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婚启事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陈玉慧  页数:265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祝你们幸福  二十年了。  要为这新版《征婚启事》写点东西,倒像是在追忆流水时光,二十年,弹指之间。二十年前,我突发奇想,在报纸启事栏刊登广告,开始一场报导式的无形剧场。  无形剧场(Invisible Theatre)是我在巴黎学戏剧的年代相当着迷的一种戏剧呈现,由巴西剧场家波尔(Augusto Boal)所褐橥的一种剧场形式。上世纪七十年代,波尔在阿根廷作实验演出,给一些没有机会到剧院看戏的人一场震撼教育。  表现戏剧的人不一定站在台上,参与戏剧的人也不一定坐在台下,戏剧文本也不一定非得先有剧本台词不可。甚至可以没有导演和灯光。  当年,我正是与一百多位征婚者演出了一场无形剧,而演员的共通点便是寂寞单身。《征婚启事》是台湾第一出无形剧场。  而征婚之后二十年,我最有兴趣知道的是:那些当年征婚的人都在做什么?都到哪里去了?  而我又在做什么?到哪里去了?  我去了德国,结婚,定居于南德慕尼黑,过起家居生活,结束流浪生涯。在这之前,我似乎总是像中国武侠小说里的拜师求艺之人,习于走动,游牧,迁移。这二十年,我勤于写作,我成为作者,坐着。  我告别剧场,重拾新闻报导。我写了几本小说,去了数十个国家,访问了元首或者菁英,去了战争现场,做了不少专题,见了无数的人,看过无数的事。  唯一没做的是生育孩子。  我生了场病,或许是心病。陷入那折磨人的苦痛,我曾经痛不欲生,成天和M到各地寻求名医。他们没医好我,他们之中有人告诉我:你没有病,你应该去跳舞。还有人告诉M:她是花朵的话,你便是花架,你这么溺爱此人,你使她生病。  我们在东德小镇上寻找一家怪医生诊所,我们开车去丹麦边境拜访一名骨科医生,我们坐在柏林一位名医的办公桌前听他慢条斯理地说话。  我们从一栋房子搬到另外一栋。从城市搬到湖边,又从湖边搬回城市。我以为是房子的问题,殊不知那是心理的问题。我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我无法满意,就算到了天堂也不会满意。我不但对自己,也对他人,对生活,总希冀着一种改善之感,我无法忍受不完整。  我从意识流走回叙事。我从散文走向小说。我从喃喃自语走到具体篇章。  有一天,我不再病了。  先是慢跑,再是北欧式行走(Nordic walking),然后是瑜珈和普拉提(Pilates),最后是气功和静坐。  我遇见许多老师,有的教我一招半式,有的教我人生大道理,大部分来了又走了。他们让我明白,我只能是自己的老师。我拥有的本性应该与佛陀一样。所以,如佛所昭示,如果我还在街上遇见佛陀,我应当场杀死他。  这二十年,我离开人群又回到人群,离开剧场又回到剧场。  离开虚无,回到圆融。  我本来不喜欢温柔,又逐渐学会温柔。  这二十年使我明白:生活果真便是戏剧,小说便是虚构的人生。你想像你的人生如何,你的人生便如何。欢乐也好,痛苦也罢,一切因幻念而生,也因幻灭而灭。  我已不是过去那个陈玉慧了。  这二十年来,征婚这件事也发生很多变化,这个人类古老行为,已从报纸征婚栏转向网络。而在e时代,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念更动,隐私权肖像权的观念也与时俱新,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事件不断发生,相对之下,《征婚启事》便显得单纯无奇。  必须说的是,我的无形剧场之书,本来应有五本。当年,我有五个与社会仪式或行为息息相关的创作概念,征婚只是第一个。但在征婚之后,敏感和隐居的个性使我很快地从这个创作题材上撤退了下来。  所以,《征婚启事》成为我的创作生涯中最独特的一本书,也成为我的遗忘书。  我喜欢这本书,亦不喜欢这本书。  还记得吗,《征婚启事》被屏风表演班改编成舞台剧多么卖座?还记得吗,被陈国富改编成电影又在影展上得了多少奖?事隔二十年,此书不断再版,早已是畅销书。  如今,华人社会以征婚为题的戏剧或电影有好几个,《征婚启事》一本小书的影响力之大,令我惊讶。必须说,人人都可以征婚,人人也可以借征婚为题,但是,《征婚启事》作为原创故事,是第一本。  二十年之后,征婚一事逐渐在现代社会上消失的此时,读者究竟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什么?  我自己又看到了什么?说来有趣,我看到婚姻制度的矛盾,我还看到当年台湾社会里的伪善,以及许多边缘人物求生存的悲哀。  而人生正因有了悲哀,所以当幸福来临时,就更值得珍惜。  我在这里祝福当年所有的征婚者。  我祝你们幸福。  我祝所有仍然想征婚的人幸福。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五日

内容概要

  《征婚启事》是一部传奇。如果改编的电影或戏剧都成功地为观众带来笑声,那么这部原型小说将使读者重新认识那群孤独、悲伤、诚实而又惆怅的都市灵魂以及追婚者的诡谲容颜。  二十年来,《征婚启事》始终是一部传奇。先后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产生轰动效应。改编舞台剧于一九九三年由台湾屏风表演班推出后,创下观众人数最多的记录,不但受邀赴美国纽约及洛杉矶等地演出,而且至今仍在上演;改编电影《征婚启事》荣获一九九九年第四十四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更成为电影《非诚勿扰》的灵感与原始创意之源。

作者简介

  陈玉慧,她被称作台湾的“世界之窗”,身兼作家、导演、编剧、新闻特派员。连续三年获台湾《联合报》最高荣誉特别贡献奖,曾获台湾最高文学奖项“金典奖”及香港“红楼梦文学奖”评审奖。作品翻译成多国文字,被德国著名作家Tilman Spengler誉为“德国文坛最值得期待的中国作家”,德国ARD电视台读书节目Dmckfrisch专辑报导。作为德国《南德日报》及法国《法兰克福广讯报》撰稿人,她探访众多国际精英和政治领袖,深刻、多元的文化视野独具一格。她的小说极具文体风格,既有书写海峡两岸宏阔历史的《海神家族》,也有深层自我精神分析的惊悚推理之作《书迷》。小说之外,她也极擅长散文创作,被国际艺术家林怀民誉为“华文界最动人的散文家”。

书籍目录

我祝你们幸福陈玉慧Vs马家辉:听别人的故事,多好玩陈玉慧VS梁文道:大家还是很寂寞,很边缘第一个男人第二个男人第三个男人第四个男人第五个男人第六个男人第七个男人第八个男人第九个男人第十个男人第十一个男人第十二个男人第十三个男人第十四个男人第十五个男人第十六个男人第十七个男人第十八个男人第十九个男人第二十个男人第二十一个男人第二十二个男人第二十三个男人第二十四个男人第二十五个男人第二十六个男人第二十七个男人第二十八个男人第二十九个男人第三十个男人第三十一个男人第三十二个男人第三十三个男人第三十四个男人第三十五个男人第三十六个男人第三十七个男人第三十八个男人第三十九个男人第四十个男人第四十一个男人第四十二个男人我想了解男人陈玉慧访谈录

章节摘录

  “很介意外表吗?”他问我。我说:“也许吧!你不介意外表吗?”  我们见面之后,他说我,外貌普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这使我感到些微不悦,不悦的原因可能包括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我对他也有一样的看法。  我们在重庆北路的路边见面,我约他出来看明华园歌仔戏露天演出《真命天子》。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明华园,从小到大也没看过歌仔戏。我很惊讶,歌仔戏不是乡下最常见的文娱活动吗?他说他没兴趣,很小就向往都市,觉得看歌仔戏“很落伍”。他对我才感到惊讶呢!居然会喜欢看歌仔戏!  不过,为了见我一面,他倒可以放弃己见。  那天是年节将至的微雨天,我们都没带伞,坐在锣鼓喧天的舞台前,他买来几份鸡翅膀和烤鱿鱼。我说不想吃,他坚持请客。我的眼睛注视舞台上的演出,心里在想:我比电话上更不喜欢他了。为什么?  早先,他屡次提议见面,我总是说会去证券公司找他。我想去证券公司见识见识,因为没去过。他告诉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找到他,只要找服务台的第三号,然后说:先生,我要开户。这样他就知道是我,这是我们两人的密码。我喜欢这主意,这个密码。在大都会的台北,在人群涌动的证券公司,我只要说出密码,就会有一个男人注意到我。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在春节重读这本书,真的感觉好特别。一方面恍如隔世,另一方面又好有当代的感觉。当下的时代,貌似跟二十年前很不一样,但其实不是,大家还是很寂寞,很边缘。”  ——梁文道  “一夫一妻是谁呀?亚当夏娃。接下来呢?……假如整个社会的生产形态和经济体系都改变了,也强调多元化了,婚姻制度便会有大的革命来临。这要等待大家跳出来,等待陈玉慧跳出来。”  ——马家辉

编辑推荐

  刘若英《征婚启事》原著小说!冯小刚《非诚勿扰》原始创意!  梁文道vs陈玉慧vs马家辉,爱情·婚姻,绝赞双对弹。  《征婚启事》,为台湾作家陈玉慧于1989年11月,于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启事后,依据与四十二位男士的征婚经过而写成的著名小说,亦曾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这四十二位男士,从国中毕业到博士学位都有,其职业有报社记者、小学教师、香港侨生,还有黑道人物。有的应征者仅在电话里短短数语,问完作者年龄,即挂断电话失去连系。也有应征者在与作者见面时,道尽其一生的沧桑。当然其中也有色情狂,问到很尖锐性观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征婚启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