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叶至诚 页数:4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至诚六种》为编辑家叶至诚的散文、随笔全集。 《至诚六种》共六辑,分别为《自嘲集》、《拾遗集》、《探求集》、《忆儿时》、《记双亲》、《学步集》,凝结了他一生的全部心血笔墨。叶至诚以平实、温和的笔调写人叙事,《关于父亲》、《父亲给我的最后一封信》等篇章写的是作为慈父的叶圣陶;《追念母亲》追忆父母的鹣鲽情深;回忆友人之作《记锡琛先生》、《几如兄弟的交情》、《方之的死》、《老陆的苦》等篇篇催人泪下;《漫忆大字报》、《如是我闻》等文以冷静的笔调记叙了文革期间一些匪夷所思的轶事;《忆儿时》一辑中既有轻松温暖的小品文,如《罗家碾小景》,也有《最后一班难民车》、《重记乐山遇炸》等记叙抗日战争阴霾下随家人仓皇逃难的场景。
作者简介
叶至诚,作家,资深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江苏苏州人。16岁起跟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开始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年与兄至善、姐至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花萼》,1945年又出版了第二本散文小说合集《三叶》。1944年辍学,进开明书店当职员,1947年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先后在演员班和研究班肄业。1948年赴苏北地区加入文工团。1952年起先后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江苏省文化局戏曲编审室、江苏省文联文学创作委员会任干事、秘书、副主任等职。1957年反右期间,因参与“探求者”文学社,被下放劳动。1959调南京市文化局,1962#:调江苏省锡剧团任编剧。1979年获得平反,调回江苏省文联,任《雨花》杂志社副主编,1984年起任主编,为该刊开拓新局面做出较大贡献,1988年获中国作协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著有现代锡剧剧本《走上新路》(合编),根据传统锡剧折子戏整理改编的《拔兰花》,少儿作品《没有完的赛跑》,散文集《倒霉的橄榄核》,散文小说集《未必佳集》(合著)等。
书籍目录
自嘲集至诚小传儿时我的长寿观戒烟又说戒烟再说戒烟公共车站上的遐想四起三落生活在名人间却话廿六新婚时提名杂记着肉搔痒吃河豚酣醉拾遗集烦难和容易漫忆大字报记锡?先生笔记一札拾遗对话录如是我闻人和动物几如兄弟的交情荧惑星他俩剧坛轶事关于《啥人养活仔啥人》的创作经过和流传情况探求集“探求者”的话假如我是一个作家重返《雨花》小记忆方之方之的死方之和他的语言迟开的蔷薇跟外国人谈高晓声老陆的“苦”回声谷梦的梦“表现我”有罪?关于“表现我”的通信忆儿时倒霉的橄榄核伤寒?育老师猩红热和省三的裤子最后一列难民车我的绰号叫阿拉木父亲日记里我的一件往事重记乐山遇炸罗家碾小景(未完稿)记双亲跟父亲学写冒名二则父亲醉酒关于父亲父亲给我的最后一封信几件小事跟父亲一起去用直追念母亲青石弄故居情寄《望江南》学步集集邮我与游泳班图书馆宣传看书买书Fu鱼成都农家的春天拉路车的山上人川江里弄船的学校后面的小河驴背?“火”我们的级会
章节摘录
好些人都说我会长寿,说得有鼻子有眼,丝毫不容怀疑。 “你家老先生活了九十四,你少得了吗!”这是从遗传基因上找到的根据。 “你成天乐乐呵呵,很少烦恼,哪能不长寿呢!”这是从我性格本身找到的根据。 要是正如这些位好心的朋友所说,我能活过七十八十九十,那自然很好,只是——我不得不写下这两个字,倘若没有这一转折,我这篇文字就写不下去了,不仅我这篇文字写不下去,其实,世界上不知有多少花团锦簇,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都是在“只是”、“就是”、“但是”、“可是”一类的转折之下引出来的,《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便是一例。 说到遗传基因,我父亲在他《略述我的健康情况》一文中列举了四位年逾“古稀”的先辈;我只见到了祖母一人,是九十六岁去世的。-祖?和父亲长寿,做小辈的当然高兴。然而,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年人的许多苦处。祖母在八十前后,手脚就很不灵便了,过了九十,所谓起身睡觉,无非是从床上移到椅子上,从椅子上移到床上而已;为了防止她久坐生疮,家里特地买了个汽圈垫,给她垫在椅子上;最后还是由于血脉不和,生了“瘩背”(即背痈),才医治无效的。末了几年,她已经分不清幻觉和真事,梦境和现实:浑身骨头痛,就埋怨家里人打了她;虽然隔了二三十年,逃难留下的印象依旧未曾泯灭,总在诉说,她这么大岁数了,还要逼着她翻墙头,上屋顶;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脾气?来越教人无法理解,也越来越大,不定哪天发一场无名火,弄得阖家不欢。父亲到去世前一天,神志始终十分清晰,正因为神志清晰,对于老年的寂寞,父亲感受得特别深切。最可遗憾的是:母亲在五七年初就病故了。母亲去世之后,父亲写了首五律悼亡诗,其中有这样两句:“永劫君孤往,余年我独支。”而这“独支”的“余年”竟达三十个春秋,在三十个春秋里,每逢三月二日,父亲的日记上必有“墨(父亲对母亲的昵称)亡(若干)周年矣”的字样。所好父亲有他“多活几年,多做些事”和对生活始终“未厌”的人生观,前面三分之二的日子过得依旧充实。然而,渐渐地,渐渐地,父亲的视力和听力越来越衰退了,终于老花镜加放大镜也无法再看,不得不与书报绝缘,国产的和进口的助听器都不再起作用,不得不放弃了许多年来每早必听的中央台新闻和北京报纸摘要节目;行动也不便了,坐下站起,多半要人扶着,上下台阶,更是离了别人不行。八六年,父亲生病,我上北京去医院看他,父亲对我抱怨说:“我这是坐的高级监牢。”随即又加了一句:“回到八条(父亲在北京住东四八条),也一样。”听了父亲的抱怨,不由我不想:“要是母亲还在,那该好得多呀!” 鉴于祖母和父亲老年的许多苦处,在朋友们说到我会长寿的时候,我心里就出现了若干附带条件:首先是要夫妻同在,其次是要神志清晰,至于视力、听力等各种机能,不能要求毫不减退,希望能够维持可以生活自理的水平;总括起来,只有四个字,叫做“健康第一”。倘若老夫老妻都健康的话,那么究竟能活多久,且由它“摸着石子过河”,活到哪一天,就算哪一天吧。否则,别看我现在乐乐呵呵,似乎没有多少烦恼,到时候烦恼自然会找我来的。 我戒过一回烟。戒得挺干脆,挺坚决。 那时候我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根本不上卫生所。没有医生对我说过:“如果你还想活几年,可不能再抽烟了!”再说,生活费已经有所增加,尽管不很宽裕,每天花两毛六分钱买一包“阿尔巴尼亚”也并不困难,甚至还可以备一包“大前门”在家里,请一请偶尔上门的抽烟朋友,自己也陪着抽上一两支。我的戒烟既不是为了活命,也不是为了节约,只是出于一个信念:我想,既然自己各方面都在进行改造,而且事实证明,各方面都是可以改造?,难道这点儿嗜好,这点儿恶习就改造不了吗?这么一想,信心也就来了,说不抽就不抽,我把剩下的大半包“阿尔巴尼亚”随手送了人,第二天没有再买,也没有把省下的两毛六分钱买糖果或者别的零食来做烟瘾发作时候的代用品。 开头几天,常常有《醉打山门》那出戏里鲁智深说的“嘴里淡出鸟来”那种感觉,我用起意当时的信念作为武器,挺了过来。每取得一次胜利,便给我带来一阵喜悦,也增添了我的一分信心。渐渐地我对烟开始感到厌恶,闻着常用的毛巾上一股子残留的烟味也觉得有点儿骚臭。我?自想:这也证明了“干什么都得带着感情”的说法确有道理。十天,二十天,一个月,两个月,我照样劳动,照样学习,并不感到生活里缺少了什么。再说得具体一点,那一段时间原是我成年以后最悠闲最轻松的日子,心里一无冀求,每晚呼呼一觉;有时候看着手臂、大腿和小腿上那微黑发亮的肤色,粗壮结实的肌肉,自己也感到惊讶,颇有点儿傲然自得;这一来又加上喉头清爽,无咳无痰,呼吸顺畅,不闷不喘,我简直觉得已经在脱胎换骨了。 过了一些时候,我得到通知让我参加一个剧组去搞创作。“不再执笔”也是我进行改造的内容之一,实行了六七年了。乍得到通知不免吃惊,接着就想,这是对我的信任,对我的鼓励,对我的考验,对我的鞭策,于是欣欣然报到。经过体验生活、集体讨论、领导点头那一套必要的手续,才开始写第一稿,我完全没有想到,公推出来的执笔人竟会是我,居然是我。 卓别林的《大独裁者》里有这样一个场面:一群犹太人在一起,推举谁去刺杀那个想要绝灭犹太人种的大独裁者。推举的方法类似抓阄,各人面前放一块点心,谁的点心里有一枚硬币,就该谁去执行共同决议的拯救民族的任务。卓别林扮演?理发师在自己那块点心里发现了硬币;他当然爱自己的民族,却缺少杀人的勇气,只好不声不响地把那枚硬币吞进了肚里……我不像犹太理发师那样胆怯,我明白自己的责任,尽管这任务没有拯救民族那样伟大,却也包含了与之相仿的意义。我于是把这一次执笔当作我文字生涯的新的起点。 当天晚上,妻先睡了,我独自坐在灯下。桌上整齐简单,左边一盏台灯,右边薄薄一叠书,对面一只座钟,面前厚厚一叠稿纸,没有从前写作时候必有的火柴、烟灰缸之类。P8-11
媒体关注与评论
父亲非常热爱写作,这是他一生的志向。 父亲有很好的写作基础,少年时就出手不凡。 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痛痛快怏地写出一大堆东西。 父亲为文和为人一样,都很至诚,都是用心血筑成。 ——叶兆言
编辑推荐
《至诚六种》为编辑家叶至诚的散文、随笔全集,共六辑。 叶至诚的文字,也与其为人一样,至真至诚。其子叶兆言在序中说,“父亲有很好的写作基础,少年时就出手不凡。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痛痛快快地写出一大堆东西。父亲为文和为人一样,都很至诚,都是用心血筑成。”作家冰心曾写文章《介绍一篇好散文——读叶至诚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其中说到这篇散文得到她心弦上“最震响的共鸣”;而汪曾祺则曾赞叶至诚文字“干净”,“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