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席慕容  页数:31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代散文大家,文坛重量级作家席慕容最新散文集。    在这个忘却诗歌和书信的年代,席慕蓉的书一如一位时时陪伴身边的好友。她那优美动人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时刻,看到感人的情怀,看到生命流转中,那些更幽微更辽远的牵连。

作者简介

席慕蓉,祖籍内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1968年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1987年台湾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曾在国内外举行十余次个人画展。出版有诗集、画册、散文集及选本等五十余种。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油画及素描专职教授。现为专业画家,并为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宁夏大学、南通工学院及呼伦贝尔学院五校的名誉(或客座)教授。亦是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

书籍目录

白垩纪——代序辑一  短歌 琴声 邂逅 偶遇 画笔 孕妇 伴侣 哀伤的时代  冬日的午后 麻叶绣球 短歌 小笔记  之一 小笔记  之二 信仰 晓风 秋天的晚上 李安 小笔记  之三 小笔记  之四 主客易位 别离 小笔记  之五 仰望 丝 诱惑 阴山下 草原骗局 洛阳李家营辑二  关于挥霍 关于挥霍 追寻之歌 如花的绽放 线索 舞者·阿月 初老 诗人与写诗的人 寄友人书 秋月 谢函 玫瑰的灰烬 相见不恨晚 太平洋诗歌节辑三  真相 有一首诗 天穹低处尽吾乡 记忆广场  真相 寻找鲍尔吉 暗伤 重返湾仔 古蜀三日行 一生的专注 真实的人生 圣诞夜 一如天唱辑四  春日行 春日行辑五  刻痕无题  神圣的人 诺门罕战争 曼德拉山岩画 阙特勤碑 刻痕 泉眼 时与光  回音之地(一) 回音之地(二)附录 长城之外的草香  鲍尔吉·原野 读书记  陈丹燕

章节摘录

  读书记  ·陈丹燕  克莱姆斯河岸上,有一段很热闹的地方。过了码头,过了桥,就开始安静下来。土路上,一路长着像科罗油画里面那样高大古典的树,还有高高的野草、野玫瑰。我带了席慕蓉的书到那里去读。写《七里香》时的席慕蓉,是清澈的溪流,在年轻时涓涓地流着。那时我不认识她。等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是奔忙在故乡路上的席慕蓉了。我们见面,总是因为她路过上海到蒙古去,或者上海博物馆展出蒙古的文物,她来看展览。我们见面,总是与她的故乡有关。她这时发现,自己的生命中居然还有一个浩淼的大海。从二十年前我读:“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人,请一定要温柔地待他。”到现在读:“当我停了下来,微笑向天空仰望的时候,有个念头突然出现,‘这里,不就是我少年的父亲曾经仰望过的同样的星空吗?’猝不及防,这念头如利箭一般直射进我的心中,使我终于一个人在旷野里失声痛哭了起来。”我为她感到幸运,不是每个作家都可以遇到溪流,也遇到大海的。  席慕蓉很诚挚,她可以担当得起这样的转变,或者说命运。  一见面,她就是不停地说蒙古,从桌上随便找到~张纸,就画博物馆里蒙古的玉器给我们看,一说到蒙古,她的眼泪就扑扑地往下流,常常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她终于找到了家乡,但是却知道永远都回不到她真正的家乡去了,她妈妈乡愁中的千里松漠已经一棵松树都没有剩下,她爸爸的家已经成了废墟,她心目中肥美的草原其实是风沙滚滚的荒漠。但是她回家,却有族人千里相迎,滚滚黄土坡上,有人端着奶茶,有人带着酒壶,有人为她隆重地穿起蓝色的蒙古长袍,牵着马,有人为了这样的相见泪水涟涟,端着一碗酒,却久久说不出话来。她的家乡这样竭尽全力将她迎人怀中。  记得我曾经要求过,要跟她一起回蒙古去。到底何处是我的家乡?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地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的祖籍对我来说也是陌生的,在上海长大,我一直觉得也许我的家乡是在欧洲的什么地方,但这是荒唐的。有家乡可回的人是怎样回家的,我很好奇,也许还有羡慕,就像小时候看新娘子。记得那时席慕蓉不置可否地向我笑,我才知道自己的要求真过分。那是别人神圣的回乡路啊,是别人的。  在河岸上,有个小码头,是给划船的人用的,石阶一直伸向河中。我将鞋脱了,脚伸到水里,黄昏时的河水很暖和。

编辑推荐

  席慕容,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散文集有《有一首歌》《江山有诗》。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白垩纪》是其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共收文六十多篇,分成五辑,分别是:短歌,关于挥霍,真相,春日行,刻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垩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白垩纪》是当代散文大家,文坛重量级作家席慕容最新散文集。在这个忘却诗歌和书信的年代,席慕蓉的书一如一位时时陪伴身边的好友。她那优美动人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时刻,看到感人的情怀,看到生命流转中,那些更幽微更辽远的牵连。
  •   席慕容的散文,很是喜欢,评晚了
  •   每一句,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每一语,都是作者的似水柔情,读席慕容的散文,收获一份明净,一份唯美
  •   很喜欢席慕容的诗,高中的时候同桌想要席慕容的诗集,当时就送了一本席慕容的诗集给同桌,之后就喜欢上席慕容的诗了。个人觉得是可以收藏的。最后书的质量很好,挺厚的
  •   席慕容的诗好美,没看过是一种损失
  •   散文比诗还好
  •   想买这本书很久了,一直很喜欢席慕容的作品,包装很好,送货速度也快,就是送货员态度不好
  •   席慕容细腻的文字总会让人感动满满
  •   自己一直喜欢席慕蓉的作品,所以见到她的书籍我没有的旧买。喜欢。
  •   喜欢席慕蓉,一直都喜欢她写的书,我佩服她,有才华
  •   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寻求作文提高的方法,其实这本书就就是一个很好的推荐。脱俗的清秀文笔,淡雅中显露出不平凡的简单,确实是一本好书。里面的散文虽不能说惊天动地,却感动无处不在。从简单的事出发,体会生活。
  •   席慕容的诗作适合慢慢品味
  •   席慕容,在我们青春的记忆里是最唯美的。
  •   喜欢席慕容的文风,选了好久这本比较适合我
  •   磁环散文。。。
  •   她的作品像春风一样,沁人心脾,让每一位读者看到自己的内心,学会平静。
  •   图书馆的书丢了,买了本白垩纪补上,新书,舍不得给图书馆啊~!
  •   白垩纪是朋友一直想买的书,到手了她很开心。想念是顺便买的,却发现很喜欢,里面写的很有共鸣
  •   喜欢的作家。
    选择了信任的出版社的版本。
    书收到,破损严重,应该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
  •   这本书出乎意料的白净,简洁,让人舍不得弄脏它。纸质给人一种很复古的感觉,拿起来细细品读,心会安静。尤其是开篇的这句:我所知的,并非我这一声所能言尽。一下子就把人吸入了另一个心境。
  •   还没读。可以
  •   同学说还不错i 蛮好看 的
  •   很喜欢书本封面
  •   纸质很好,印刷很好,封面看起来很舒服,故事很感兴趣,价格不错,又是88折,推荐。当当应多搞这种优惠活动。
  •   此书也就是随便看看的
  •   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席慕容的散文。生活气息浓厚,蕴含深刻的哲理,完全生活化的。不过因为个人喜好偏差,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后面那些政治性偏强的文章,没怎么仔细看。
  •   一直喜欢席慕容,看到有新书就买了下来,看了之后,确实是我喜欢的没有变,只是心中少了当年的那些感动,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呢……
  •   本书都是感悟,要有所经历才能有所体会。和席慕容的诗是一样的~
  •   有时候会思考到自己想过怎么样的生活,忙碌之中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看席慕容的文字填补了我心中的这片空白。
  •   作者不错 价格很贵
  •   讲得就是一个故事
  •   还好,和其他的比有点距离
  •   需要细细品味……提升文学素养~~
  •   数的封皮很好看,柔软,印刷也很不错。只是数的内页有很多都没装订好,很多单页会脱落出来,不方便,容易弄脏。
  •   我以为在诗人,散文家,画家这一串的头衔下,席慕蓉最爱的还是她诗人的身份。因为即便是去写散文,她也心心念念着对于诗作的情怀。
      
    很多人少年时即开始读席慕蓉,很多少年时的人对席慕蓉的文字有着一种感性的迎合,那是一种逝去了就难以追回的感觉,很多年后再读席慕蓉的文字,有的人寻到了一种体味后的升华,有的人染上了时间消磨后的寡淡,然而我并不属于任何之一。
      
    放眼望去,在众多的拥趸里,学生或许是最能感知席慕蓉的读者,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或者刚刚毕业的人,平实而又隽永的文字温暖了每颗感性又纯粹的内心。
      
    很多年前我读三毛,喜欢她文字里的异域风情,很多年后我读简媜,爱上了她文字中的绮丽。这些年来,在台湾作家的浅薄涉猎中,惊讶的发现他们对于散文体的热爱,要有怎样闲适,悠然的生活才能滋生出这样的土壤,而这样的土壤又涌现出了风格各异的散文,随笔作家。除了三毛,简媜,龙应台的大气,舒国治的古典都共同构建起了台湾当代散文的昌盛,当然,这里面席慕蓉也自是不可或缺的,既然读的是《白垩纪》,总要拿出来单独一说的。
      
    我读席慕蓉其实是无感的,不知道是不是过了有感的年纪,也或许是我对散文终归不是那么的热爱,不过究其根源可能还是因为好恶的关系,当我开始沉溺于简媜的浓烈之后,平淡似乎已经难以抓住律动的内心了,所以我说喜爱席慕蓉的人多数尚处于简单纯洁的阅读时期是不无道理的。
      
    平淡并非无味,其实席慕蓉的文字很像兰花,淡雅幽香,只是品得品不得的问题,而那种清澈的深入怕是我这种喜欢复杂文本的人越来越相行甚远的方向,而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读《白垩纪》,都是一些极其司空见惯的琐事和心情,一封书信,几篇日记,一些感想,我以为不足以支撑起文学的殿堂,那些过于流动的,散漫的文字搭建总是让我找不到足够深刻的契合,也许我对于深刻的眷恋就如同席慕蓉对平实的喜爱,进而让我与她的散文向着相反的方向飞奔而去。
      
    不过我会觉得席慕蓉的诗终还是要比她的散文更出色的!
  •   本来以为是诗,结果是散文。。。
    但是席慕容的书还是不错的,很真。感情饱满。
    这是现在很多作者应该学习的地方。
    最早感动于她的诗,后来感动于她对原乡孜孜不倦的探求。
    总的来说,她的书总能令人感动。
  •   席慕容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台湾文化的典型作品
  •   还没看完。席慕容的诗看的也不多。只是很喜欢封面和版式设计。内容因为阅历关系共鸣的地方不多。感觉是很淡又很浓的情绪和纪事吧。
  •   有台湾风格,很不错,让人觉得很宁静
  •   还以前的比可能差一点,喜欢他的画可以买。
  •     有些人,天生就是歌者、舞者,席慕容,天生就是文字的精灵。因为相信文字隽永的魔力,可以记录历史承载情感,于是她不断的、辛勤的在纸上酝酿。因为文字,即使已经接近暮年,但是内心依然如少女般灿烂如花。
      踏着轻快地脚步,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前行在花与梦的海洋。即使世界阴雨连连她也能拨开重重的乌云,让阳光铺满大地。席慕容身上散发出如母亲般温馨的关怀力量,她紧贴着大地,与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密贴相连,所有的形容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聆听最真实的呼吸。
      
      所谓的美丽,不是堆砌着风花雪月、歌舞升平 ,是那点滴平凡中透露出的生的浪漫。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的来源于质朴,最高的艺术也归于质朴。于是梵高的向日葵用夺目、粗重的线条描摹着,不解的人无法看出那个灵魂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奔放。诗人的伟大就在于即使是一挥手的踌躇也可以被他们想象做万千语言的汇集。他们赞美的不仅仅是广袤的星河,更有的是琐碎的生活。即使是一封信、一篇日记,他们也可以把它变成热情洋溢的散文。因为曾经看过很多的书信被编译成的书,一直惊叹着那些作家、诗人们的内心是如此纯净优美。跟别人说写信的时候,大家总会说第一句准写“我现在正坐在xxx给你写这封信”,然后讨论着今天猪肉又涨价了、谁又恋爱了、考试接近了等等话题。尝试着用古文跟同学促膝长谈一下国外的局势以及当今的社会问题,发现用起文字来显得苍白无力,连自己都没有激情读下去。叹息着自己顶着文学青年的名头却如此乏善可陈。那种灵性与洞悉一切的闪耀着整个人类灵魂智慧的光芒不是所有人所能拥有的。
      
      生如夏花般灿烂,羡慕那些可以自由的将灵魂奉献给心的人。人的生命短暂的不过是地球的一次叹息,所谓灿烂星河,是漫长的存在冷漠的窥视,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存在。这样渺小的人却是这样努力的让时间记录下他们的痕迹。
      对于平凡的人,拥有大笔的金钱和似锦的前程是永远的追求。于是,瞥见的只是那一亩三分地,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井底之蛙,或者更加不如。起码,青蛙的还依然记得自己可以跳跃。而人,放弃的是自己的心和热情。8岁的时候,可以大放厥词的说,我要周游全世界;18岁的时候可能依然将这个梦想放在心底;等到38岁,被所谓的生活压的无法喘息,连周游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即便某天猛然想起也是一笑了之,哪有那么多的钱,那么多的时间。我们就像蝼蚁,每天忙碌的进进出出,最终还是被时间一口吃掉,灰飞烟灭在它的胃液中不留一丝残渣。
      席慕容,把她比作土壤微生物吧!身体与土壤紧紧缠绕,气息可以带动了周围的空气,她的每次呼吸都会将空气中可以谱成乐曲的残章收集,积蓄于胸中,待到时机成熟时喷薄而出,汇聚成华美的乐章。即使某天消失,还会留下与土壤交流的通道,可以让后来者继续利用。即使渺小也能永恒。
      
      与其让生命来挥霍我们,不如我们来挥霍生命。
  •     读完那首七言绝句中的“伫立中区还四望,天穹低处尽吾乡。”眼泪猝不及防的簌簌的落下来。本是喜悦的诗句硬是让我悲从中来。
      
      很奇怪,说起故乡,第一个想到的不是那个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小屋,而是母亲。小时候,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她吵架斗嘴,她让我往南我偏偏往北,反叛而又乖张,让母亲无可奈何。但是,初中升高生的时候因为50岁的姑姑因癌症去世了,让我陡然感到生命的脆弱,可以在转瞬间消失与尘世。
      
      母亲的父母去世后她已经基本不会原来的家了,也就是她的“老家”。因为那里空余一座无人居住的房屋,亲戚们也作鸟兽散各奔东西了。母亲说回去只是徒增悲伤而已,又没什么人,回去也没意思。仿佛去世的父母也带走了他们共同拥有的家乡。老人去世后的几年,母亲经常从睡梦中惊醒,满脸泪痕,带着哭腔说外婆站在床前告诉她在下面过的不好,说着说着泪就又流了下来。父亲就抱着她说没事,没事,明天我们买些纸钱给他们捎过去,他们这是想你了让你看看他们。
      父亲说过,当你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依然是个孩子,于是长大的速度也会缓慢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老人的人显得更加年轻的原因。但是一旦你失去了他们,衰老也会如期而至。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你享受着温暖时有人突然扒走了你身上的棉衣,让你暴露在凛冽的寒风下。
      
      其实,家不家的什么都不重要,代号而已。最终要的是有你想念并且想念你的人。
      最悲惨的是,尽管你知道那个叫做某某的地名曾经是你日夜想念的故乡,但却有一天发现已经无法回去了。可能那里已经荒无人烟,但是最多的是已经没有了回去的理由,那些省亲、拜访的理由。对于别人的问起,你只能回答,家里没人了,回去没意思。这也是我的母亲经常讲的,所以我切身感受着这中无处寻觅故乡的辛酸与悲凉。
      有次自己犯了错,母亲恨铁不成钢恨恨的说,看她以后不再了我一个人怎么过日子,突然瞥见她鬓角微白的头发,胸中马上涌上一股酸意,故作坚强的憋着不让泪流出来。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大人宁愿砸锅卖铁也要维持父母残破的生命,不仅是要仅孝道,更多的,父母已经成了一种感情的寄托,一种精神的支撑,撑天柱倒下的后果必定是山崩地裂。
      
      席慕容的父辈念着想着的土肥水美的家已经淹没在了滚滚的黄沙中,但是,“她回家,却又族人千里相迎,滚滚黄土坡上,有人端着奶茶,有人带着酒壶,有人为她隆重地穿起蓝色的蒙古长袍,牵着马,有人为了这样的相见泪水涟涟,端着一碗酒,却久久说不出话来。”她是这样的幸运,久别后还能寻到故乡,寻到故乡的人。她身体里的血液此也已经与蒙古的草原混合成了最壮美的斜阳。
      
      Ps:最希望的就是每次回家能够喊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这才是真的回家呐!
  •     
      
        在人人微博的时代,曾红极一时的爱情诗圣手席慕容也开了微博,并发表多篇旧作。近日在新书《白垩纪》宣传期被问及“织围脖好玩吗”的席慕容却一脸错愕地表示并不知情,也许是出版方的操作。席慕容自称是个山顶洞人,不喜欢网络世界,很享受现在的安静生活。
      
        时间: 2011-01-22 来源: 广州日报 撰文/图片整理 本报驻上海记者 巩一璇
      
      
        曾反感被称为“诗人”
      
        自从2009年在大陆出版了散文集《追寻梦土》以后,席慕容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论她的蒙古故乡情结,并声称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写爱情诗的女人。席慕容表示,她虽然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但对于别人安排她做的事情,她不喜欢的话会选择逃避。比如总有人问她对现在诗坛或者文坛的看法,她说,“写诗写文章只是我的兴趣,我没有什么扎实的理论根基去观察别人的问题,所以你让我从一个观察家或者学者的角度去谈这些问题,我是不会的。”
      
        在她的新书《白垩纪》里还透露了一个秘密,当年因写爱情诗而走红诗坛的席慕容,却一度想要就此搁笔,非常反感自己被归类为“诗人”。被问及此事,席慕容解释当年只是为了兴趣而写诗,哪知就这么“走红”了,更让她意外的是,畅销的作品也为她带来了闲言碎语,有人质疑她是用了“非常规”手段而出名。直到她父亲去世之后,一个意外的机缘,让她得知成为一名诗人让她父亲感到很骄傲,席慕容才由此释怀,继续她的诗歌创作。
      
      
        不会做饭的家庭主妇
      
        现在台北居住的席慕容,家里养了三只猫。据席慕容的先生刘海北透露,席慕容是个“上得了厅堂,下不了厨房”的“名妻”,对此,席慕容并不掩饰,她说,“我最糟糕的问题在于,所有的事情我都会预先准备,但唯有吃饭,从来不准备,我总是饿了才想到要吃饭。”
      
        常被丈夫抱怨是一个“最爱煲电话粥的太太”的席慕容,常常一打电话就是一个小时,有时读到好诗或者写了满意的作品,都会打电话给朋友说“耳朵借我一下”。此次接受采访的席慕容也一时兴起,当场朗读了一首近作《昨日》。“不知道它躲在什么地方,细细地妆点着自己/我的今天从不想和我见面,总是要等到过了明天,又再过了明天,之后/当暮色层层下降,在路边一间亮着灯的小客栈里/它才微笑着,姗姗前来/带着花香、带着溪水、带着阳光/与我把酒言欢,让我含泪惊艳。”
      
        对话席慕容:
      
        为《巨流河》写了两首诗
      
        广州日报:您在新书里写到和齐邦媛的交往,您是什么时候认识她的呢?
      
        席慕容:我运气很好,20多年以前就跟齐老师相遇了。有时候她会打电话过来,通常是我打电话过去,她如果有空的话,就会跟我讲一些英国文学、西方文学或者中国文学上的事情,我每次听她讲完,就好像上了一个小时的课。这二十多年里面,我得到过很多她的教诲。
      
        我将出版的诗集里面,就有两首是读了她的《巨流河》后写的,我写第一首的时候没敢跟她讲,结果那首诗发表后,齐老师打电话给我,问:“这首诗是写给我的吗?”我觉得好高兴,因为她看明白了。她的《巨流河》很了不起。
      
        广州日报:聊聊您跟三毛的交往经历吧。
      
        席慕容:我很喜欢她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我还不认识她的时候就读她在报纸上刚开始发表的文章,我读得高兴得不得了,还让我学生去读。我还记得她骗她的丈夫说,他们吃的粉丝是冻住的春天的雨。我跟她是在朋友家聚会时见面的,她真的是一个待人很亲切的人,这一点真的是不容易的。我记得有一天我跟她在马路上见面,我去洗我的车,她刚好洗完她的车要走,她看见我就说,“你的车子很可爱哦”。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她真的是一个很愿意让朋友高兴的人。
      
      
  •     记忆中,伴随着我走过青少年时期的有两位台湾女作家,一位是流浪的三毛,另一位就是席幕蓉。如同深埋在记忆褶皱里被蕴酿成形的情怀,她们就像我们对那个远去的时光的怀念,在印象中盘旋着温婉悠扬的回声,时隔多年,在这样一个有点寂冷的冬日雨夜,拾起并再次感受着灵魂重逢的悸动。翻阅着她的这本《白垩纪》,扉页上有题词,“我所知的,并非我这一生所能尽言”----于是我想,我在这里所说的,所感知的席慕蓉也并非我这了了几句所能尽言。
      
      从《一棵开花的树》到《天穹低处尽吾乡》,席慕蓉完成了她从诗人到画家散文家的身份转变,她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的“席慕蓉热”到拒绝写诗到专注于更辽远生命的沉淀,让她从诗文到画都取得不蜚的成绩。成为诗人,无疑是需要天赋的,席慕蓉也曾说,关于诗“我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在灯下,在芳香的夜晚,等待它来到我的心中”,诗于她,便是从心中开出的绝美的花。当她在 “岁月的累积和沉淀”“慢慢过日子”,于是那些生活中的点滴也凝成了这部关于乡愁,关于时光,关于生命,关于岁月的散文集《白垩纪》。同样的优美动人,同样充满画面感的感性文字,同样的悠远况渺的情绪也再次勾起我们流转生命中无尽的感概。生命的安宁静好和心境的淡泊通达,那些美和芳香的爱,在她的笔下流淌,让我们也沉醉于这种灵动的永恒之美中。
      
      席慕蓉原籍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她曾说自己的蒙古名叫做穆伦,大的江河的意思,因为“岁月如一条曲折的闪着光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所有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觉正交织在我心中存在”----《白垩纪》里镌刻的便是生命中的悲欢记忆,便是铭记永远的岁月时光,便是深沉而宁静的故土回望。我想当这部集子的名字如诗一般闪现时,这一定就是那种“生命的狭路相逢”,一瞬而定格,如宿命,无可逃避。
      
  •     
      
      瑟瑟竹寒风清扬/文
      
      有些人,天生就是歌者、舞者,席慕容,天生就是文字的精灵。因为相信文字隽永的魔力,可以记录历史承载情感,于是她不断的、辛勤的在纸上酝酿。因为文字,即使已经接近暮年,但是内心依然如少女般灿烂如花。
      踏着轻快地脚步,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前行在花与梦的海洋。即使世界阴雨连连她也能拨开重重的乌云,让阳光铺满大地。席慕容身上散发出如母亲般温馨的关怀力量,她紧贴着大地,与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密贴相连,所有的形容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聆听最真实的呼吸。
      
      所谓的美丽,不是堆砌着风花雪月、歌舞升平 ,是那点滴平凡中透露出的生的浪漫。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的来源于质朴,最高的艺术也归于质朴。于是梵高的向日葵用夺目、粗重的线条描摹着,不解的人无法看出那个灵魂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奔放。诗人的伟大就在于即使是一挥手的踌躇也可以被他们想象做万千语言的汇集。他们赞美的不仅仅是广袤的星河,更有的是琐碎的生活。即使是一封信、一篇日记,他们也可以把它变成热情洋溢的散文。因为曾经看过很多的书信被编译成的书,一直惊叹着那些作家、诗人们的内心是如此纯净优美。跟别人说写信的时候,大家总会说第一句准写“我现在正坐在xxx给你写这封信”,然后讨论着今天猪肉又涨价了、谁又恋爱了、考试接近了等等话题。尝试着用古文跟同学促膝长谈一下国外的局势以及当今的社会问题,发现用起文字来显得苍白无力,连自己都没有激情读下去。叹息着自己顶着文学青年的名头却如此乏善可陈。那种灵性与洞悉一切的闪耀着整个人类灵魂智慧的光芒不是所有人所能拥有的。
      
      生如夏花般灿烂,羡慕那些可以自由的将灵魂奉献给心的人。人的生命短暂的不过是地球的一次叹息,所谓灿烂星河,是漫长的存在冷漠的窥视,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存在。这样渺小的人却是这样努力的让时间记录下他们的痕迹。
      对于平凡的人,拥有大笔的金钱和似锦的前程是永远的追求。于是,瞥见的只是那一亩三分地,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井底之蛙,或者更加不如。起码,青蛙的还依然记得自己可以跳跃。而人,放弃的是自己的心和热情。8岁的时候,可以大放厥词的说,我要周游全世界;18岁的时候可能依然将这个梦想放在心底;等到38岁,被所谓的生活压的无法喘息,连周游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即便某天猛然想起也是一笑了之,哪有那么多的钱,那么多的时间。我们就像蝼蚁,每天忙碌的进进出出,最终还是被时间一口吃掉,灰飞烟灭在它的胃液中不留一丝残渣。
      席慕容,把她比作土壤微生物吧!身体与土壤紧紧缠绕,气息可以带动了周围的空气,她的每次呼吸都会将空气中可以谱成乐曲的残章收集,积蓄于胸中,待到时机成熟时喷薄而出,汇聚成华美的乐章。即使某天消失,还会留下与土壤交流的通道,可以让后来者继续利用。即使渺小也能永恒。
      
      与其让生命来挥霍我们,不如我们来挥霍生命。
      
      
      
      出处:九久社区 http://club.99read.com/comment/replyComment.aspx?cmtid=12902602
      
      
      
      
  •     买它,只是因为是席慕容写的,买来当晚只是想随手翻翻,结果就翻了大半,原来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她流动的文字。
  •   这两个人,如影随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