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时刻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苏伟贞  页数:244  
Tag标签:无  

前言

解密    王安忆    确如作者苏伟贞所说:《魔术时刻》是一组“魔术”,我说的“魔术”又还不是苏伟贞用意里,电影技术中的“狼狗时光”——“衔接白昼与黑夜的中间暮色”,而是真正的魔术,那就是公然展现给我们看的是一种情景,同时呢,又透露出某种暗示,暗示在表面的情形后面,还有另一个存在。似乎是,地上的花朵之下,还有隐匿的开放,其间神秘的关系,在小说里是以隐喻的方式显现,这样的隐喻方式,怎么说呢?    比如《孤岛之夜》,在选举即将揭晓的前昔发生的一夜情,偶然的邂逅,本是逢场作戏,不料生出死生契阔的执手情义,却一瞬即逝,留下的且是城池将失的苍茫,是“倾城之恋”吗?又是又不是,是城也倾了,恋也倾了,这两者之间的因果链接断裂了,取之替代的是什么关系?相互的映照吗?比如《魔术时刻》,言静和成群,相隔一弯海峡,几千里陆路,在常伦的婚姻边缘,挤出一道狭缝的情欲,最奇异而刺激的是在摩天轮上肌肤相亲,雨天中的摩天轮除他们两人外,没有别的乘客,但地面有一个售票员,他们只能在摩天轮升高到十二点方位,五秒钟的时刻苟欢。尽管有这样的“魔术时刻”,这爱恋还是与其他同类型的男女关系一样,落入无果,独留下一个飞扬的刹那,凸起在寻常之上,闪烁着光芒,是要点醒什么呢?《倒影小维》就更暧昧了,父亲和姑妈,我和小维,无常的离聚,纠结了打散,打散后再错接,错接又拆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归回到那一帧旧照片上,方能各就各位,井然秩序。虚空茫然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主宰着照片上的家族呢?《候鸟顾同》,可说直接就是错乱的故事,包含有两重颠倒:顾同本是一重性别倒置,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与她——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少女,还未来及显现性征,可是他又怎么能了解她的内心?或许是因为了解,才行使爱情霸权主义,强行将她倒置。她企图将颠倒纠过来,回到各自的原位,结果是什么呢?背叛和离弃。为寻找真正的伴侣,不惜自伤而人精神病院。颇有意味的是那只被叫作“二分之一”的鸟,得名于她正等待一个百万小说大奖颁布,得与不得的几率为五十对五十。那阵子,窗前常有鸟叫,不知何兆。,于是就称它“二分之一”。这个名字恰似暗指,指的是自己的另一半,不知在哪里,什么时候,需怎样的契机,合二为一。但要是以为小说的隐喻在这里,似乎又不够,她与顾同。的离奇关系,内中的倒错里,自虐和他虐的关系,远不是一个“二分之一”够得上指认的,因此,另有机关所在。《老爸关云短》,这是“魔术时刻”中最为清醒的一刻,祛了魅似的,事情是以“显学”的方式体现,常态性的叙述在一连串的幻觉中却变得突兀,就好像梦久了,以为醒来才是梦似的,于是就成了梦魅中的梦魅,魔术中的魔术。徐徐道来的往事,切肤可感:从未涉足的原乡,至亲中的两隔,是抒发,又好像指涉题外的什么,是作者别有用意吗?暂时在阅读上打一个结,等以后再来解开。接下来,魔术又来障眼了,这一回化身为电影,《以上情节》,宝圣,没有父亲,应该说,父亲是有的,却不能见光,是见光死。如此,存在就变得模糊不确定,于是,到电影院去,在恍惚的影像中,虚构一个身世。可是,即便这样虚无的存在里,宝圣也挡不住要成长起来,谙熟世故,免不了对影中人的训导:“我们只有这个世界,现在的这个”,发表严正的异议:“你错了,我们连这个世界都没有。”倘若透过影像,伸出手去,摸到的是什么?坚硬的墙体,抑或柔软的荧屏,无论坚硬还是柔软,都是结实可靠的物质世界,怎么能说没有呢?宝圣说的“没有”大约是指另一桩东西,不止是个体的具像的人生,这人生哪怕有缺陷,也还是摸在手里、存在心里的啊!真正遗失的缺席的是什么呢?这是又一个谜语,魔术其实就是谜语。《使者》,写实的叙事性又好像回来了,安南随母亲回原乡去了,可到底不是如《老爸关云短》那么肖真,小说最末一句:“安南站起身的时候已经长成现在这么高了。”这可不是一个巨型魔术吗!而那一路上的水气朦胧、烟雾弥漫,更是一个大幻术,将虚和实混淆互换,这就是安南的原乡,一个大谜语。《日历日历挂在墙壁》跨越安南的旅程,直接到了过往的日子,时间隧道是魔术中连接真实与骗局的机关。这个旧式家庭的老故事里,我最留心的是那个“冯冯”,她就像那类灵异故事中的偶人,一张永不长大的娃娃脸,没有意志,却又无所不达,时不时地作祟,但等阿童来到,便附上肉体,嵌入长幼尊卑的排序。可那阿童,难免罩了冯冯的魅,而且会洇染,带了一大族人都变得飘忽不定了……    每个故事都有一种不完整性,就是说在事情的某一部位呈出遮蔽的状态,比如《孤岛之夜》,女主人公到底也没听清楚周伟属哪个党,支持对象是谁,我们都知道,就她不知道;《魔术时刻》里那一对男女也是身世模糊;《倒影小维》呢,真是只看见倒影,小维的命运,就像小说里说的,“经过他们这样错乱的打岔”,余下的是印象的碎片,不知以什么原则来组合它。事情总是呈出一个缺口,但这缺口不是那缺口,而更像一个通道,通向另一条路径。就像魔术师的诡计,将要你看的给你看,不要你看的蒙蔽起来,就像《候鸟顾同》里那只“二分之一”鸟,先听见声音,再看见它,随后呢,事情又变得可疑,出现的是同一只鸟吗?《老爸关云短》,事情还原到自然状态,不由小说家操纵,可还是隐匿着罅隙,比如老爸教“我”游泳,问道:“在你的身体和水之间,是什么?”再比如那原乡的树种,桦树干上的眼睛,“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深邃的生命内里”——可以视作一种修辞法,亦可以归作风格,含蓄,而我宁可以为这是一条秘密通道,通向另一个,俗话叫作“形而上”的所在;《以上情节》整个故事都是在虚实间来回进出,却又假亦真时真亦假,是以那一条说明揭露的:“以上情节纯属虚构”;《使者》里的同行者小洁,没头没尾的故事,莫测的性格,看不见路数的前途,是要人猜的谜底,谜面是什么?又是一个大缺口和大断裂:“安南站起身的时候已经长成现在这么高了。”《日历日历挂在墙壁》,臆想的冯冯和实体的阿童之间,潜在未明的昏暗……没错,那遮蔽住不让我们看见,被魔术的机关锁住了的,是什么样的真相?    首先必须要找到那把开锁的钥匙,遍地搜索,事情颇有些类似《以上情节》,“以上情节纯属虚构”这一条说明如今不再出现在片头和片尾,于是,“有一条裂缝分明缝合起来”,可是,再精明的手艺人,总也不免留下_一个接头,陶土胚子在转轮上转啊转,那收梢的一点转进均匀的螺旋纹里,到底有那么针尖般的线头。每一个魔术时刻,都会有蛛丝马迹,或者一个动作,或者一件器物,抑或是一个背景,暗露端倪——《孤岛之夜》里的龙舌兰酒,喝法是“左手虎口洒了细盐,就是柠檬片”;《魔术时刻》,没商量的,就是摩天轮;《倒影小维》中的家族旧照片;《候鸟顾同》里的“二分之一”;《老爸关云短》是什么呢?写实的自然状态似乎将一切隐喻都排除出局,或者是《三国》故事?或者暂时没有,略过去再说;《以上情节》是电影;《使者》里,是那个旧地名“晴隆”;《日历日历挂在墙壁》是冯冯……回过头去检索一遍,都对得上,惟有《老爸关云短》不那么贴切,《三国》故事是砌在整个讲述中,是老爸心事的借题,作为隐喻缺乏一定的孤立性,换一个说法,故事太完整了,没有先前说的那个缺口——就这个结捋不平伏,然而,不期然间,却有了惊天发现,原来,原来,《老爸关云短》本身就是一个大隐喻,是《魔术时刻》的暗扣,魔术的机关就在魔术内部,钥匙就在锁里,这是变幻的原则!于是,豁然间,谜语全都解开。所有那些缺口,全被这一个大缺口收复了。    在那倾城倾恋、摩天轮的苟欢、旧照片的魅影、倒错又倒错的情欲、电影的光影交互、雾蒙蒙雨蒙蒙的晴隆、日历上的纪实与虚构……其实都来自于那个命运的深渊中——距离原乡越来越远的归程,追溯往昔越来越近的去路,鬼附身的前生,见光死的后世,徒劳无益的往返,无处归向的爱、义、恩、怨、愁!可是,谁知道呢?也许我解的只是我的阅读的谜,在伟贞那里,还存着一个她的书写的谜,是决不让外人接近、触碰、释解、破译,我们只能看和想象,却无法为它命名。    2011年6月5日  上海

内容概要

  《魔术时刻》是著名作家苏伟贞最出名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她的八篇短篇,以电影技术“魔术时刻”捕捉“暧昧不明、幽微难测的灰黑地带 ”,堪称一部奇妙的短篇集。  《魔术时刻》作者用其独有的锐辣笔触,状写了“鬼魂般”在城市咖啡馆等诸多被掏空背景、故事和空间的“看不见的城市里游荡”的种种爱情寓言。

作者简介

苏伟贞,(1954年-),出生于台湾的知名作家,本籍则为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人。她从中国台湾国民革命军政治作战学校影剧系毕业后,担任国军的中央电台、“国防部”艺工总队等军职。退役后,则转任报业主编。后于2006年7月取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书籍目录

解密 王安忆岩画纪事孤岛之夜魔术时刻倒影小维候鸟顾同老爸关云短以上情节……使者日历日历挂在墙壁

章节摘录

老爸关云短    我从小就不喜欢听西方童话故事。那些故事中的人物——纸袋公主、乞丐王子、睡美人、小人鱼公主、午夜以后会变成南瓜的辛德瑞拉……听起来就像天上的星星或者洋人脸孔绿眼睛、削鼻子、金头发那么清楚跟我们不是同一国。    你一定猜到我喜欢听的是我“老孙家”老爸讲的关公、张飞、曹操……那些有名有姓中国人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我当然知道),我非常迷恋那种历史性真实,充满我们周遭没有却非常向往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或者老爸常挂在嘴边大大小小的“老孙家”原则、原则、原则。我一点都不怀疑这才是我们的故事。我应该怀疑而从来只觉好笑的是,老爸讲故事时动辄哭得像述说奶奶怎么辛苦拉扯他长大那般切身激动。  无论老爸自发性或者我们假装哀求他说故事,惟一没有差别的是每次老爸都如反射动作般忙不迭地开始说他那一千零一次故事。    听多了以后,老爸口中的故事和人物开始没什么区别,好人好得一样,坏人,不,没有坏人,只有可怜人,是的,可怜都可怜得一样。    我就像老爸畜养的听故事的奴隶,只爱听他讲故事。仿佛他在故事里下了鸦片,除非一直听一直听续完七世父女缘分,没别的出路,也没其他药方。    至于那些长长短短的故事,老爸独钟《三国演义》,刘备隆中三顾草庐,用奇谋孔明草船借箭、刘备娶亲,其中关云长刮骨疗毒那回目,眼药水滴得老孙爸满蓄泪水还有理可评,但是刘备娶亲为主戏(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段子,又爱讲又受不了刺激痛哭失声不知所措那模样儿,照我哥讲的:“完全看不出什么路数!”而且他也不要我们安慰他。我妈说他是人来哭,越说越哭,不理他就好了。    老爸是真老了,但是没见过走路带风那种老法。此人老远走来就像一排急行军,有目标有训练充满智谋志在必得!老爸的年轻神采我们从来没有印象。头胎生大哥时他已经四十八岁,不断强调:“比孩子小我排第一。”这并不妨碍他一生还生四个的事实。幺弟呱呱坠地时他五十八岁,这才宣布生不动了。我们村子里的伯伯辈们常说:“问男人几岁才生不动?老孙说生不动了才真生不动!什么医学根据?没那事儿!”    怪道是,为什么他这老晚才结婚生子,却对我们从来不构成疑问。到懂事以后会用来开玩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最符合优生学,一是私生子,一是“老来子”。看我们家男生念书就知道,他们的名次加起来从不超过十位数。    故事儿童的生涯地平线上,我们长期面对老爸从不觉得有啥不对。但是每回朋友、同学上我们家,一进门看见老爸,莫不倒退一步猛吸口气:“老……老……老先生!”有什么我们看不见的心境生理反射?我贼讨厌这种反应,但也只能假装没这回事。久了,倒真认定没什么不对劲。一直到老爸在我们的生活投下一块巨石,我们才知道事情发生了。不过这是后话。    那些听故事的岁月里,有些趣味明显地互生共长出来了,像取绰号。我们联想关公叫关云长,我们好玩地给老爸取了个名字:关云短。而我们这些老爸的儿女也拳不离拇,配合着有了“艺名”,我叫关云霸,因为我是惟一的女儿,从小就霸道(我爸说话了:“咱们老孙家姑娘将来嫁给谁,是长是短、是好是坏没个定数,‘悠’着点总没错。”)。我大哥叫关云笑,他从小就爱笑,任何事到他那儿,准保一笑无事,我妈常要我们多学着。二哥叫关云闷,他生性特闷,但是功课一流,从不考第二名,所以他还有个外号,叫关云拉风(要看当时他是拉风还是闷!)。我老弟叫关(东)云腿,他最小,从小就是跑腿的命。顺便一提,给老弟取外号我们可是得意万分,我们老家是山东诸城,祖辈为了生活,大移民“闯关东”,后来在辽宁丹东落脚,隔着鸭绿江和北韩对位。老爸从小就在江里长大,当然还有长白山。白山黑水,尔后他看什么都觉得小鼻子小眼。因为天冷,关东方圆几千里惯吃狗肉,入冬后渍狗腿是件大事,晾在檐下风干再挂在灶上用烟熏,吃的时候和渍菜一道炖。老爸从小耳提面命:“关东口味!天下无双!”他保证吃过绝对忘不了。    我们兄妹四个是在这些真实的故事和生活中长大的。我们一直以为世界是一个平行世代,现代和古代时间上没有差距;空间上也没有。古时候时人物给我一种感觉,他们只是穿古装的人,生活有一些不同,比如他们没有电话,但是他们有烽火;他们没有电梯,但是他们有轻功;他们没有摩天大厦,但是他们有传说中的“琼楼玉宇”……而我们家,就像穿了时装的古人,生活内容根本没什么改变。至少我们吃起渍“关东云腿”绝不多让前人。虽然我哥每次要喝三大杯水才解得了咸,我们却不敢抱怨。我爸很在乎我们对家乡的态度。    我哥关云笑有一次不小心翻书看到尼采说“上帝死了”,宣称宗教死亡。他笑翻了告诉我们:“你们知道老爸信什么教吗?”小喽罗纷纷摇头,他得意洋洋,音量起码提高了八倍:“关东教!”    但是关东教是不用宣誓的,也没什么教义,不知道为什么却有一种无形的约束,使我们完全无法背叛它。我想,是因为老爸。我们无法背叛他。我们跟他一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私密关系,是属于父子之间的,连老妈都无法取代。那种雄性的阳刚气息,比整个身体重,比亲情纯净,而且,背负着他自己生命的重量。我们不忍放他一个人孤独地活在角落里。真的,那已经是我们和他不可分隔的世界。他常常提醒:“我在老家时,可不这么婆婆妈妈。”他说他年轻时总是一个人闯南走北,什么人也牵不住他。我们现在好像他的灵魂,在他这年纪出现,陪伴他,但他年纪大了,忌讳的事可多了,有时会不太耐烦地吼我们:“别一天到晚跟前跟后成不成!”我们回嘴回得很干脆:“不成!”是啊!哪有灵魂不跟着身体的!    老爸也不是每天都有笑有泪演场戏,他过的是平常日子,就是那种我们每天瞧到的“爸爸族”,他们大部分整天摆着张说不出特色的脸,晃过来晃过去、工作、讨口饭吃。我们因为看老爸那张脸的时间较多,老实说,如果人生如戏强调的是特殊性,他“那德性”(这可又是我大哥关云笑说的)倒可以拉出一个THE END长镜头——那说不出味道、偶尔特别沉默的身影及面孔。    这样喋喋不休,你可能也发现了,我们的妈好像隐形人。是有点这意味,当然那也因为我妈个性没我老爸那般鲜明。更正确说来,是我妈比较“大众化”。她非常像我们隔壁郑妈妈、隔壁、隔壁的朱妈妈、对门林妈妈……操的心事都是像家用啦、孩子功课啦、丈夫前途啦、明天菜价啦---…之类很没出息的事(你可能猜到这是我的想法!)。对了,有一点我倒从来没明白过,我们那村子曾经被报道拥有全国最多姓氏,怪姓像“过”、“遇”、“时”、“爱”我们都有,偏偏我们那两排房舍,别说怪点的姓、人,连稍微“怪”点的事都别提。“生活啊!生活!给我一点不同的生活啊!”关云笑最喜欢高声大喊的口头禅!    夏天烈日当头,老爸营区游泳池是有一点趣的地方,(我就是在那学会不知道什么式、速度奇快无比的泳技,老爸肯定由场外泳池斜角处进场,总在忽的抬头仰望时一具高大身影逆光反扑池里,魔幻般真实的身体朝水中跃下。就是咱们的关公!)再有就是无分季节地看露天电影(都学会反着看人脸)、不定时生场小病去村里医务所挨针(挂号李妈妈根本识不几个字,她凭好记性掌管全村病历)、雨季摸蜗牛(辣炒蜗牛人人有手绝活!)、冬天永远流着清水鼻涕、没有一次暑假想要赖掉返校日能得逞(谁家孩子一有动静全村都知道哕!)……平顺的岁月流程,配着“老爸音效”的印记。他会唱《长坂坡》、吆喝、口令、大叫大笑、打鼾……弄得生活漆哩匡郎充满声调。    P127-133

媒体关注与评论

确如作者苏伟贞所说:《魔术时刻》是一组“魔术”,我说的“魔术”又还不是苏伟贞用意里,电影技术中的“狼狗时光”——“衔接白昼与黑夜的中间暮色”,而是真正的魔术,那就是公然展现给我们看的是一种情景,同时呢,又透露出某种暗示,暗示在表面的情形后面,还有另一个存在,似乎是,地上的花朵之下,还有隐匿的开放,其间神秘的关系,在小说里是以隐喻的方式显现……    在那倾城倾恋、摩天轮的苟欢、旧照片的魅影、倒错又倒错的情欲、电影的光影交互、雾蒙蒙雨蒙蒙的晴隆、日历上的纪实与虚构……其实都来自于那个命运的深渊中——距离原乡越来越远的归程,追溯往昔越来越近的去路,鬼附身的前生,见光死的后世,徒劳无益的往返,无处归向的爱、义、恩、怨、愁!可是,谁知道呢?也许我解的只是我的阅读的谜,在伟贞那里,还存着一个她的书写的谜,是决不让外人接近、触碰、释解、破译,我们只能看和想象,却无法为它命名。    ——王安忆

编辑推荐

一场场现代人感情问题的教学演出,一出出宛如招魂织法的时间幻术,苏伟贞直指无形命运的永恒深渊,那些无处归向的爱、义、恩、怨、愁!    名作家苏伟贞,再一次以女性笔调,出版新书《魔术时刻》,以电影技法“魔术时刻”刻画世间最细腻且易受创的爱恋;她说,在“魔术时刻”这段人们无法分辨的暧昧时光里,她尝试从扁平倒影的世界中重塑有些淡黄色、但美好的旧日时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魔术时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不怎么好看,略显矫情
  •     最早知道苏伟贞这个台湾味很浓的名字,是梁文道的《我执》,有几笔提到她的新书,纪念亡夫的《时光队伍》。说问她这本书用力太深,不知道以后还写不写得出东西来?苏伟贞自己也答,恐怕再写不出。
      
      第二次看到她的名字,是黄碧云的杂文里,为一篇祭文,被书压死的独立书店主人所写。她早时候在店里买过苏伟贞的书。她写,到我认识她(苏伟贞)的时候,她好像已经是一个饱经创伤的女子了。这句话是我在看《陪他一段》的时候一直盘旋于脑中的。
      
      那是一个下午,在电脑前面看着这个短篇,外面整个世界很快地黑下来。
      
      然后是这本《魔术时刻》。名字来源于电影术语,狗与狼的时间,magic hour。从黄昏到彻底黑暗之间的那几分钟。现代小说大多执着于探问时间,一刻钟是怎样在心理上拉长为蜉蝣一生的。路内写过,如果说快乐的时光短暂,而痛苦漫长,那么什么样的痛苦让时间停止,又是什么样的快乐让我们朝生暮死呢?苏伟贞的这几个短篇真有电影感,时间交叠错综,长度自由伸缩。
      
      小时候不是常常在窗口看书,不知怎么回事天就黑了?最精彩的作品,便能穿越这样微妙的时间。在同名的那一篇里,她写到雪。故事在大连,我想起自己从小到大见过的雪。极为具象的自由和孤独。雪地下面的东西,时光后面的时光。难以言表的纵深和开阔。我觉得是全篇的最佳。
      
      引几个句子。她真的写得很不容易,用了大力气。
      
      岁月经过的声音那么尖锐。她那时想,她会不会有一双能看见巷子以外生命风景的眼睛?
      
      十四岁,她在一个没有任何价值标准的年纪迷路,之后再没有从那个重复的梦境中醒过来。
  •     我评价苏伟贞像个时髦女巫,无论是从立体形象,还是从平面接触,后两句评价有点苏伟贞写作风格的感觉。女巫是褒义词,我固执地认为,因为她有魔法,苏伟贞小说就是女巫手上的水晶球,旋转的永远是未知的世界,或是已知可未被察觉的现实。
      
      第一次读苏伟贞的小说《魔术时刻》,集结了她的八部短篇。卷首有一篇王安忆老师对此书的导读《解密》,看题目就可知苏伟贞的小说有种不可逾越的神秘感,每篇都像一个魔术。苏伟贞认为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个暧昧不清,模糊不明的时段,在影视技术里将其定义为“狼狗时间”,在拍摄过程捕捉到该时段的抢拍手法叫“魔术时刻”。我同意王安忆老师的观点,如果仅用“魔术时刻”来形容苏伟贞小说内涵构建,显然是不完整的,其深刻喻意恰恰是隐匿在魔术时刻之外。
      
      苏伟贞的立体形象,来源于书内页的一张像片。她坐在书堆里,黑白影像搭配严肃神情,眼神里饱含睿智深邃,镜头是个大仰角,仿佛她能预知未来。谈及平面接触,她的文字很时髦,扎扎实实的现代派,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写法,天生的文学语言创造能力,简洁有力。华语文坛颇有几位先锋派女作家,像朱天文、朱天心,还有擅长散文的钟怡雯,她们的作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冷静中渗透着犀利的人生洞察力。
      
      应该赋予《魔术时刻》几个主题词:女性、孤独、冷静、隐喻。小说的女主角几乎是清一色的知性女子。包括《孤岛之夜》中意欲投身政治的小新党员、《魔术时刻》中多情放任的女作家、《倒影小维》中同性取向的女大学生、《日历日历挂在墙壁》中撰写日记的精灵女童;她们都身染孤独。一夜情后抖落的虚空,婚外恋中的寻找安慰的孤独,爱恋却未能言说的压抑;小说中全部故事都冷到冰点,静得怕人。《老爸关云短》是书中的例外,突出男性主人公,却将喧闹大家庭故事设置得分外冷静,《候鸟顾同》更是把因性别错置造成的人生崩塌聊得那么淡,仿佛世事无常理应为生活包容。
      
      小说中的隐喻是苏伟贞驾驭得最得心应手的特点,好似经验老道的射击运动员,一击中地。比如《魔术时刻》中的摩天轮,在高空中盘旋时的爱欲时段,恰到好处地点明了婚外恋中所能捕获的欲望与刺激,悬浮于云端是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以上情节》中连续不断的电影片断,暗喻生活就像电影场景,每个片断都拥有特殊的意义。《使者》本是归乡寻根的故事,偏偏故乡晴隆像是生命中的第五季。这篇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目送》,同样的归乡,苏伟贞却跳脱了惯常的思念乡情,着力书写一个年轻的身体里隐匿着被禁锢的灵魂。
      
      苏伟贞的祖籍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人,也许她未尝过天寒地冻,但骨血里早已渗入东北人豪放大气的性格,加上她在军中服役背景,使她的作品不仅拥有女性作家的细腻柔美,还增添了对女性社会存在感的思考力,扩展创作格局的外延线。
      
      苏伟贞不太像作家,倒像女巫,她的文字充满魔力。写一篇小说好像表演一场魔术,手握水晶球的她,即能洞察现实,又能预知未知,这样的女子谁不爱?
      
      
      (已发表于生活周刊)
      
  •     
      苏伟贞在她的小说集《魔术时刻》中有这样一段话,“白日完全结束后、进入黑夜前有一段过度时光,天色明暗暧昧,只有七八分钟光景,叫做狼狗时光。用镜头捕捉顷刻画面,必须快速抢拍,这种电影拍摄手法称之为魔术时刻(magichour),呈现效果是物体棱线清楚,却有着夜晚的意象”。如此定义的“狼狗时光”,因其处于中间地带的暧昧、短暂的悬置和出窍、难以接近的明晰,一下子就抓住了我。
      
      是的,苏伟贞的某些小说细部很有镜头感,而我们回缩摄像机,给予全局观望时,又会发现她的小说营造了一种电影的意味。在小说《以上情节……》中,便有一个痴迷于电影的女子宝圣。当电影院的灯光暗下去、幕布的荧光亮起来的时候,或许也有一点“狼狗时光”的况味。影像闪烁变换、一大片的安静、身躯微微后靠的姿势,都市男女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带入电影,在短暂的时光中变得轻盈、失重、出窍。电影成为都市状况的隐喻,朦胧难言的状态正是时代男女处境清楚不过的表现。这里有台北选举争夺战中,两个来自不同党派男女的一夜倾城之恋,选举的结果使他们都失去了这座城(《孤岛之夜》);有在摩天轮上短暂、迷蒙的偷欢,俟雨过天晴,一切才逐渐滑回正轨(《魔术时刻》);而宝圣,埋在位子里,则永远地沉溺在电影院里,小说最后打出了“以上情节纯属虚构”的字幕。
      
      但显然,苏伟贞并不止步于在电影借构中完成对都市男女生活精神状态的描摹。她隐隐地给了笔下人物一条路途——对自我身份的寻找与追认。充满悖论意味的是,迷失、苦痛中的深层思索和反复追问,恰恰使暧昧的狼狗时光成为我们逼近明晰的绝好机会。于是,那些遥远的路途是苏伟贞小说中另一个无法剥离的意象。《候鸟顾同》中的内陆西南之旅成为一个拐点,《老爸关云短》中前往茫茫东北的认亲与重逢是小说的悬宕之所在,还有《使者》里“我”伴随母亲那场被久久延后省亲中的意外收获。“狼狗时光”中的行走,被苏伟贞描摹得细腻真切;她未曾放弃笔下的人物,而是给了我们更多明亮的启示。
      
      《魔术时刻》这部短篇小说集之所以能形成一种较为整饬的风格,篇章之间有着的有机的联系,或许还与小说中某些未曾道破的情致有关。作家构想的大陆,是一个隐然、巨大且无法避免的存在。且不说小说中那些浓厚的家国故土、历史血脉、身份认同的思绪;那些我在上文提到的都市男女的暧昧、悬置也有着强烈的伤时之感,他们的忧患也隐隐的由时代、局势的影响所致。就像萨义德在《论晚期风格》中指出的,生命临近终结这样一种巨大的感知,会改变某种创作的趋向,获得新的风格一样;处于一种微妙特殊位置的台湾作家,也必然在创作的趋向上反映时代的处境。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魔术时刻》是能读出很多意蕴的作品,这一点,是不是又契合了“狼狗时光”的表述呢?不过,作者对个人情感极其细腻沉著、近乎偏执的刻画,以及两地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还是给小说的阅读带来了一些阻滞之处。
      
      (for 99read)
  •     《魔术时刻》是台湾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这个书名跟一种电影技术“狼狗时光”有关。阅读此书起来对我而言,有点费力。作者小说的形式上,有不少地方用另一种字体不断插入日记或者其他的片段,推动情节的发展,比如《孤岛之夜》《以上情节》《日历日历挂在墙上》等。
      
      这几篇小说中,我比较喜欢的有《老爸关云短》。很容易联想到关云长。也确实如此,这篇小说里的人物的名字的来历都跟三国演义有关,一方面是思念大陆的文化,另外一方面,跟老爸的老家关云有关系。兄妹几个有趣得很。老爸关云短离家出走,回到老家。女儿回到父亲的老家探访,终究还是理解了深爱她的父亲。海峡两岸,毕竟血肉相连。
      
      《以上情节……》让人警醒。宝圣的人生就像电影,她的人生轨迹有不少和各种电影暗合的地方。宝圣的人生很是奇怪,如果人生纯属虚构的话,就没有真实感,没有实在的意义。
      
      开篇《孤岛之夜》让我们见识了台湾的选举。本地的选举还不算真正的选举。孤岛之夜中,可以看到选举的疯狂。选民Vivian 在选举前夜和另一名选民周伟发生一夜情,却并没有听清对方支持的那个党。选举结果也是悲催的,他们都失去了仔细的城市。
      
      短篇小说《魔术时刻》写到的有夫之妇言静和成群好上了。但他的丈夫和情人对待她的,让她很有尊严。这种婚外情写的与众不同。
      
      最为台湾知名的作家,苏伟贞这本短篇小说集作品传达出对大陆的好感(比如《老爸关云短》),写作手法独特,如同一个个精彩的魔术,让人琢磨。
      
  •     记得第一次读到苏伟贞的文字,是那篇《陪他一段》。在最低潮的时候读到那个故事,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还记得有人说:有些人,一句话,便是一生。就如书中的费敏。那么干净,敏感,聪慧的女子,笑起来,温暖得让人无法拒绝。 她不懂得要,只是记得他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于是她就给了。看到她,就会知道,爱一个人是可以低到尘埃里却还满心欢喜的;是明明知道结果依然奋不顾身的。其实我们都明白,有的人,我们终究只能陪他一段,与他一起走完人生的终究不是我们。
      
      这本《魔术时刻》,读来依然是感觉熟悉的文字。书里的那些故事就如这个书名一样,像是“魔术”,太多的隐喻,让人看不透。而那些情感,又是那么的难以捉摸。每个说故事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苏伟贞也不例外。读着这些故事总觉得有某些东西被作者刻意隐藏起来了,被迷一样的缠绕进去,努力想看透,却总是被隔离,隔岸看着这些故事的发生发展,自己始终是一个清醒的观众。
      
      可能苏伟贞并不是台湾最好的作家,也并不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但是我很喜欢她的想象力,就拿这本书中的故事来说,读来或许并不那么畅快淋漓,但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同名的《魔术时刻》,关于一场游走于婚姻之外的爱情,本应该是世俗的,但是作者用一场雨中摩天轮的戏把故事演绎的如电影情节般激情和唯美。《孤岛之夜》中的一夜情,也因为一场即将到来的政治选举,而让这本是逢场作戏的邂逅萌生出一段情意,这其中的孰真孰假谁又能分得清?《倒影小维》和《候鸟顾同》读来更是觉得混乱,亲情,爱情,甚至同性之间的某些暧昧,以及一帧照片是寓意和一只鸟的隐喻,在隐隐之中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
      
      关于《老爸关云短》,我非常同意王安忆在序言《解密》中说的:这是“魔术时刻”中最为清醒的一刻。读到这一篇的时候,突然觉得文字中的那份清醒得跟其他故事有点格格不入,不禁让我想起张大春的《聆听父亲》。大概所有这些在眷村长大的台湾作家,都有着一种“外省”情结,故事中总是免不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复杂情感。《使者》一文,亦是如此。
      
      另外两篇《以上情节……》和《日历日历挂在墙壁》则更加的“电影化”,更难以分辨虚实。前者中那个单亲家庭女孩在虚虚实实间往返,真真假假都在最后一句“以上情节纯属虚构”中戛然而止。后者里那个传统老式的大家族中的老太太,则是在日记中构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用这样的方式来面的丈夫的背叛,与现实重叠又相悖。
      
      这不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感觉轻松的书,每个故事似乎都制造了一个迷宫,走在里面永远不知道出口在哪里,却又似乎看到了人生百态。也正是因为这份猜不透,让每个故事都更加迷人。
      
  •      最无法接受一本书里放有作者的照片,觉得很不自在,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去想“哦,这种文字这种情节是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啊”,所以在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扉页上作者的照片,颇有些排斥,断断续续的看了几个片段后搁置了许久一段时间,这几天重拾时便命令自己压下心态来看。说也奇怪,看这本书的过程,完全没有浮现出作者的脸,大概是书里的文字抑住了作者外貌的浮现吧。
       这是个颇受好评的台湾女作家,文字充满哀怨和冷讽。开篇的《孤岛之夜》就是以开头一大片带着暗流汹涌的嘲讽式语气铺展开来。我觉得她此篇文字包括对白很有些民国时期作家的韵味,比如汪曾祺。台湾党派大选的情节在她这样的文字里透出了一些滑稽意味。
       与书同名的《魔术时刻》说好听点是遵于爱情本身意念的苦恋,难听点便是婚姻出轨。这里的女主角言静,被文字衬托得一如她的名字,不言说的安静,很冷,又冲动。如果《孤》给我的感觉是民国时期的,那这篇则可能完全是这位台湾女作家本有的风格,因为后一篇《候鸟顾同》的文字风格与《魔》几乎类似。
       《候》描述了女孩从小仰望的“顾哥哥”穿插在她成长片段的独白。这个“顾哥哥”在文中的首次出现有点莫名其妙,初看时以为此人非人,而是长着翅膀的鸟,鸟却会说人话?老实讲,此文有些地方我没看懂,莫非我理解能力渐退?比如这句“顾吻她的方式像鸟啄……非常远古。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文中的后续发展,其实也没什么发展了,这算是个闪回式的文章。这位“顾哥哥”是个住在疯人院的疯子,因为大学时追求一名男生被辱而自杀,自此精神失常。女孩也就永远失去了以前那个喜欢微笑看着她喊她“小鬼”的‘顾哥哥’,那个曾把14岁的她当作男孩一样触碰的同性恋者。也许文中所说的那只每年的四月半夜都飞来窗前鸣叫的黑鸟,就是远在海岛边缘疗养所的“顾哥哥”的化身,盼着她来,又不希望她来。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苏伟贞的文字,读来有隔膜,仿佛隔着一层由她思想铸就的薄膜在看她所描写的生活,朦胧,又清醒。
  •     一般来说,大家对是非的认知很明朗,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白就是黑。其实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个很大的灰色地带,他暧昧不明,难以界定。可以说是黑白之间的缓冲区和过渡区。这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吧。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词。
      当茫然于魔术时刻里的文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一则故事在表演的恰不是那「魔术时刻」被冻结的、淡黄色美好如旧照片的幸福之瞬;而是魔术终止后,无迅黑暗侵夺涌来,所有的语言皆如偽币如狐狸树叶枯萎凋败,你不得不在光度巨大落差的散场时刻推门出场,与外面的世界继续对话(即使再格格不入、混乱或枯躁)──那样的哀慟逾恒。
      顿时有了一点点感悟,无论魔术时刻,还是孤岛之夜……,都是华丽丽的开场,过程再激情再美好,也是一瞬,只换来一声声叹息的结局。用情感来诠释一种现状,一种蔓延的地带。是作者写作手法的独特之处。但是,感觉她想表达的东西太深,也许我只是领悟了皮毛。把这本书研究个5,6遍,一定有某种共鸣吧?
      白日完全结束后,进入黑夜前有一段过度时光,天色明暗暧昧,只有七八分钟光景,叫作狼狗时光。用镜头捕捉顷刻画面,必须快速抢拍,这种电影拍摄手法称之为魔术时刻,呈现效果是物体棱线清楚,却有着夜晚的意象。
      这是成群理解范围里的魔术时刻。他与言静经过了魔术时刻,最后归于各自平静。
      如此复杂,深沉的书,让我拿拿放放,苦思冥想,一个劲得折腾。
      8篇小说组合而成,情感扑朔迷离。
      当我看过《孤岛之夜》后看《魔术时刻》,还在想着选举场面的混乱。看《倒影小维》时,在为言静和成群之间的无果而纠结。看《候鸟顾问》时,还在想着那个旧照片。看《老爸关云短》后,才让我回归正常,豁然开朗。而后的几篇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哪些是实哪些是虚,哪些是谜面哪些是谜底,谁给谁变起魔术,谁为谁变了魔术?
      当感想大于内容本身时,内心就会翻腾起来,这种暧昧小灰色,真让人焦虑不安。
      当进入灰色地带,魔术可能已经悄悄演绎,只是最后,清晰归清晰,不明归不明。
  •     看得到的文字 读不懂的时光
      ——《魔术时刻》的光影与惆怅
      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一本书,都不会想要知道结局。因为书本再厚也有读完的一天,但是现实的时光,那么漫长,我们没有办法演绎这样的精彩。沉浸于长篇小说的鸩酒之中,是逃离一刻的无奈、一刻的哀伤、一刻的难以忘怀。读书读到后来,我们其实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只是习惯,有这样的一刻,可以拥有幸福,拥有自己的世界。
      以前是没有读过苏伟贞的书的,《魔术时刻》是第一本。八篇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魔术时刻”的独有手法,王安忆所作的他序……这些都为我们阅读这本书做了一个华丽丽的开场白,但是文字组成的演出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会爱上这样的情节起伏么?
      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它,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在阴沉的早晨,在凉风吹拂的午后,在空旷的教室,耳麦里的声音流淌过,是林海或者石进的钢琴曲。
      短篇小说的精华就在于,你阅读它的时候,就仿佛迅速进入了一个别样的空间,当你读罢,却也能够感受到,这个故事,正在用我们每个人的方式,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故事给我们的震撼,会有那样一个时刻,也许就是“狼狗时刻”,我们会不知不觉想起某个片段,在这本书中,在故事里,在某个折角页的字里行间。
      说实话,八个故事,读两遍,真的不能说是全部读懂了,而且暧昧不明的情感态度,镜头化的语言手法,让人觉得你感到美,却又说不清他们是什么。最为“显像”的《老爸关云短》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但也不敢说就完全读懂了,仿佛在简单的背后,会隐藏着什么东西,更加激烈地触动我们的心。但是,我们何必在读不懂的时光中纠缠于作者阐述的细节是这样还是那个,又何必问我们知道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色彩,在光影交错的文字中间,我们只要见到我们自己,不就足够?或者,我们见到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梦想要拥有的心,我们曾经遇见的日光,不就值得?
      也许,会是《孤岛之夜》台北的行人就如同上海街头会有的匆忙交汇成人世界不再有感情的轰轰烈烈如同漩涡一般吞噬我们的人生留下的只有我们在速食餐厅点餐一般的爱欲纠缠。
      也许,会是《日历日历挂在墙壁》里如同八点档电视剧一般的情节却向着腹黑却纯真的存在美好的方向发展两个本应该相互别扭着的女人(女生)却因为一种说不清的对于相须相伴亲情渴望而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地undercover着的长镜头逆光背影。
      也许,会是在读到小安的时候想到我们自己何尝不是有这样一个《倒影小维》为我们所艳羡而永远无法成为这样子的女生只能沉浸在叔本华或者扎拉图斯特拉之类的名词里做一个另类却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人让我们能够欢喜和忧愁却不用担心我们背后的世界。
      这些都会在我们的“魔术时刻”里,在被作者捕捉到的我们的瞬间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取景,又或者,这些胶片,本来就是我们的记忆拍摄的泛黄的电影。
      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坐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回到了新校区。在四楼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冷空气摆动着窗帘,你知道的,风来了,一如,当你阅读的时候,你的心中,被懂你的文字,以及不解风情的岁月,轻轻柔抚过。
      看得到的文字,读不懂的时光。
      《魔术时刻》。
      By 林怿
      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p.m.13:39
      写于黄家湖•r402
      
  •      那几年,日子仿佛泼洒在我们面前,任我们涂画,一直就是我们要的那种样子。
       ——魔术时刻《老爸关云短》
      
       塌陷,裂缝不断扩散,大大小小,深深浅浅。地动山摇,轰鸣声震耳欲聋。周围的格局猛烈地变化着,身处中心的人似乎茫然不觉。假作镇定抑或是超然?试图专注,专注于苏伟贞那柄被熊熊火焰包围的冰剑,它的寒气穿透所有相左的障碍,直至眼前,一厘米,一毫米。先茫然,后震惊,七零八落的思维迅速凝结在同一平面,勾画出人与人之间难以定义的情境。
      
       我对“魔术时刻”想入非非,苏伟贞的却一丁点都不梦幻,它带着沉静、严谨、决绝慢慢靠近,即便有了热情,这份热诚也会长眠于理智下。黑白之间的灰度太朦胧,所捕捉到的也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浮云般的桃花源,真真切切的红尘俗事,相逢于偶然,终结于必然。
      
       小说极富个人特色,8个故事呈现的内容各不相同,时而会加入与之产生共鸣的熟识剧情,入戏后又迅速抽离,远远近近,挑逗阅读兴致,作者对短篇的驾驭收放自如。而读者在连续翻阅后,越来越进入状态,游走于作者创造的亦真亦假的世界里,冥想如禅。
      
       女性写女性自是深入的,清醒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沉闷,那些知性下影影绰绰闪现出的感性为故事添了一分生趣,一点就好,无需累赘。
      
       如此一部短篇集从城倾开始。
       《孤岛之夜》:台湾大选和大陆迥异,自由度高,参与度广,渗透性强。这样的情况搅乱了不少人正常的生活。他们为政治鞠躬尽瘁表现出高度的忠诚,满腹激情,其实他们只是汪洋里的一叶小舟,被风浪搁浅至一处,淋湿,然后发现一无所有。苦笑,叹一时亢奋换来两手空空。
      
       《魔术时刻》:向往自由,机遇从天而降。什么地理,什么身份,什么文化都不重要,爱只需要一个火花就能擦出炫目的光芒。但是爱不是生命的全部,尤其是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它就只能是火花,暗处微微发光,越界便消失。
      
       《倒影小维》:影子是另一个你,却不是活生生的你。观望对面人儿的一颦一笑,看得见,走不进。我们如同提线木偶受到各种各样束缚,不能摆脱。
      
       《候鸟顾同》:过去的东西通过其他渠道来到你身旁,让人不由自主回忆往昔,是荒唐还是美好,二选一。得与失所占比例相同,各有各的定义。
      
       《老爸关云短》:生动又沉重。浓浓的乡愁,客观的事态,儿女的不解,日子再也回不到任凭涂画的那几年,年华老去,人心苍凉,哀怨在心底积压,负重前行。
      
       《以上情节……》:从出生到成家始终在谜团里兜转,想在电影里寻找获得安慰,散场后发现依旧空虚,原来人生不是一场戏,没有剧本参照,也无法把他人的叠加到自己身上。
      
       《使者》:带进带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有些人真的不懂。人生总是不由自主的,好与坏听凭他人的讲述,这样对吗?在本故事中阅读到斗争。其实我们最怕的是没有归属感,别的都不重要。
      
       《日历日历挂在墙壁》:虚虚实实,中西文化穿插,一位女性在丈夫背叛后如梦般的活着。守旧,守不到幸福。放弃正视现实的勇气,惯性行为,将自己禁锢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或许那是我们看不到的幸福。
      
       文开头用了《魔术时刻》集子中我喜欢的一句话,它恰应了最后一篇故事。当周遭像与你对抗无法自由,就让我们找块地方尽情挥洒下,稍作停泊。
  •      台湾的先锋文学
       作者:肖严
      
      
      短篇小说集《魔术时刻》共收录《岩画纪事》序文一篇,以及《孤岛之夜》、《魔术时刻》、《倒影小维》、《候鸟顾同》、《老爸关云短》、《以上情节……》、《使者》、《日历日历挂在墙壁》等小说八篇。其中《岩画纪事》是作家对于自己创作体验和创作风格的概括:用岩画般的写意方式来捕捉人生的精彩片段,将其生动的存在形态以凝固的方式保留下来、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力。这八篇小说都从知识女性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现代女性的心灵和命运的强烈关注与严肃思考。同时有不少篇目旨在反思台湾和内地在文化上的割裂带来的精神漂泊感,与早年的台湾“乡土文学”有着相似的关注点,也表达了作家对二十世纪现代性的自觉反思和批判意识。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追求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的知识女性,从而在思想倾向上,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和个性主义立场。《孤岛之夜》渗透着台湾社会“政治自由”的表象之下、追求个人自由的都市女性体验到的深深的虚无感和疲惫感。《魔术时刻》通过台湾女性作家与内地男性学者的恋爱故事,表达了超越地域、年龄、身份、政治意识形态的绝对自由的爱情观。《倒影小维》书写了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和其胞妹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际背后,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深刻联系,表达出台湾知识女性在西方现代性的影响之下渴求新知、追求现代理念的同时,仍然难以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她们精神深处所打下的深刻烙印。《候鸟顾同》通过一位年轻都市女性对少女时代恋人充满诗意的回忆,对“同性恋”这一非常态的人格表达出的理解和同情,呈现出了女性所独有的、美好、纯洁的心灵世界。《老爸关云短》用女儿的视角来透视父亲精神世界,父亲生长于大陆,有着至死不渝的故土情结,在同时面对两地亲人时感受到了灵魂世界的无情分裂,这给父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不能从根本上被迁台之后出生的第二代台湾年轻人所理解。小说表面上使用了轻松诙谐的表达方式,书写的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主题。《以上情节……》描写了一位生于单身母亲家庭的年轻知识女性的孤独和困惑。由于没有父亲、而母亲深受西方文化理念的影响、崇尚绝对个人自由和女性解放,从而给女儿带来了严重的无根感和无助感,因此常常在电影建构的世界中寻找心灵应有的秩序、以此获得真实感。《使者》同时呈现了三代女性对“故乡”的不同选择和认知:年迈的台湾母亲携女回大陆探亲,女儿将年幼的远房侄女带出封闭的贵州山乡,来到大都市,希望侄女多认识山外的世界,但少女选择了回到山村,理由是害怕自己会像祖辈那样丢失对于故土的记忆。小说以此来批判和反思作为“使者”的“我”、在台湾出生的女性,深受现代文化的浸淫,内心深处却在对“故乡”的认同上陷入无所皈依的漂泊状态。《日历日历挂在墙壁》呈现了一位年长的迁台女性的悲剧性命运: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年迈的老太太通过日历记事的方式,虚构出在现实中完全不存在的事件,以消弭自己被丈夫抛弃所带来的痛苦。这部小说同时穿插了沈从文的《边城》片断和西蒙·波伏娃给纳尔逊的情书片断,通过对比充满民间野性生命力的爱情方式和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爱情态度,来强烈衬托出生活在传统文化伦理桎梏下的女性缺乏自觉意识和独立观念的悲剧性事实。
       作家苏伟贞在短篇小说的文体写作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其一,在短小、精致的篇幅内选择最有艺术涵盖力的片段,以求最大限度地容纳作家的思考和表达。作品用类似电影镜头语言的方式来呈现小说世界,既有长镜头,也有特写,更有作者所心仪的抓取“狼狗时光”这一电影技巧。其二,小说中多处采用复调方式(常常以括号或楷体来表达),使小说呈现出多声部的和声效果,由此获得了独特的艺术张力,也给读者带来了具有挑战性的、丰富而精彩的阅读感受。这八篇小说在表达方式上各不雷同,也体现出作家在驾驭短篇体裁时的高度成熟。
  •     确如作者苏伟贞所说:《魔术时刻》是一组“魔术”,我说的“魔术”又还不是苏伟贞用意里,电影技术中的“狼狗时光”——“衔接白昼与黑夜的中间暮色”,而是真正的魔术,那就是公然展现给我们看的是一种情景,同时呢,又透露出某种暗示,暗示在表面的情形后面,还有另一个存在。似乎是,地上的花朵之下,还有隐匿的开放,其间神秘的关系,在小说里是以隐喻的方式显现,这样的隐喻方式,怎么说呢?
      
      比如《孤岛之夜》,在选举即将揭晓的前昔,发生的一夜情,偶然的邂逅,本是逢场作戏,不料生出死生契阔的执手情义,却一瞬即逝,留下的且是城池将失的苍茫,是“倾城之恋”吗?又是又不是,是城也倾了,恋也倾了,这两者之间的因果链接断裂了,取之替代的是什么关系?相互的映照吗?
      
      比如《魔术时刻》,言静和成群,相隔一湾海峡,几千里陆路,在常伦的婚姻边缘,挤出一道狭缝的情欲,最奇异而刺激的是在摩天轮上肌肤相亲,雨天中的摩天轮除他们两人外,没有别的乘客,但地面有一个售票员,他们只能在摩天轮升高到十二点方位,五秒钟的时刻苟欢。尽管有这样的“魔术时刻”,这爱恋还是与其他同类型的男女关系一样,落入无果,独留下一个飞扬的刹那,凸起在寻常之上,闪烁着光芒,是要点醒什么呢?
      
      《倒影小维》就更暧昧了,父亲和姑妈,我和小维,无常的离聚,纠结了打散,打散后再错接,错接又拆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归回到那一帧旧照片上,方能各就各位,秩序井然。虚空茫然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主宰着照片上的家族呢?
      
      《候鸟顾同》,可说直接就是错乱的故事,包含有两重颠倒:顾同本是一重性别倒置,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与她——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少女,还未来得及显现性征,可是他又怎么能了解她的内心?或许是因为了解,才行使爱情霸权主义,强行将她倒置。她企图将颠倒纠过来,回到各自的原位,结果是什么呢?背叛和离弃。为寻找真正的伴侣,不惜自伤而入精神病院。颇有意味的是那只被叫作“二分之一”的鸟,得名于她正等待一个百万小说大奖颁布,得与不得的几率为五十对五十。那阵子,窗前常有鸟叫,不知何兆,于是就称它“二分之一”。这个名字恰似暗指,指的是自己的另一半,不知在哪里,什么时候,需要怎样的契机,合二为一。但要是以为小说的隐喻在这里,似乎又不够,她与顾同的离奇关系,内中的倒错里,自虐和他虐的关系,远不是一个“二分之一”够得上指认的,因此,另有机关所在。
      
      《老爸关云短》,这是“魔术时刻”中最为清醒的一刻,祛了魅似的,事情是以“显学”的方式体现的,常态性的叙述在一连串的幻觉中却变得突兀,就好像梦久了,以为醒来才是梦似的,于是就成了梦魅中的梦魅,魔术中的魔术。徐徐道来的往事,切肤可感:从未涉足的原乡,至亲中的两隔,是抒发,又好像指涉题外的什么,是作者别有用意吗?暂时在阅读上打一个结,等以后再来解开。接下来,魔术又来障眼了,这一回化身为电影,《以上情节》,宝圣,没有父亲,应该说,父亲是有的,却不能见光,是见光死。如此,存在就变得模糊不确定,于是,到电影院去,在恍惚的影像中,虚构一个身世。可是,即便这样虚无的存在里,宝圣也挡不住要成长起来,谙熟世故,免不了对影中人的训导:“我们只有这个世界,现在的这个”,发表严正的异议:“你错了,我们连这个世界都没有。”倘若透过影像,伸出手去,摸到的是什么?坚硬的墙体,抑或柔软的荧屏,无论坚硬还是柔软,都是结实可靠的物质世界,怎么能说没有呢?宝圣说的“没有”大约是指另一桩东西,不止是个体的具象的人生,这人生哪怕有缺陷,也还是摸在手里、存在心里的啊!真正遗失的缺席的是什么呢?这是又一个谜语,魔术其实就是谜语。
      
      在《使者》,写实的叙事性又好像回来了,安南随母亲回原乡去了,可到底不是如《老爸关云短》那么肖真,小说最末一句:“安南站起身的时候已经长成现在这么高了。”这可不是一个巨型魔术吗!而那一路上的水汽朦胧、烟雾弥漫,更是一个大幻术,将虚和实混淆互换,这就是安南的原乡,一个大谜语。
      
      《日历日历挂在墙壁》跨越安南的旅程,直接到了过往的日子,时间隧道是魔术中连接真实与骗局的机关。这个旧式家庭的老故事里,我最留心的是那个“冯冯”,她就像那类灵异故事中的人偶,一张永不长大的娃娃脸,没有意志,却又无所不达,时不时地作祟,但等阿童来到,便附上肉体,嵌入长幼尊卑的排序。可那阿童,难免罩了冯冯的魅,而且会洇染,带了一大族人都变得飘忽不定了……
      
        
      每个故事都有一种不完整性,就是说在事情的某一部位呈出遮蔽的状态,比如《孤岛之夜》,女主人公到底也没听清楚周伟属于哪个党,支持对象是谁,我们都知道,就她不知道;《魔术时刻》里那一对男女也是身世模糊;《倒影小维》呢,真是只看见倒影,小维的命运,就像小说里说的,“经过他们这样错乱的打岔”,余下的是印象的碎片,不知以什么原则来组合它。事情总是呈出一个缺口,但这缺口不是那缺口,而更像一个通道,通向另一条路径。就像魔术师的诡计,将要你看的给你看,不要你看的蒙蔽起来,就像《候鸟顾同》里那只“二分之一”鸟,先听见声音,再看见它,随后呢,事情又变得可疑,出现的是同一只鸟吗?《老爸关云短》,事情还原到自然状态,不由小说家操纵,可还是隐匿着罅隙,比如老爸教“我”游泳,问道:“在你的身体和水之间,是什么?”再比如那原乡的树种,桦树干上的眼睛,“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深邃的生命内里”——可以视作一种修辞法,亦可以归作风格,含蓄,而我宁可以为这是一条秘密通道,通向另一个,俗话叫作“形而上”的所在;《以上情节》整个故事都是在虚实间来回进出,却又假作真时真亦假,是以那一条说明揭露的:“以上情节纯属虚构”;《使者》里的同行者小洁,没头没尾的故事,莫测的性格,看不见路数的前途,是要人猜的谜底,谜面是什么?又是一个大缺口和大断裂:“安南站起身的时候已经长成现在这么高了。”《日历日历挂在墙壁》,臆想的冯冯和实体的阿童之间,潜在未明的昏暗……没错,那遮蔽住不让我们看见,被魔术的机关锁住了的,是什么样的真相?
      
      首先必须要找到那把开锁的钥匙,遍地搜索,事情颇有些类似《以上情节》,“以上情节纯属虚构”这一条说明如今不再出现在片头和片尾,于是,“有一条裂缝分明缝合起来”,可是,再精明的手艺人,总也不免留下一个接头,陶土坯子在转轮上转啊转,那收梢的一点转进均匀的螺旋纹里,到底有那么个针尖般的线头。每一个魔术时刻,都会有蛛丝马迹,或者一个动作,或者一件器物,抑或是一个背景,暗露端倪——《孤岛之夜》里的龙舌兰酒,喝法是“左手虎口洒了细盐,就是柠檬片”;《魔术时刻》,没商量的,就是摩天轮;《倒影小维》中的家族旧照片;《候鸟顾同》里的“二分之一”;《老爸关云短》是什么呢?写实的自然状态似乎将一切隐喻都排除出局,或者是《三国》故事?或者暂时没有,略过去再说;《以上情节》是电影;《使者》里,是那个旧地名“晴隆”;《日历日历挂在墙壁》是冯冯……回过头去检索一遍,都对得上,惟有《老爸关云短》不那么贴切,《三国》故事砌在整个讲述中,是老爸心事的借题,作为隐喻缺乏一定的孤立性,换一个说法,故事太完整了,没有先前说的那个缺口——就这个结捋不平伏,然而,不期然间,却有了惊天发现,原来,原来,《老爸关云短》本身就是一个大隐喻,是《魔术时刻》的暗扣,魔术的机关就在魔术内部,钥匙就在锁里,这是变幻的原则!于是,豁然间,谜语全都解开。所有那些缺口,全被这一个大缺口收复了。
      
      在那倾城倾恋、摩天轮的苟欢、旧照片的魅影、倒错又倒错的情欲、电影的光影交互、雾蒙蒙雨蒙蒙的晴隆、日历上的纪实与虚构……其实都来自于那个命运的深渊中——距离原乡越来越远的归程,追溯往昔越来越近的去路,鬼附身的前生,见光死的后世,徒劳无益的往返,无处归向的爱、义、恩、怨、愁!可是,谁知道呢?也许我解的只是我的阅读的谜,在伟贞那里,还存着一个她的书写的谜,决不让外人接近、触碰、释解、破译,我们只能看和想象,却无法为它命名。■
      
      王安忆
      《东方早报·书评周刊》2011.6.19
      
      
  •   她的狼狗时光的定义好简洁
    我找到了完整版的
    太阳西沉,从屋檐投下忧郁的影子的那片刻,
    万物的轮廓变得朦胧恍惚。
    人无法分辨,从远处朝自己走来的那个身影,
    到底是自己抚养的忠实爱犬,还是一头来捕杀猎物的狼。
    在这个时间里,善与恶的界线变得模糊,融化成了一片夕阳的血红。
  •   @悠飏
    我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名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