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李国文 页数:352 字数:271000
内容概要
李国文,原籍江苏盐城,1930年8月生于上海。1949年毕业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1957年7月,小说《改选》发表于《人民文学》,引起很大反响。不久被划为“右派”,辍笔多年。1976年10月恢复写作,1980年作品《月食》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出版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次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加入中国作协,出版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危楼纪事》获1984年全圈优秀短篇小说奖。1986年调入中国作协,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曾任《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协专业作家。
近十余年来,致力于散文随笔的写作,虽以历史为题材,但着眼当下,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大雅村言》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在《南方都市报》2002年举办的“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获“年度散文家奖”。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书籍目录
他为什么迷上了巴黎?
左拉的逃亡
福楼拜如此说
从哈渥斯到多赛特
不娶少妇
舞之精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想象力到哪里去了
嫉妒的颜色
文学的膨化
海外闻见录
江上数峰青
叔本华一席话
无碑的托尔斯泰
雅尔塔的马虻
毛姆的牙齿
斯芬克斯之谜
马斯涅拉如是说
汉子精神
文夫与茶
张洁得壶
梁晓声印象
文学是条不归路
话说大冯
谈周大新
读闫连科的感想
闲话震云
叶蔚林印象
散文的雷达
梁启超读《锦瑟》
重读《千字文》
我的阅读主张
若你来写《一件小事》
苦瓜苦瓜
我与散文
文学断片
章节摘录
不过,书卖得少,并不表明书没有文学价值,对于作品的评价,从来是见仁见智,不必求其“舆论一律”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在圈子里得到赏识,是一种价值。下里巴人,老少咸宜,在圈子外获得呼应,也是一种价值。对象不同,期求也不同;口味不同,效果也不同。这两种价值,不存在谁好谁更好,谁差谁更差的比较。说到底,能够进行文学仲裁者,最后只有时间,所以,至少要过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才能略见分晓。因此,此时此刻,说什么长长短短,好好赖赖,都为时过早。 我问那位副主编先生:“梁晓声的铁杆读者,都是哪些人呢?” 他说:“应该是那些共和国的同龄人,五十岁左右,插过队,上过山,下过乡,回城后当普普通通老百姓的那些人;特别是其中生活得不是那么称心如意的,特别是其中的女性。” 这两个“特别”,令人听得有些心酸。 因此,能为这些读者写作,或者,在写作时能想到这些读者,我想这个作家一定是好人,好人的心都良善,他想着那些不是很走运的普通人,于是,我挺佩服晓声,因为,他的作品能给这些读者,带来多多少少的温馨,能够使他们郁闷的感情,多多少少地得到宣泄,我想,真可以用“善莫大焉”来肯定晓声的劳作。 现在,该来谈谈我心目中的好人梁晓声了。 九十年代初,我曾经写过一篇《好心》,发表在1993年9月9日的天津《今晚报》上。文章不长,现抄录在下面: 这个听来的故事,是我的朋友、作家梁晓声给我讲的。 他家住在儿影厂宿舍,一天,到北影厂去办点事情。这两家电影厂也就一墙之隔,没有几步路。但他在路上,碰到一个行乞的妇女,还带着一个可怜兮兮的小女孩,朝他要钱。现在这些讨饭的常常像拦劫似的挡住你,或拉住衣服不撒手地要钱。我对这类人采取不理会,绕着走的政策。但晓声,是个极具平民意识的作家:他不但是有太多的同情心的汉子,而且还是一个不怎么会说“不”的,敢于断然拒绝什么的人,于是,他被缠住不放了。 “给两个钱吧!” “可怜可怜俺们娘儿俩吧!” “俺们饿了两三天啦!” 在我们这个首善之区,经常有这类“强要饭的”横行在街头巷尾,实在是大煞风景,有碍观瞻。政府也时不时地整顿,但遣送走了,不多久又会回来的。这类人就认为你应该施舍,应该给钱,不给,还会悻悻然地遭到不满。这在任何城市里都不算什么稀奇的事,尽管是首都,尽管不停地遣送,也难以绝迹。不过,即使那些世界上一等强国、一等富国,也不能保证在地铁里、在广场上,没有人向你伸出手来要钱的。想到这里,人家并不在乎,并且发照,准许持证行乞,我们倒也用不着不好意思了。 曾经有人写过关于我国各地丐帮的报告文学,好像是作家贾鲁生吧?据说因为城市里行乞,比于活还来钱,于是有一批要饭专业户,长期驻扎在京城,要着要着,能要出万元户,要出小康之家呢! 梁晓声根据他作家的判断,相信这对追着他讨钱的母女俩,不是那种很有专业经验的要饭人,就给了她一点钱,走了。等他从北影办完事返回,仍旧在这条路上,又遇到了这对母女,缩颈胁肩,在那里向行人苦苦讨要。当时是春三月,还不怎么暖和,见她们穿得也单薄了些,他动了侧隐之心。 “这样吧,”他说,“我家里还有些过时不穿的衣服,虽旧,可并不破,你们跟我回去,拿两件穿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