接受惨淡的悲剧现实。《潘神的迷宫》是一部反战影片,用怒放的血浆控诉着战争的罪恶和现实的酷烈。所谓童话,只是穿插在现实的冰冷中的一点微弱的光,像《失物之书》中稍纵即逝的安娜,给你一点小小的温暖。温暖过后,冰冷依旧。
       现实同样残酷,一种是潜藏的痛,慢慢发作,愈演愈烈,生命一点一点变灰;一种是刺骨的痛,倏然而至,留下甜美而令人唏嘘的血色死亡。我以为《失物之书》要更高明一些,康诺利写出的人类永远难以释怀的无奈——童年的幻想终将逝去,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不但无力拯救世界,甚至无力拯救自己。我们只能注视着自己的生命一点点耗尽像蜡烛燃完,同样苍凉的一把灰,一抹永远的无奈。
       除却那个酸涩的结尾,《失物之书》给人的感觉是温柔的,就像封底那句话:这个故事有点黑,可是也让你很温暖。随着戴维的恐惧与憎恨逐渐失去,我们的爱、我们的力量与信念被找回,我们温和平静的内心在被洗涤净化。然后,我们抱着这样一颗心去面对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属于戴维也属于我们的现实结局,虽然有酸涩和难以抚平的遗憾,但我们伴随着戴维的旅程仿佛获得了接受这个结局的勇气和决心。童话变得真实,却依然有力量。就像书的最后,现实与虚幻在戴维生命的最后一刻再次重叠,年暮的戴维再次走入那片森林,只是已没有了恐惧,他和他爱的人再次相遇。《潘神的迷宫》则把悲伤留给了我们,最后的幻觉是那么无力。从这一点上说,《失物之书》是个更可爱更深刻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故事里光明的尾巴是一件好事情,否则,我们会陷入更深的恐惧。
  •     约翰·康诺利说:每个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而每个小孩心里都有个未来成人在静静等候。我说:不用刻意去找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早晚会自己找到你。然后,你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有诱惑了大灰狼并产下狼人后代的小红帽、对七个小矮人实施阶级压迫的白雪公主,以及同性恋的罗兰骑士……
      这真是一本让曾经是孩子的大人们彻底崩溃的书,恐怖、诡异、黑暗到了极致,却又是一个孩子不失温暖的成长故事。在由阅读所营造的现实和虚构之间,其实处处都可能有“扭曲人”为我们敞开着的门,我喜欢这人生旅程里的无数个童话分叉和可能,无论它是否是黑色的。因为恰恰印证了毕加索说的那句话: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的!
  •     当我查看简介的时候,我以为这会是一个温馨的童话故事,一个属于纯真年代的美好梦境。故事的主人公也许终将成长为一个无趣的大人,但是这段记忆将或者真实或者虚幻地存在于他心中。
      
      但是当我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躺在床上度过她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她的小儿子陪在她身边为她朗读古老的故事。微风吹拂起窗帘,窗外春光薄暮。故事的开头也许有些揪心,但描绘的画面仍然温情脉脉。可是母亲去世之后,情节就开始急转直下,朝着黑暗系发展。男孩无意中到访的童话世界却和他曾经听过的故事截然不同。
      
      小红帽看上了狼,并且和它生下了非人非狼的怪物;糊涂暴躁的小矮人心不甘情不愿地和肥硕丑陋且粗俗无比的白雪公主生活在一起,他们甚至想要用毒苹果来谋杀这个愚蠢的肥婆;猎人没有跟白雪公主过不去,而是像个科学怪人一样玩起了人体改造;骑士想要追寻的不是公主,而是另一个骑士……本来应该出现的可爱动物,玫瑰花,沉睡的美人变成了凶狠的巨兽,腐烂的尸体,干枯的骨头,康诺利的笔触勾勒出的这个世界,让人看了身临其境,不寒而栗。而男主角却不得不在这个阴森的世界浴血奋战,用他的剑扎进各种怪兽的身体……如果拍成电影,恐怕比潘神的迷宫还要恐怖吧?
      
  •     如梦初醒
      
       比较可惜的是我真的没有被本书最大的亮点感触到,也许是因为从小没怎么看童话吧,反正对于本书关于童话的重新构造,真的没有受到什么化学反应。
      
       但真的被一个情节征服了吧,是老国王死去那一刻,整个世界开始崩溃重组,怎么说好呢......因为我原以为最后的结局有可能会很像《绿野仙踪》的结局吧,就是最后被寄予希望的老国王并没有帮上忙。但事实是以老国王的死去结束了一场梦吧。那种如梦初醒的feel,也是一种不错的美感啊。
      
      2013-08-03
  •      看到他,封面美极了。
       一本书对你最纯粹的吸引就应该是一个极小的点。仅仅一个点让你感同身受便会为之着迷,这取决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那些各式各样的书评。
       正文的戴维“他发明了一套程序,因为他相信,妈妈的命运和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起床的时候,他总会让左脚先落地,然后才是右脚。刷牙的时候,他总是数到二十,数完马上停止。浴室里的龙头和门上的把手,他都是接触一定的次数:单数糟,双数好,二,四,八特别棒,不过他对六不感兴趣,因为六是三的两倍,三是十三的个位数,而十三实在很差劲。”在某个时间里,我也是那样一个孩子,会觉得自己小聪明的行为关乎到命运,与自己胡乱的做下约定,定位幸运和噩运并对此深信不疑。不觉得这样是个笑点反而可以看作成长的经历和标志,被时间所记忆的东西都值得回味。若不是书中提到,我早已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种经历。就这么一个点,就可以给我一定要看下去的理由。如果说一本是给了不同读者这样的点,那么对于书籍和作者无疑是成功的。我相信康诺利是用心写作,把一颗心给失物之书。
       “死亡就是这样:你困在狭小的空间里,永远受到一股力量的压迫”戴维德母亲死了,故事仍在继续,扭曲人出现了。那是另一个世界,诱惑,苦难,意志和心。在我以为会是黑童话的世界的时候,然后有了光,美好,和希望。出现好的结局。
       每个精神都是没长大的孩子,有的过早看透生死就等待死亡,等不下的就自己回家了;有的等到云彩变成朝雨,等到在变成云彩,等到爱你的和你爱的人来到你的身边,所有失去的都会找回。
       故事是活的,他可以在想象里变化无穷,,他们来到世界,给我们光亮,被我们赋予生命。把一颗心给《失物之书》,把一颗心还给童话。
  •      其实距离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起初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因为实在是太美了,有点神秘隐匿,装饰效果也很棒。像极了世界末日女朋友的那张专辑。
       然后我就读了这本书。现在只依稀记得书中一些有点残忍但光怪陆离的童话改编,以及那些奇怪的从我们所熟知的童话里所衍生出来的黑暗童话里的特征明显的角色。然后那最后最另我感动的,就是男主角克服重重困难,以及最难逾越的内心深处的黑暗,顶住诱惑,用他的纯真和勇敢拯救了那个童话世界(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对于那个世界通道的描述,俨然让我想起了≪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兔子洞,呵呵。
       这本书给我的温暖就是,即使生活再充满着磨难,也不要被邪恶诱惑,那样你就会失去自我,失去整个世界。男主在经历了世间沧桑以后,又回到了那个世界,仿佛那精神就属于那个干净的世界,就成了永恒。温暖了我。
      
  •     不会写书评
      失物之书会像小王子一样 不让你后悔花时间阅读
      但戴维没有遇见狐狸 没有遇见玫瑰 更没有到其他星球游历
      整个故事看似是围绕一个小男孩找妈妈来叙述的
      其情节中作者把白雪公主 小红帽 骑士罗兰等童话故事用新的写法焕然一新 不枯燥不乏味 因为你不知道康奈利的脑子里怎么构思下一步
      换个角度重新审视就会发现 这个小男孩成长的历程竟这么不可思议
      所有失去的和所有找回的 都从来没让你失望过
      
      
  •     第一次写书评,有任何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指正!
      第一次注意到《失物之书》时,是在学校的书店。当时有俩女生正对摆放在书架第一层的《失物之书》嗤之以鼻,“肮脏的书,完全是专毁童年的小说!” 隐隐约约,我大概明白了她们的意思。于是在她们走之后,我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所谓的“成人童话”。然而,书的第一章便使我对自己肮脏的想法感到万分的愧疚,于是我当即付了钱买下了这本我迄今为止最让我着迷的书之一。
      书的简介说的没错,这的确是一本成人童话,几乎从头开始尾,故事情节便充斥着悲伤和绝望,12岁的戴维在付出了那看似天真却令人心动并为之感到同情万分的努力之后,依然不得不面对母亲在病痛中死去的现实。更糟的是,父亲在母亲去世之后便与一名护士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孩子。戴维不得不承受着如此大的痛苦,在二战的阴影之下,终日与书为伴,与自己的新家庭的关系日渐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省略中间的细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逃到了一个童话王国,一个时常在他梦境中的国度。
      但这里,我们所熟知的各种童话被颠覆了:小红帽和狼结合创造出了祸害王国的狼人;白雪公主是个巨胖无比的肥妞,剥削着可怜的无产阶级小矮人们;骑士罗兰成为了同性恋,为另一位骑士,同时也是他的挚爱,舍身与巫婆决战(话说荆棘堡的巫婆原型是睡美人吗?求证)。除此之外,专杀小孩的女猎手、强大嗜血的“兽”,最为狡猾邪恶的扭曲人和昏庸无能的国王等等使得这片本应是充满美好的世界变成了比现实更残酷、血腥的杀戮之地。尽管得到了守林人和骑士这些善良的人的帮助,戴维,这位尚未成熟的男孩常常得独自一人面对敌人们的追杀、欺骗和恐吓。
      可是,如果小说写得只是这么一个刺激的冒险故事,那么显然它便不可能在同类小说中脱颖而出。
      在书中,戴维之所被吸引到童话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她母亲呼喊他的声音。他对现实唯一牵挂的只有他逝去的母亲,他对罗斯,对他父亲,对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感到的只有忿恨和不满。怀着挽回所失去的母亲,挽回他无比怀念的旧日的生活的希望,他踏入到了这片陌生之地。结果自然并不如他所想,在荆棘堡里,他彻彻底底明白失去的便失去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只有向前看,珍惜他眼下所有的。靠着这般信念,他击败了扭曲人,击败了狼人,回到现实。
      失去的便不再来,我们只能珍惜当下生活。戴维为学到这一刻,差点付出生命和灵魂的代价。这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很多如我这般的成年人却常常在生活中将其忘记,一次次,我们为失去的爱人垂泪和心碎,为失去的荣誉和骄傲咆哮,为所恨之人怒火中烧。我们整日向天祈祷,期望所有失物回到我们的身边。于是就像戴维听到母亲的召唤一样,我们不放过一丝迹象,那些似乎预兆着我们将重新拥有的迹象,接着把它们无限的扩大,等待着一切恢复原样的那天的到来。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一切是徒劳的。我们不可能逃离到自己创造的王国之中,封己为王,靠着幻想和祈愿达到那可怜又可笑的目的。“生活不比歌谣,总有一天我们会为此大失所望”(借用《冰与火之歌》小指头语)。而比这更为糟糕的是,总会有如扭曲人那般的恶魔利用我们破碎但又充满渴望的心。我们不惜出卖肉体,出卖灵魂与恶魔立下契约,结果却是失去更多,失去一切。
      读完书,正沉浸在失恋和学业失意的境地中的我不禁落泪。驾驭生活的确不易,可这不是逃避的理由,因为最终没人能躲过生活给予他们的痛苦和折磨,就如戴维回到现实中后一样,我们依旧要面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面对、承受、再在黑暗之中崛起,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一直走,不要偏离大路”。
      
  •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着一个异世界的小孩,遵守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则,如同戴维。曾经我也曾知道童话只是童话,只是后来才知道生活也只是生活。幻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故事赋予了故事本身的血肉,在讲述与想象间操控人心,得到它们的权力。善恶在被意识到之前不成以善恶,一如那些小孩单纯的嫉妒与对恐怖的想象。
      而生活的真相,从来不只有一个。
      生活是会在观测下坍塌的波(早上刚读完了小林泰三的「醉步男」,是个有趣的前奏),是被我们影响的流。生活并不完美,但不完美的部分不足以叫做被苛责的悲剧。扭曲人最后的话,不过是夸大了生活的不完美性。但它本来就是发散的、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这不是一本写给大人们看的书。这是写给孩子们的、让他们明白生活的结局永远不只有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这一种确定的美满。生活不如童话,但我们至少可以勇敢,去观测、影响、面对那些不可测的未来与不完美的真相。
      所以约翰康诺利,既是扭曲人,又是守林人。
  •     戴维人性的善恶书中有较大篇幅的描述,比较容易找。但是扭曲人的善、妈妈的恶、守林人的恶……书中是不是也有小小的提及呢?
      
      因为人性本来就是善恶相成的,再伟大、纯洁的人,内心也有灰暗的一面。
      
      比如扭曲人,她一直以邪恶的身份存在,但是她的很多言语,都直指人性并且不无道理。也许她只是为了蛊惑他人,但是这也算是善的思想吧。
      
  •     若干个经典童话故事的颠覆性再创作,黑色而血腥,但让人舒服的是,整本书的调子却又是阳光温煦的。作者对细节描摹和宏观把控均有力度,特别喜欢文中守林人的设定,仿佛重回儿时手捧蓝皮童话故事书的曼妙时光。全书阅读体验很好,翻译出色,很久没有一本书一气读到尾的流畅感了。总之,很推荐。
  •      “每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而每个小孩心里,都有个未来成人在静静等候。”
       John Connolly在扉页写下了这句话。看小说之前我一直在想,这部小说所预设的读者到底是孩子们还是成年人?读完之后我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孩子们可以读它,因为它为孩子们指明了成长的方向;成年人可以读它,因为它让成年人重新接受了成长的洗礼。
       我们一直幻想自己有改变现实、操纵命运的能力,即使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屡屡妥协退让,但骨子里依然希望世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说到底,我们都像小说开篇的戴维一样,不过是个任性而无知的孩子。经历了丧母之痛的戴维,变得敏感、自闭,甚至有些烦躁、暴虐,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他不知道如何面对,只能任由内心的恐惧、仇恨一点点扩大,不知不觉中把灵魂交予了邪恶。他对继母罗斯恶言相向,对异母弟弟乔治有着说不出来的厌恶和痛恨,巴不得他们从世界上消失。或多或少,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感觉,哪怕只是被剥夺了心爱的玩具,那一瞬间仇恨的冲动,让我们恨不能与整个世界为敌。现实的残酷性就体现在,它有它的法则和规律,不因个人意志而转移,不管你是喜欢还是厌恶,它都会兀自前行,一脚踩碎所有的希冀和梦想。在这个时候,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坦然面对?更多时候,我们只是蜷缩起来,抱着自己的膝盖伤叹遭遇的厄运,或是沉浸在生命破碎的悲痛中,暗自垂泪。
       如果对于这些消极的情绪不加遏制,渐渐地,它们会给人性笼上暗黑的图层,最终堕入罪恶的深渊。小说中的扭曲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的穷凶极恶、惨无人道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对于心中邪念不加遏制的后果。乔纳森向扭曲人控诉:“你让我做了那么多,到头来你还是背叛了我。”扭曲人回答道:“你做那些事是因为你想做。没人能逼你作恶。你自己内心有恶,而又任其泛滥。人们总是放纵自己的邪恶。”一直以来,被低估的不仅仅是我们为善的能力,还有我们作恶的能力。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仇恨、嫉妒,找回生命中的安乐、祥和、温暖,是《失物之书》带给我的最大思考。
       这里需要调侃一下光良《童话》里的歌词:“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的确,《失物之书》打破了我对童话的所有幻想和迷信。作者解构重组了一系列经典童话,用一种冷静几近冷酷的口吻告诉我,童话里并不是只有真善美,更多的是假恶丑。那些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鬼话,只会使人麻木,消磨人的斗志。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时,我们可以做着幸福的迷梦。但当厄运纷至沓来时,童话就像上帝一样,只是一个虚幻的祈祷对象,一点也帮不上忙。
       在小说快结束时,扭曲人对戴维说的一大段话,赤裸裸地揭示了残酷的现实:
      “即使你躲过了战事,躲过了惨死,小屁孩,你觉得生活还为你准备了些什么呢?你已经看见了它擅长干些什么。它把妈妈从你身边夺走,榨干她的健康和美丽,然后把她丢掉,就像丢掉干瘪腐败的果壳。总之,它还会把其他的人从你身边夺走。你所在乎的那些人——爱人、孩子——会倒在路旁,你的爱也无法拯救他们。健康将舍弃你,你会变老,生病。四肢疼痛,视力模糊,皮肤起皱衰老,你的身体内部会有连医生也无法治愈的深深的痛。疾病将在你的身体里找个温暖潮湿的地方,它们生殖繁衍,在你的身体系统里蔓延,一个一个细胞地摧毁它,知道你乞求医生让你死,让你摆脱不幸,可是他们不。于是你只好苟延残喘,等到死亡来召唤你的时候,没人握住你的手,没人抚平你的眉毛。你离开的那个生活根本不是生活。而在这儿,你可以成为国王,我允许你带着尊严、毫无痛苦地老去,当死亡的时刻到来时,我会送你轻轻入睡,你将在你自己选择的天堂里醒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中天堂。”
       扭曲人所描绘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而且在后文中,这些事实也都一一应验,成为了戴维真实的人生经历。扭曲人企图用这些话煽动戴维,让他出卖家人来换取自己的幸福。只需说出弟弟乔治的名字,戴维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在生命最危及的关头,戴维脱口喊出:“他的名字叫‘弟弟’。”在那一瞬间,扭曲人的身体和灵魂同时溃散。戴维战胜的不只是扭曲人、狼人,还有他内心的恶魔。从男孩成长为男人,他经历了太多的险恶、磨难和挫折,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即使最后还是要失去挚爱的亲人,在病痛中走向死亡,他却拯救了自己的灵魂,找回了丢失的自我。
       生活时常一团糟,躲在角落里唯唯诺诺、一味妥协只会让它更加得寸进尺;而和它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只会让自己背负更沉重的罪孽。我们需要找回与之抗争的勇气与决心,输也要输得心服口服。那些失去的东西,终究会回来的。
       最后以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句话作结:If life fuck you, fuck it back..
      
  •     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荆棘密布的城堡或者幽微晦暗的森林
      但微小火苗一样的希望和坚韧会支撑我们走下去
      在不断的得到与失去中
      我们或许不会在冲破所有阴霾后见到阳光明媚
      但更重要的
      或许是我们在这过程中
      学会了如何毫不畏惧的面对所有黑暗及恐惧
      这远比我们路途中所寻找的结果更加重要
  •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男孩妈妈重病死亡。失去母亲的痛苦、对于继母的不满和跟父亲的矛盾最终将这个小男孩推向了诡异的幻境,让他前往一个新的世界,接受新的挑战。
      在《失物之书》第一章,为了让妈妈活下来,戴维发明了一套规定:起床的时候左脚先着地,刷牙的时候数到二十就停止,门把手的接触次数一定要是双数。如果脑袋撞在什么东西上,一定要再撞一下保持双数,诸如此类。
      他近乎偏执地把妈妈的运命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但是妈妈还是死了。然后在第二章出现一句“奇怪的是,戴维记得,妈妈死后不久,他竟有一种近乎放松的感觉。”戴维并不相信牧师关于妈妈生活在一个更好的地方的话,他对此的解释是“妈妈的死,意味着不再为她而痛苦了,同时也意味着不再有那长长的旅程(家到医院)……不再在椅子里睡着(戴维的爸爸),不再有仓促的晚餐。”
      戴维的这种感情却是很奇特,因为对于一个道德的世界来说,正确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失去亲人→感到痛苦。尽管也许在葬礼上人们会安慰你“节哀顺变”,但是如果他们没有看到你的哀恸,他们又会打心眼里觉得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而这里,戴维这样爱他妈妈,作为一个读者看下来的逻辑也是妈妈死后接下来戴维应该是很悲伤的。但是偏偏作者在应该前后承接的死亡与悲伤之间插入一段缓缓扭曲的空放感。
      戴维爱妈妈→妈妈死了→戴维感觉到近乎放松
      似乎有点不合逻辑,但是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戴维是一个孩子。
      如果是成年人,那么他很清楚面对亲人的死亡应该表达什么情感,而在悲痛之后生活还要继续。但是作为一个孩子,他面对死亡的时候反应不那么快,可能还有一些迟钝。在妈妈死后的短期内,戴维的精神其实一直处于迷惘的状态。就像是一支头顶冒烟的线香,无论是难过还是轻松,都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种轻松感,于是说是戴维为“不用再做妈妈的病要求他们做的事感到高兴”,不如说是戴维的灵魂在妈妈生病期间一直承受着她的病痛与挣扎。因为爱母亲,所以戴维和妈妈的灵魂才会存在同步感。所以当妈妈死了,留存在戴维身体里母亲灵魂痛苦的部分就像是舒一口气般飘散出去了。
      戴维认为自己是把妈妈当做负担才会感到那种短暂的轻松,所以他很愧疚。这种愧疚“持续好几个月也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强烈,戴维开始希望妈妈仍在医院”“他根本不忍想象没有妈妈的生活”。
      明明已经生活在没有妈妈的世界,却还是“不忍想象没有妈妈的生活”。其实他只是仍然偏执地把已经逝去的妈妈紧紧攥住,让她仍旧停留在自己的情感中罢了。愧疚感也好、思念也好,这种折磨自己的情绪只是他用来留住妈妈的方式。尽管妈妈已经走了,他徒劳却认真地用刻着妈妈的印章在自己的身上盖章。扯出一段自己的灵魂,却装作是妈妈的样子。对于戴维来说,即使是遗忘,也是一种罪过。所以他才会那么难以理解父亲的再婚,并对此感到失望。当他觉得父亲感情的天平倾向于继母和新生儿弟弟的时候,母亲被遗忘的命运便和他自己的命运开始重合,使他终于在内心憎恶的引导下来到另一个虚幻的世界。
      (摘于往年书评作业)
  •      小时候看过很多童话,结局无非善有善报,恶有恶收,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锅炉里煮熟了老巫婆,大是大非,泾渭分明,与之相比,《失物之书》更像是关于成长的故事,看的过程中,总有一句歌词在我脑子里打转,“How many road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他也许需要经历满是“路普”的森林,穿越恶搞侏儒与哈比女妖控制的峡谷,用智慧战胜女猎手的杀戮,用勇气打败荆棘堡的女巫,当然,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一路上学会的原谅,克服自己的恐惧与愤怒,照顾比自己弱小的人,而最最关键的,却是如何面对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失去。
       我们爱的人会在某天悄无声息的离去,无论我们遵循怎样自以为是的法则;欢乐时光也会消失,在飘渺的记忆里渐渐褪色;成就会化成尘土,随岁月的长河灰飞烟灭,被人遗忘;身体会衰老,像一场缓慢的审判,病魔缠身,痛不欲生。这一切都会到来,或早或晚,把灵魂当做交换的筹码或是直面它们,这便是成长的选择,面对需要内心强大的力量,而这力量足以让男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成为自己故事的主人,或在别人的梦魇中求死不能,这也是成长中的选择,故事之初,我们的主人公只是个想留住母亲怀抱的孩子,他不惜一切代价,想重回温暖的往昔,而故事的最后,他已能接纳生命中的缺失,并始终心存善良与执着,男孩儿总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
       最后,《失物之书》中一段关于故事的描述很不赖:
      “可是故事不同:它们活在讲述中。假如没有被人类的声音大声朗读过,没有被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在毯子下面随着手电筒的光追寻过,它们在我们这个世界就不算真正的活过。它们像鸟嘴里的种子,只等掉落途中,或是写在纸上的歌谱,渴望乐器将它们从作品变成活生生的存在。它们静悄悄的,希望有机会露面。一旦有人开始读它们,它们就能带来变化。它们能在想象中生根,能改变读它们的人。故事想要被阅读,这就是它们拼命从它们的世界来到我们的世界的原因。它们希望我们赋予它们生命。”
  •      我不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尽管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努力读书的人。上了名校,身在中文系,身边的同学不能说是学富五车却也称得上是博闻强识了。自惭形秽之于,出于专业要求,我也开始读书了。
       可到底还是书读的太少,领悟能力似乎总是不足。没没读到一本书,总是迷惑不解,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候,但是大都是度过就忘。
       倒不是什么欲扬先抑,这本《失物之书》还真没读出什么道道来。或许是读书的动机感太强,总想从书里获得什么东西最好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那种的。结果自然是失落。看过其他人的书评,的确如他们所说,故事的模式是老套的,但是并不代表情节整个是空洞的。书中从狼人到恶搞侏儒,从白雪公主到冷血猎手,最后到国王和扭曲人,魔幻的色彩引人入胜是不能否认的。
       我以为一本书写得好不好的一个判断标准是能不能让读者读下去。虽然我读的书比较少,但是接触的还是不少的,总是有很多书让人一看就睡思昏沉的,在我,这就不是一本好书。书的一大功能或是主要功能是娱乐审美,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那么只要是读之忘忧就可以了。合上书本,心中有种充实感就足够了。何必非要想着获得什么呢?
       灵感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翻开一本书慢慢读,或许读着读着就领悟了一年前读的一本书的含义?好吧,我又功利了。
       如果说推荐的话,最让我喜欢的还是本属流畅的语言、创新的精神以及天马行空的想像。读儿童读物有好处。
  •     每个人心里,都会时不时的产生一些负面情感,或是负面的情绪。
      
      稍激烈一点,愤怒,嫉妒,怨恨;略平和一点,惆怅,犹豫,怀疑。
      
      通常因为别人的所作所为在自己心中激起了这样的波澜,一时难以排解,越想越是愤恨。自己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恨不得自己心中浓重的恨意能像一把火,烧到对方身上。也不吝于想出一些刻薄的言语,逞一时口舌之快。
      
      但其实这种情感,对别人没有丝毫影响,人家甚至不会知道你心里烧过这样的一把火,他们依旧得意洋洋,春暖花开。伤的最深的无非自己。带来负面情绪不说,时间久了也会陷入坏情绪带来坏结果的恶性循环,越来越沾染上一丝怨念的,郁郁的灰色,越发活成一个失败者的形象。
      
      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沉浸在对别人的愤怒中是容易的,而说服自己摆脱愤怒,原谅别人却是难上加难。嫉妒也是一种常有的心理,如何不叫嫉妒引发邪恶,坦诚的面对自己内心,并真诚的祝福别人,也一样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需要一个豁达的心境,需要对自己道德层面的高要求,需要对原则的坚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