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认此身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曾志  页数:4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铁血柔情的女革命家曾志晚年在病榻上以回忆录形式写成的一部自传,也是她有生之年写成的最后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曾志追忆了自己的家世,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自己的婚姻家庭,自己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交往,自己亲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文中朴素直白的叙述将会使我们对?国革命及革命者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至于曾志女儿陶斯亮看完本书后都惊呼:她竟对每一个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

作者简介

曾志(1911-1998),湖南省宜章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最早的红军女战士之一,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陶铸的夫人。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志几乎经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从15岁进入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湘南暴动、上井冈山、驰骋闽东、转战延安、奋战东北……到担任沈阳市委组织部长、广州市委工业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这期间几经磨难,直到1998年逝世。她的一生都前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路上,出生入死,历尽艰险坎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第二章 初涉洪流第三章 经历失败第四章 井冈上下第五章 白区历险第六章 驰骋闽东第七章 千里寻党第八章 武汉重逢第九章 两条战线第十章 宝塔山下第十一章 转战东北第十二章 工业书记第十三章 陶铸落难第十四章 监管插队第十五章 北京“供养”第十六章 耀邦麾下第十七章 照人余光后记附录致母亲淡定的秋色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父亲长年在外读书、做事,与母亲本无感情,加上受新思潮的影响,在长沙花钱娶了个姨娘。她是一个满族人的养女,算不上很漂亮,和父亲结婚时才十五岁,但他们关系融洽,情投意合。然而好景不长,在官场和商场屡遭挫折,郁郁不得志,使父亲像他两个兄弟一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尽管父亲终生一事无成,但他却保住了一个知识分子规规矩矩做事、小心翼翼做人的守则,而这些在贪官污吏充斥的旧中国官场确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家一共四个姐弟,我是长女,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我的大弟昭仁,抗日战争时中山大学撤退到坪石,他进校读了一段时间书。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到武汉进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军工厂下属的职工学校当数学教员。一九五三年他随工厂迁往大连,直到退休。我的妹妹昭德,生下后,母亲为了照顾弟弟,便把她送给别人奶养。养母对她没感情,直到十五六岁才送她去上学。后来嫁给了一个国民党部队的连长,部队开拔去了四川,她就离开了家。我的小弟昭礼,比我小十三四岁。他还算比较幸运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大学时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所就读的广州的一所大学被迫停课,他便回到家乡建立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队伍被编入地方部队,他进入了武汉军政大学深造。毕业后分配到南海舰队司令部的一个俱乐部当主任,是个中尉,工作干得很出色。但是后来在审查历史时,以他在广东的学校读书时是“三青团”骨干为由,将他下放到贵州,在贵阳市手工业局下属的一个工厂当副厂长。后来他得了肺气肿和心脏病,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其实,昭礼这个“三青团”员是在广东上学时,按校方的规定集体加入的,他也不是什么骨干,只是一个小组长罢了,但当时却没有弄清楚。小弟本来很有前途的政治生命,就这样被断送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  ——陶斯亮曾志同志不讳言自己的错误,不因党犯错误而灰心。她一生中始终与党走在胜利的快慰之中,也与党共同走在错误挫折的折磨之中,并与党共同纠正错误。面对革命斗争中的坎坷,能泰然自若地度过坎坷而不气馁与却步的,是真正了不起的“普通人”: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磨而不磷。  ——曾志一生的战友、原河北省省委书记李尔重《曾志回忆录》一书传主自始至终活跃在其丈夫之前,而不是阴影下。  ——网友留言作者以一个独特细腻的女性视角,以自己的生活为线索,把我党领导人的生活予以具体场景化。传主一生的经历就是不断革命的过程。其实大多数人的精神、肉体、家庭、婚姻都在革命中被燃烧了,在革命后能够幸存下来,并且有能力把自己的经历赤裸裸展现出来的我党高级领导干部,真是很少见。这本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摘自网络一博客刚听说陶铸夫人曾志的回忆录稿子时,很不以为然,心想:应该又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应试文章”吧。但看了几章后,便爱不释手,竟然一口气读完了,心灵深受洗礼。这是一本对人生、对智慧有很强启迪性的书。作者第一线接触当时许多的重要人物,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提供了众多大事件的第一手史料。生动描绘在特殊年代里,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考验,生活的真实与残酷,革命者的意志,作为女人的情怀,一个女人承担起我们现在不可想象的各种重担。读罢此书,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什么是坚强”!相信本书对于我们这些80后读者也将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责编手记

编辑推荐

《百战归来认此身:曾志回忆录》:中共早期女革命家在党内七十年的传奇经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百战归来认此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感到读得过快了一点。准备再读一次,仔细想一想。可以从几方面来看这本书。首先,文字,几改稿了,流畅易读,轻重得当,娓娓道来风。整体大概二十来万字。第二,史料,职业女革命家很少,有条件写出来的更为寥寥。角度重要,因角度不同,记忆深刻的除大事外有旧事,旧事细腻。感性的,真挚、真实、不回避、珍贵。三、有所了解(还不敢称理解),当时的革命者,革命,确应是她描述的那一种,此书有99年版,叫做《一个革命的幸存者》,陶斯亮说母亲有很强的幸存者情结,实无夸大。战争的幸存者,斗争的幸存者,感到复杂和沉重,不可说,感到自身的浅薄。有人说无人性。我们真的了解什么是当时的革命?革命就是党性,不讨论人性。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忠贞,绝对的奋斗,绝对的奉献。四、底线。个人得失不要计较,原则问题不能妥协。五、做人。怎么做人,怎么对待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六、信仰。宗教,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什么是人民的救赎?当时确感找到了,真理在握,信心十足,可为大同赴死而不惜。人类似乎是亟需信仰,渴求最大的价值表现,只是这一轮不知如何评价。乌托邦没有实现是否就没有意义。
      
  •   有些道理没文化的人不会懂的。
    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甘地
  •   不好意思啊,很久没有上来,没看到您的回复。您的第一句话我没有看懂,第二句话看懂了,却不理解,能不能请您说的详细一点儿?谢谢您。
  •   我的意思是,没有宗教修养的人不懂得什么东西是最有价值、最值得珍惜的。而甘地的话,则更难做到了。
  •   第二句话很好理解啊,在宜章杀那么多人,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自由解放吗?这个手段对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