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年代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美) 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  页数:325  字数:272000  译者:穆卓芸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试验年代》是结合写实、推理和科幻类型的三段式小说,背景为三个不同时代的纽约,以“草叶诗人”惠特曼的诗句牵引着三个关键人物的宿命。该小说彻底打破《时时刻刻》和《末世之家》予人的印象。1865、2005、2155的纽约,时间错置。第一部《在机器中》讲述了操作机器过失死亡的西蒙,魂魄附身存机器中,纠结着生前女友凯特琳和自己的弟弟路加斯。第二部《孩子的圣战》则将时空拉到9?11事件过后,凯特琳成为警局的心理剖析专家,每日面对接踵而来、年仅十余岁的自杀炸弹客,并处理与路加斯之间的爱情纠葛。第三部《美的感知》中,西蒙和凯特琳幻化成机器人与外星生物,纽约战了庇护地球的难民营,整座城市充满人工智能与万物有情的角力。

作者简介

  迈克尔·坎宁安(1952—),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目前在耶鲁大学担任创造性写作课程教授。1990年出版《末世之家》,受到广泛赞誉。1995年获得怀廷作家奖。1998年作品《时时刻刻》获得巨大成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笔会/福克纳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妮可·基德曼凭借该总电影片摘得第75届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99年获得欧·享利短篇小说奖。2005年作品《试验年代》同样备受好评。2011年作品《夜幕降临》长居《洛杉矶时报》畅销书榜。

书籍目录

作者前言
在机器中
孩子的圣战
美的感知

章节摘录

  老妇人慢慢把门打开,彷佛开门需要费尽她的全力似的。卢卡斯试着很有礼貌地走进去,忍住不要横冲直撞,把她撞倒。  “谢谢您。”他又说了一次。  他从老妇人身边走过,踏上楼梯。他可以感觉到老妇人的眼睛紧跟着他,所以硬是强迫自己慢慢走,直到二楼才开始往上冲,跑到走廊,找到十九号,敲门。  开门的是阿尔玛。阿尔玛是他们中最吵的。她满脸通红,棕色雀斑星星点点。  “你是谁?”她说,“小妖精,还是小鬼?”  “我是卢卡斯,”他回答,“西蒙的弟弟。”  “我知道,小鬼。你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我来找凯瑟琳,谢谢。”  阿尔玛摇摇涨红的大脸蛋。“你们都只想找凯瑟琳,对吧?你们难道没想过,说不定我们其他这几个女孩子中也有不错的?”  “请问,凯瑟琳在家吗?”  “那就进来吧,”说完她转身对着房间大喊,“凯瑟琳,有个家伙来找你。”  阿尔玛带卢卡斯走进客厅。这里的隔间跟他住的公寓一模一样,差别只在于凯瑟琳、阿尔玛和萨拉她们家看不到死人。她们挂的是花草画,不是肖像。还有,她们用紫色的桌布。  萨拉站在炉子前面,搅拌着锅。应该是羊脖子配卷心菜吧,卢卡斯猜想。萨拉的脸白白圆圆的,跟盘子很像,也跟盘子差不多固定不动。  “哈啰。”萨拉说。她个子很小,长得很漂亮,虽然年纪跟凯瑟琳差不多,看起来却还是跟小孩子一样。她穿着橘色的洋装式睡衣。她就像你可以在嘉年华会上赢到的奖品。  凯瑟琳从应该是她卧室的房里出来,身上还穿着工作的蓝洋装。“嘿,哈哕,卢卡斯。”她说。那一瞬间,她脸上是过去的神情,是机器还没夺走西蒙之前她常有的表情。就好像她知道一个别人都还不知道的笑话一样的那种神情。  “哈哕,”卢卡斯说,“很抱歉,希望没有打扰到你。”  “我很高兴看到你。吃过晚饭了吗?”  他知道不能接受一起吃饭的邀请。“是的,吃过了,谢谢。”他说。  “这家伙怪模怪样的,”阿尔玛说,“你怎么会长成这样?”  “阿尔玛。”凯瑟琳厉声说。  “我只是问问而已。难道你觉得他自己不知道?”  卢卡斯很想回答。他很喜欢阿尔玛和萨拉,虽然她们两个对他很不客气。她们俩很吵,穿得很鲜艳,莽莽撞撞,活像两只鹦鹉。但她们很有自己的风采。  “我生下来就是这样。”他说。但好像还不够。他其实可以跟她们说,在他和西蒙中间,还有马修(七岁过世)和布伦丹(还来不及出生就死了)。现在家里又失去西蒙,只剩他卢卡斯,只剩他这个又丑又矮、心脏脆弱、眼睛歪斜、小妖精一样的小孩还活着,这简直就是个奇迹。他应该最早死,结果却活得比其他人久。他很骄傲。他很想告诉阿尔玛和萨拉这件事。  “我又没说你长这样是你自己决定的。”阿尔玛说。  “阿尔玛,够了,”凯瑟琳说.“卢卡斯,你一定要留下来用餐。吃一点就好。”  卢卡斯发现萨拉挪了挪身体,挡住锅子。他轻声对凯瑟琳说:“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当然可以。”  他顿了一下,心里充满困惑,很痛苦。凯瑟琳说:“我们到走廊上去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试验年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这本书的写法很特别。三段式,三个不同的时代。第二个故事911背景的。作者对现代文明有很多反思。还有丰富的想象力让人佩服。越来越喜欢坎宁安了。
  •   印刷很精良的书,还没看,但是观感很好。
  •   不错的小说,有创意!
  •   这本看得出来作者在尝试新写法,但是感觉上不如前面的几部(时时刻刻、末世之家)
  •   如果不看简介,就觉得是本没有主题的书
  •     主流作家跨界写幻想小说并不奇怪,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勒古恩.厄休拉阿姨,尽管她在幻想文学圈子里面的名声大的出奇,显然超过了在主流文学界的地位,但是她一直都尽量在避免自己被可以的圈定在幻想文学这个小圈子中。科马克.麦卡锡的《路》(又译《末日危途》)是这种跨界最优秀的典型,也许在日后很多年的,谈到主流文学跨界,谈到sliptream的时候一定会说到科马克老先生,尽管他笔下的世界并没有逃出元祖级别的《Earth Abide》(作者George R. Stewart)所设定的那个万物萧条的场面和景致,但是对物质和精神压力日趋加重的全球社会而言,《路》无疑是一种相当牛气并且闪光的形象出现的,它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恐惧感,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到了主流作家写科幻会是什么样子。另外,较为出名的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千万别丢下我》(有中译本);凯斯.唐纳胡(Keith Donohue:失窃的孩子》(有中译本);文学祖母诺贝尔桂冠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有中译本)、《裂缝》、《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系列(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间的联姻》(1980)(有中译本)、《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另外,威廉.G.戈尔丁(William Gerald Golding):《蝇王》(有中译本)、《黑暗昭昭》(有中译本)。当然,写Dystopia三剑客的三个牛人尤金.扎米亚金,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和乔治.奥威尔这里就不用再仔细介绍了。另外,牛人艾拉.莱文的《这完美的一天》今年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同时,在sliptream这条创作道路上上走得颇为资深的E.M.福斯特,这个华丽的老男人带给我们的那本《福斯特短篇小说集》中主要是他最具特色的幻想小说,代表了作者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其中《惊恐故事》,《天国公共马车》颇为值得一读,当然那篇传世经典《大机器停止转动》是无法忽视的。不过这部小说集的中译本文笔稍微那啥一些,读起来很生硬,尤其是《大机器》翻译得确实没有SFW出版的《真名实姓》中的那个译文版本好。而当今文学圈中,乔纳森.勒瑟姆(Jonathan Lethem)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JL走的路子比较野蛮,作品无法定性,充满了悬疑、科幻、侦探等各种元素。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迪克叔叔,为他赢得无数主流文学肯定的作品《慢性城市》(Chronic City),目前没有中译本(By叔说已有翻译达人正在译)。《枪,偶尔有音乐》(Gun, with Occasional Music)和《布鲁克林孤儿》(Motherless Brooklyn)已有中译本,其中后者为他赢得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时代》杂志将他和迈克尔.卡伯(Michael Chabon)(《犹太警察工会》作者)、玛格丽特.艾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羚羊与秧鸡》(有中译本)、《使女的故事》(有中译本)作者), 以及苏珊.克拉克(Susanna Clarke)(《英伦魔法师》(有中译本)作者)一起划分为“试图融合流行写作和严肃文学”的先锋作家。Christopher Barzak的《秘爱》(The Love We Share Without Knowing)还入选过09年的星云奖长篇候选。至于保罗.奥斯特(我最喜欢的美国当代作家之一,感觉比村上春树强太多了)还有大卫.米切尔(代表作《云图》和《幽灵代笔》)的作品大多都有一些幻想的因素,slipstream的范还是走得相当十足的。
      
      哦,对了,文学启蒙老师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也可以归于此内。至于村上春树,很有创作力和想象力的一名亚洲作家,不过说句实话,坊间的宣传和市场营销的成功推广和策划也是村上春树之所以成功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的老舍先生的《猫城记》也可以算是跨界的sliptream的代表吧,目前国内的作家中毕淑敏阿姨,好像很喜欢写科幻,新出版的《花冠病毒》明显就是部科幻小说,为什么脑残的出版方非要把这部小说明明为什么"心理能量小说"。怎么就“心理能量”了啊。
      
      由此可见,主流文学圈里,明明写的是科幻小说或者奇幻之类的幻想小说,但是却被坊间和出版方故意拔高成为类似“意识流”之类一般颇为高级的称谓,总是好像在极力避免和科幻小说扯上关系,很好奇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这种市场推广方式也使得很多幻想迷童鞋们容易错过那些写得还是很真诚的Slipstream作品。例如手中的这部《试验年代》。
      
      显然,主流牛逼文学家的幻想跨界,整部小说是slipstream的一本典范,不过故事情节充满Cunningham标志性的慢节奏。名为《试验年代》,也可以说是作家的实验性质文本。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迈克尔.坎宁安,这个得过普利策奖的牛逼作家,用自己理解和文字构造了这本幻想小说。有趣的是,阅读这部小说时,很容易让人想其E.M.福斯特的那本《福斯特短篇小说集》。整部小说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串联起来,似乎让零散的分布于不同时空的三个独立故事变得隐约有了一种相互连接的统一性。迈克尔.坎宁安在这部小说中同样保持了一个蛮大的时空感,全书讲述了三个故事,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不同的故事。
      
      第一个有些奇幻:灵魂附身于机器;第二个现实:讲一个预防犯罪机构的女主角和一个“人肉炸弹”小孩的救赎之旅;第三个科幻“:故事发生在后末日时代,受机器人定律控制的人造人和迁居在地球的外星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最后的镜头确实比较感人。
      
      小说文艺性质相当浓烈且节奏慢,甚至超过了罗杰.泽拉兹尼。文字很细腻,文学气质可见一斑,全书文字显得很厚重,谈不上类似雷.布拉德伯利笔下富有音乐感的文字跳跃性,也没有那种保罗.奥斯特的诡异,同样具有辽远恒大时空感的大卫.米切尔在坎宁安面前,其文字也如同学徒一般青涩。当然,乔纳森.勒瑟姆的造型就更像是梳个爆炸头一脸颓废的摇滚青年。坎宁安的文字很沉重,很稳定,缓缓而谈,他似乎并不急着交代整个故事的脉络,看得出他有很多想法,所以整体而言,文字上的讲究使得这部书在目前sliptream的小说中具有很鲜明的坎宁安的特色。
      
      不过,文艺性归文艺性,他下笔的沉重和不慌不忙使得整个文本有些赘重,太严肃所以太缺乏娱乐感官,而阅读所需要的那种安静和同样不慌不忙的心态也使得普通青年读者(非文艺青年)对于这部书的一个最大感受,节奏慢。
      
      节奏慢,相当慢。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的诡异性需要这种慢节奏来烘托气氛,那么后面两篇小说的慢节奏就慢得有点蛋疼了。但坎宁安文字工艺强就强在这里,他会用那些缭绕的文字来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复杂,同时还能保持整个故事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当然,这种文字的自信是建立在对于自己作品和读者的信任角度上,不过这种写作方式也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能不能从一而终地抓住读者的内心,那种需要阅读完全书才能有一个完整印象的图书,普通读者无非两种可能:1.从开始的慢节奏开始就放弃了;2.坚持到最后,才发现到全书的妙处。想来想去,我应该是属于后者。
      
      事实就是地说,看完这部书(尽管情节进展缓慢),依旧会对文章中的某些桥段和故事场景记忆留有印象。
      
      那是那句话,不怕慢节奏且喜欢文艺+幻想的童鞋们不容错过这本书。
      
      以上。
  •   看来楼主对这部作品也是不吝溢美之词,可居然只给了三星,这是神马原因呢?坎宁安这部融合了科幻元素的作品是他一次大胆的尝试,不得不说他的表现确实有些生涩,可他展现的那种强大的语言操控能力总是能抓住你。读完以后发现坎宁安还真是那个坎宁安……
  •   To ls:坎宁安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即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劣势,优势是主流文学范十足,文艺性质饱满,可以弥补故事构建的不足和故事性不足的劣势;劣势就是作为一个跨界写幻想小说的主流文学作家,其想象力的相对而言不那么绚烂,对故事的紧凑型不那么看重也是使得普通读者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失去阅读的兴趣。
    这是一部有着明显质感的小说,不过从幻想小说的角度上讲,慢节奏慢得比雷.布拉德伯利大叔还厉害,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过作为他实验性质把文本创作的一次尝试,还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你会发现阅读之后,放平最初的期待值,原来坎宁安还是原来那个坎宁安。
    这就是之所以给三星的原因。
    以上。
  •   大小迈克尔都挺牛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