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陈学勇 页数:387 字数:31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女作家多不漂亮一一流行过这么一种说法,解释是,漂亮女性陶醉于自身姿色,生活便有恃无忧,不愁没有发展方向。唯不具姿色者,无奈寻求其他途径以出人头地,写作算是一条捷径。此说好像还有什么外国的舶来理论做依据。 这说法有无道理且不论了,而林徽因实在是它的例外,谁不说林徽因漂亮。她虽以才女著称,但除非读过她作品的读者,不然很多人心目中的林徽因,仍不过是个美女。他们的印象来自电视剧和小报或不小的报纸,以及一些徐志摩的林徽因的传记。我听到一个倒推论:如果林徽因不漂亮,徐志摩何至于那么狂热地迷恋她呢?这个风流诗人决计不看一眼稍欠姿色的女性,哪怕她才高八斗。于是林徽因只剩下了漂亮。 今天看不少林徽因照片,有些确实甜美可人,有的怕未必。可人与否,照片上有出不来的内容,应以当年见过她的人说了算吧。然而徐志摩的话不可太作数,情人眼里出西施。他好像也没有在信里文章里美言林徽因容貌。其他男人话也不必听,理由无须说了。林徽因如何美丽,女性的见证才更具说服力,理由也一样的无须说。她们一次次记述着林徽因。 先听一个美国女孩的:林徽因是“一位高雅的、可爱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见王贵祥文《林徽因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话虽只有一句,却很是形象传神。当时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正当最美的年华。 林徽因留学回来,结婚生子后容光依旧。郭心晖女士中学时代听过林徽因讲课,她告诉来访者:“一九三二年或一九三三年,林徽因到贝满女中为我们讲演‘中国建筑的美’。她穿的衣服不太多,也不少。该是春天或秋天,当时这类活动一般都排在上午,在大礼堂。我们是教会学校,穿着朴素,像修女似的。见到林徽因服饰时髦漂亮,相貌又极美,真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林徽因身材不高,娇小玲珑,是我平生见的最美的女子。她讲话虽不幽默,却吸引入。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人。”(本书著者和史学家臧振、散文家奚学瑶访问郭心晖老人笔录) 女教授全震寰也听过林徽因讲课,也有回忆:“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用英语讲授英国文学。她的英语流利,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跃,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喜欢她。每次她一到校,学校立即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见陈钟英文《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 两位女士眼里的林徽因正三十上下,自然风姿绰约。作家赵清阁见到的林徽因,已经人到中年,还是光彩照人:“林女士已经四十五岁了,却依然风韵秀丽。她身材窈窕,穿一件豆绿色的绸晨衣,衬托着苍白清癯的面色,更显出恹恹病容。她有一双充满智慧而妩媚的眼睛,她的气质才情外溢。我看着她心里暗暗赞叹,怪不得从前有过不少诗人名流为她倾倒!”(赵清阁文《京华二十日记》) 林徽因重病在身时,她的美丽仍叫翻译家文洁若惊诧不已:“按说经过八年抗日期间岁月的磨难,她的健康已受严重损害,但她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姣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四十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文洁若文《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林洙的身份特殊,是梁思成的续弦。按常情讲她难免要怀几分妒忌,可是同样对丈夫前妻一无例外地赞叹备至:“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热情,她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我不能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进发出这么强的光和热。她的眼睛里又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的光泽。真的,怎么能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而感受到的则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她是这么吸引我,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林洙著《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冰心曾和林徽因、凌叔华、韩湘眉并称文界“四大美人”,尽管老太太与林徽因有过芥蒂,她也承认:“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见陈钟英文《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相比之下,徐志摩相中的陆美人竟黯然失色。与林徽因芥蒂更深的凌叔华,晚年这么说到林徽因:“可惜因为人长得漂亮又能说话,被男朋友们给宠得很难再进步。”(见郑丽园文《如梦如歌》)从略带贬意义的口吻里,无法否认林徽因漂亮得令众人宠爱。 所以连篇累牍引述这么多女性赞美林徽因的言词,一是本书毫不无视林徽因的美丽,二是关于她的美丽,话都说在前头了,后面不再为它耗费笔墨。容貌之美,对于林徽因的人生,决非主要的内容。将要叙述的,是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难,她的事业,美丽之外的坎坎坷坷、灿烂辉煌。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祖父、父亲、母亲、童年、伦敦、徐志摩、泰戈尔、梁思成、留学、欧游、东北大学、北总布胡同三号、营造学社、香山、模影、窗外、梅真、京派之魂、太太客厅、金岳霖等等。
作者简介
陈学勇,笔名陈老萌,江苏阜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今南通大学教授。
著有《才女的世界》、《浅酌书海》、《林徽因寻真》、《旧痕新影说文人》、《海上闲话》(与顾农合著)、《民国才女风景》等书,编有《凌叔华文存》(两卷本)、《林徽因文存》(三卷本)、《凌叔华佚作及年谱》等集,另撰有小说、散文作品若干。
其所著所编,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以严谨务实、去伪存真著称。
书籍目录
前赘
一 祖父
二 父亲
三 母亲
四 童年
五 伦敦
六 徐志摩
七 泰戈尔
八 梁思成
九 留学
十 欧游
十一 东北大学
十二 北总布胡同三号
十三 营造学社
十四 香山
十五 模影
十六 窗外
十七 梅真
十八 京派之魂
十九 太太客厅
二十 金岳霖
二一 “八宝箱”悬案
二二 凌叔华
二三 冰心
二四 沈从文
二五 费正清费慰梅
二六 鼙鼓声起
二七 西南行
二八 昆明
二九 名誉家长.
三十 李庄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 母亲 或许上苍为了平衡,既然给了林徽因一个十分优秀的父亲,那么安排给她的母亲只能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女性了。林徽因生母何雪媛的头脑像她一双裹得紧紧的小脚,守旧还有点儿畸形。 林徽因生母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继室。原配来自福建同籍门当户对的叶氏,指腹为婚,缺少感情,更早早病逝,没有留下儿女。何雪媛进林府,虽做继室却无异原配。本值得庆幸,可是不幸出在她自己身上。何雪媛系林家客居浙江的小城嘉兴人,其父开了个小作坊,属典型的小家碧玉。家庭殷实,又仗着排行最小,她便有着此类女孩子常有的任性。既不会女红,脾气也不可人。出阁前父母尚可容忍,嫁到林府则需讲究传统妇德。她是文盲,缺乏文化熏陶,当上大户少奶奶以后与做姑娘时无甚改观。婆母游氏倒一派闺秀风范,岂止女红在行,亦喜好读书,且工于书法。婆媳间素养的悬殊不言而喻,何氏讨不到婆婆欢心则是必定的了。何雪媛为林长民生下聪慧的长女林徽因,此后还有一男一女,但接连天折。男孩未保,公爹难免有断后之忧,由此引起的那份不满同样不言而喻。倘若何氏曾经憧憬过高攀官宦的美梦,那么尝到的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苦果。 或许是林长民长年在外的缘故,林府看来相当克制,许久没有考虑添妾。直到第十年林长民才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林徽因叫她二娘。二娘也没有什么文化,却性情乖巧,加上一连生了几个儿子,丈夫便沉湎于"桂林一枝室"而冷落了后院何氏。何氏长期被遗忘在冷僻的后院,实际过着分居的孤单生活,由此脾气越来越坏。幼小的林徽因随母亲在冷清的后院,常常感到悲伤和困惑。梁从诫这么说他母亲林徽因:"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过她。"(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小说《绣绣》写一对分别遭丈夫和父亲遗弃的母女,那妻子也有性格短处,读者不难从小说中绣绣形象看到林徽因对她母亲的复杂情感。
后记
三年前出版此传记时交稿很是匆促,后记里曾期待:“愿今后有重写此传的机会,不过肯定不在三两年内所能为之,非得好好一番修炼后才能着手。”不意未到三年要出修订版,若干内容需重写,我的修炼还远没有到家,时间则仍是匆促,甚至更甚。我不能倚马可待,再三要求宽缓,责任编辑设法变通,才争取到两个月来修修补补,当然谈不上重写。现在所做,首先是补充材料,新增内容倒也不算太少。再是润色字句。最想修补的是作些评点,但依旧力不从心,尽管有几处词意勉强达到了。林徽因对徐志摩热烈追求的有无回应,学界分歧颇大,定论有待新材料披露。此外,修订版配图绝大多数由林氏亲属提供,据照片原件洗印。特别感谢林洙先生、方晶先生、吴荔明先生和已故梁从诫先生的大力支持。 闻说出版社发行部正要第五次加印初版,得知修订版在做,即时中止,为的是让路修订版。初版告终,我赶紧托编辑代购几册以自存,闻出版社书库告罄,竞孩子似地几日不快。这点于初版的偏嗜似乎可笑,而生活总得容许某些可笑。 修订版加附了新发现的几篇(首)林徽因佚文、佚诗,系赵国忠先生提供。它们为各种林徽因作品集失收,所以附录,在于方便“林迷”及研究者检阅。特致谢赵先生。 二○一一年七月于南京秦淮河畔“左岸名苑”寓所
编辑推荐
《莲灯诗梦:林徽因》编辑推荐:女性传记图书,总能让女性读者从一个女人的一生中得到很多生活的感悟。《莲灯诗梦:林徽因》为目前国内最为严肃完备的林徽因传记,作者陈学勇此次又做了大量的修正和增订。 《莲灯诗梦:林徽因》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切入角度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