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严迪昌 页数:9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第一部颇具规模的清诗详史。全书分四编二十四章,百余万字。该书对有清代的诗歌作全面系统的梳理、评价和总结,侧重于作者群体的心态分析,迪于是派比较分析。全书资料翔实,论述严谨,规模较大,为清史研究方面占领制高点的学术成果。
书籍目录
上 册
绪论之一 清诗的价值和认识的克服
绪论之二 清诗的嬗变特点——“朝”、“野”离立之势
绪论之三 黑暗的王朝与迷乱的诗坛——晚明诗史述论
第一编 风云激荡中的心灵历程(上) 遗民诗界
引言
第一章 宁镇?淮扬遗民诗群
第一节 白门遗老
第二节 “徐州二遗民”与“望社”诗群
第三节 吴嘉纪与维扬、京口遗民诗群?兼论“布衣诗”
第二章 以方文、钱秉镫为代表的皖江遗民诗人——兼说地域文化世族
第一节 真气淋漓的方文的诗?附说方氏族群
第二节钱秉镫及其他
第三章 喋血于山岭海涯的两浙遗民诗群
第一节 浙东遗民诗群
第二节浙西遗民诗群
第四章 顾炎武与吴中、秦晋遗民诗人网络——兼说遗民诗僧
第一节吴中遗民诗人网络
第二节 遗民诗界南北网络的沟通人——顾炎武论
第三节 傅山及秦晋诗群?附论河朔诗群
第五章 “交广从来是楚乡”——湘粤遗民诗界
第一节 鹃泣猿啼不胜悲的王夫之
第二节 慷慨任气屈大均
第三节 遗民诗界殿军陈恭尹
第二编 风云激荡中的心灵历程(下)清初诗坛
引言
第一章 江东三大家
第一节 钱谦益与龚鼎孳
第二节 吴伟业及“娄东诗群”
第二章 “绝世风流润太平”的王士禛
第一节 诗界“开国宗臣”的认识意义
第二节 时代与个人双向选择中的王士禛
第三节 王士稹主盟诗界的时间考辨
第四节 “神韵说”形成过程与审美内涵
第五节 王士禛的诗歌创作成就
第六节 “王门弟子”论略
第三章 朱彝尊的诗及其诗学观
第一节 朱彝尊的诗歌生涯和诗学观
第二节 朱彝尊的诗歌成就
第四章 “南施北宋”和开府江南的宋荦
第一节 悲怆沉慨的宋琬诗
第二节 清醇老苍的施闰章 诗
第三节 宋荦述说?附邵长蘅与“江左十五子”
第五章 查慎行论
第一节“浙派”辨
第二节 查慎行诗文化心态的构成
第三节 《敬业堂诗集》的诗史意义
第四节 查慎行的诗歌风格辨
第五节 附说吴之振
第六章 赵执信论
第一节 齐鲁与江南诗文化的消长以及赵执信的时代契机
第二节 赵执信诗学观形成过程及其诗界
第一节“浙派”辨
第二节 查慎行诗文化心态的构成
第三节 《敬业堂诗集》的诗史意义
第四节 查慎行的诗歌风格辨
第五节 附说吴之振
第六章 赵执信论
第一节 齐鲁与江南诗文化的消长以及赵执信的时代契机
第二节 赵执信诗学观形成过程及其诗界“权在匹夫”之争的时间考辨
第三节 赵执信“越轶山左门庭”的诗学观
第四节 赵执信诗创作成就
下 册
第三编 “升平盛世”的哀乐心声:清中叶朝野诗坛
引言(附“文字狱案表”、“乾嘉诗坛达官行年表”、“分类表”)
第一章 耆儒晚遇的沈德潜
第一节 沈德潜的诗歌生涯及其“时世”契机
第二节 叶燮《原诗》与沈德潜“格调说”异同辨
第三节 沈德潜的诗?“吴中七子”?毕沅?曾燠
第二章 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第一节 “肌理说”的文化机制(附说“试帖诗”)
第二节 翁方纲的诗学观及其诗作
第三节 附论——从李文藻、桂馥到阮元
第三章 袁枚论
第一节 “袁枚现象”的诗史意义
第二节 “袁枚现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构成过程?附表四种
第三节 袁枚文化意识对名教纲常的叛离性
第四节 袁枚的诗史贡献
第五节 袁枚诗的成就
第四章 乾嘉诗人谱(上)
第一节 屈复
第二节 画人诗举要
第三节 “一卷怪石”胡天游
第五章 八旗诗人史略
第一节 “辽东三老”、“三布衣”举要
第二节 宗室诗人中的“篱外寒花”群
第三节 铁保与法式善
第六章 乾嘉时期地域诗派诗群巡视
第一节 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
第二节 钱载与“秀水派”
第三节 高密诗派述略
第四节 岭南诗群
第五节 洪亮吉与常州诗群述略
第七章 乾嘉诗人谱(下)
第一节 赵翼的诗史观及其创作成就
第二节 蒋士铨的诗及其与袁枚的关系
第三节 王文治、李调元述略
第四节 “性灵”后劲张问陶
第八章 黄仲则论
第一节 凄怆的心魂
第二节 《两当轩诗》的认识意义
第三节 《两当轩诗》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黄仲则诗文化渊源辨
第四编 风雨飘摇时的苍茫心态——晚近诗潮
引言
第一章 昏沉时世中的悲怆诗群
第一节 王昙的“杀花”之哭
第二节 孙原湘的“自救”诗心
第三节 “郁怒”的舒位《瓶水斋诗》
第四节 郭鏖的诗风及其诗学观?兼辨姚鼐的“桐城诗法”
第五节 彭兆荪的幽愤诗情
第二章 “一箫一剑平生意”的龚自珍
第一节 龚自珍的诗史地位?兼说“清代诗史”与“近代诗歌”的叠合关系
第二节 龚自珍诗的“箫心剑气”及其以“完”论诗
第三节 附论汤鹏与魏源
第三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忧愤心史
第一节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及张际亮、朱琦等的爱国诗篇
第二节 贝青乔的《半行庵诗存》和《咄咄吟》
第三节 从姚燮到张维屏
第四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幽苦诗心
第一节 进退失据的心灵——陆嵩、李映禁诗例说
第二节 郑珍的离乱心歌
第三节 金和的“秋蟪”之唱
第四节 江涅的“风兰”心音
第五章 结篇 诗史帘幕的双向垂落——“同光体”与“诗界革命”
重要参考书目
后记
后记之二
章节摘录
与万寿祺齐名的阎尔梅,是诗史上不多见的奇杰之士。作为遗民,他在东南残明政权相继覆败之际,依然僧服跋涉于关河间,多次直接介入抗清义军的作战行动,义无反顾,虽九死而无悔;作为诗人,阎尔梅横放杰出,骋情而歌,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体的个性自由度,不受传习成见所羁縻。所以,如果说万寿祺多少表呈为狷士的愤郁内敛,那么,阎氏则以狂者进取形象,始终显得激越难安。因而,《隰西草堂诗》犹若夜笛横吹,凄楚清怆,《白耷山人诗》则殆如羯鼓劲擂,悲慨健举。阎尔梅(1603-1679),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徐州沛县人氏。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今存《诗集》十卷、《文集》二卷,均系其晚年删芟自定,过于违碍的文字虽已大量汰去,但仍锋锐时见。阎氏早年为复社骨干,有志于用世。当李白成、张献忠军队横扫苏、豫、皖交界地带时,他与几乎所有的封建士子一样,站在对立面,并参与过对抗农民武装的军事活动,后来携眷属避居淮安。甲申国变后,阎尔梅投依史可法军幕,策动史帅移师淮徐,以主动挺进冀、鲁间。史氏不听,他遂返回沛县,“破产养士”,在微山湖畔组织抗清武装,事败,开始流亡生涯。顺治四年(1647),山东榆园军起义,阎氏为谋士之一,旋人河南游说地方武装,以图策应山左。又兵败,逃亡人嵩山少林寺,复潜回淮安,再次北人京师,寓于真空寺,时已改僧服,称蹈东和尚。顺治九年(1652)牵涉榆园军案狱被捕,囚于济南,经斡旋释回;顺治十二年再次遭通缉,从此再度亡命南北近十年,足迹遍及十数省,直到康熙四年(1665)其狱事始缓解。此后或偶还乡里,或侨居淮安,均短期,迨七十岁时始结束飘游四方的生活。
编辑推荐
《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清诗史(套装上下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