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比利时] 阿梅丽·诺冬 页数:157 译者:胡小跃
Tag标签:无
前言
新世纪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方面依托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和权威机构,每年一度评选世界各国优秀长篇小说,并将获奖作品集成“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出版;另一方面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高度关注世界各国最新出版的特色鲜明的优秀长篇,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人文版外国文学长篇小说翻译出版的豪华阵容。 这套“新世纪外国畅销小说书架”的编辑设想则是在上述豪华阵容中以市场表现为主要依据进行遴选,充分体现我们对于广大读者阅读兴趣的尊重。列入“书架”的作品,内容生动,可读性强,一经问世,便畅销全球,深受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读者喜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入选作品不仅风靡全球,其中不少还是世界各种文学大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之作,这表明了经典和畅销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统一体。 本丛书将分辑出版。第一辑共二十种,以本社初版时间为序编号排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外国畅销小说的历史脉络。同时我们也寄望这套丛书能以其既有的品质续写新的畅销奇迹,并有新作品源源不断地充实进来。在编辑遴选过程中,限于版权与视角诸原因,不周全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第二辑补记 “新世纪外国畅销小说书架”第一辑二十种推出后,受到广大读者好评,为此,我们再为这个小小的书架增添新作十二种,恳请广大读者继续不吝赐教。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内容概要
中学教师埃米尔退休后与妻子朱丽叶搬到乡下,打算安度晚年。刚住下来,惟一的邻居贝尔纳丹就来敲门。他们起初以为只是礼节性的拜访,可贝尔纳丹从此每天午后四点准时来到,来了又不说话,干坐两小时后又准时离去。 埃米尔尝试逃离和装病,但邻居照来不误。埃米尔终于忍无可忍,把贝尔纳丹轰出了家门。但两天后的一个深夜,他听到贝尔纳丹家有机器的声响,好奇地过去一看,发现贝尔纳丹竟躺在汽车的驾驶室里,开着汽车的发动机想中毒自杀…… 故事奇特,语言幽默,对话精辟,富有哲理,被视为诺冬的代表作,曾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一九九五年度最佳图书。
作者简介
阿梅丽·诺冬,比利时法语小说家,目前法国最畅销的文学作家之一,至今已出版十多本小说,本本畅销,创下法国出版界的奇迹。她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法国书商奖、阿兰-富尼埃奖等文学奖,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戏剧,已有三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其作品。 诺冬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三日生于日本神户,父亲曾任比利时驻日本大使,后调比利时驻中国大使馆任职,诺冬六岁那年随父亲来到北京,在三里屯住了两年,并根据这段经历写成小说《爱情与破坏》,受到读者欢迎。《午后四点》出版于一九九五年,是诺冬的第三部小说,故事奇特,语言幽默,对话精辟,富有哲理,被视为诺冬的代表作,曾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一九九五年度最佳图书。
章节摘录
我坚持第一种说法,即一切开始于一年前。 有些屋子是发号施令的,它们比命运更威严,一眼看上去就会被它慑服。应该住在那种屋子里。 快到六十五岁时,我和朱丽叶想在乡下找座房子。我们一看见那座屋子,马上知道就是它了。尽管我讨厌用黑体字,但我还是想用黑体字来表示它,因为我们永远也不会再离开这屋子,它在等待我们,我们也一直在等它。 一直在等它,是的,自从我和朱丽叶结婚起。算起来,应该有四十三年了。事实上,我们已经结婚六十年了。我们是预科班的同学。开学那天,我们相遇了,相爱了,从此再也没有分开。 朱丽叶早就是我的太太,也是我的姐妹和女儿——尽管我们同年,只差一个月。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没有孩子。我永远不需要第三者:对我来说,有朱丽叶一个人就够了。 我在中学里教希腊和拉丁文。我喜欢这个职业,我与不多的几个学生关系密切。然而,我等待退休,就像神秘主义者等待死亡一样。 我并不是胡乱比较。我和朱丽叶一直渴望摆脱普通人所谓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已被减少到不能再少了,但我们还嫌多,甚至觉得我们的婚姻也是一个落俗套的形式。 我和朱丽叶都希望快点到六十五岁,我们想离开这个浪费时间的世界。当了一辈子城里人,我们渴望到乡下去生活,这不单单是因为热爱大自然,更多是出于对孤独的需要。这种强烈的需要与饥、渴和厌恶相似。 看到那座屋子时,我们如释重负:这么说,我们从小就梦想的地方真的有啊!我们曾斗胆梦想过,那是河边的一块林间空地,上面有座屋子。就是这屋子,漂亮、隐蔽,墙上爬着一棵紫藤。 离那里四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莫沃的村庄,在那里能买到我们所需的一切。河对岸隐约有一座屋子,房东告诉我们,那里住着一位医生。如果我们想高枕无忧,没有比住在这里更好的了。我和朱丽叶遁世隐居,而在离我们隐居地三十多米的地方却有一位医生! 我们一刻都没有犹豫。不到一个小时,这屋子就成了我们的屋子了。屋子并不贵,也不用装修。我们觉得在这件事上,毫无疑问,我们鸿运当头。 下雪了。一年前,我们搬家的时候,天也下着雪。我们欣喜若狂:从第一天晚上开始,这几厘米厚的白色的东西就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到家了。第二天早上,我们觉得,在这之前的四十三年,我们不像是在自己家里,尽管我们在城里的公寓一住就是四十三年,从来没有搬过家。 我终于可以全身心地照顾朱丽叶了。 这很难解释:我从来都觉得跟妻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够多。六十年来,我给了她什么?对我来说,她就是一切。她也说我是她的一切,但我还是深深地觉得欠她太多。这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好或者平庸,而是因为朱丽叶除了我之外没有别的任何东西,也没有别的任何人。我过去是,现在还是她的生命。想到这里,我心里很难受。 刚搬到这屋里的前几天,我们做了些什么?我想,什么都没做,除了在林中散了几次步。森林是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我们常常停下脚步,惊讶地四目相视。 除此以外,什么都没做。我们到达了我们从小就想呆的地方。突然间,我们知道了这就是我们一直渴望的生活。如果我们的宁静没有被打破,我知道我们会这样一直生活到最后一刻。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任命你去打仗,我让你自由地开战,然后,我将双手捧着你被子弹打穿的乌黑的脸……” ——伊夫·博纳富瓦
编辑推荐
诺冬把她这个无伤大雅的小故事演变成了一场让人无法抗拒的闹剧。书中充满让人厌恶的描写和罕见的黑色幽默,你需要有钢铁般的意志才能抵抗阅读它的乐趣。在这个平庸的时代,没有人敢惹毛自己的邻居,但这个残酷的比利时女人却跳出了俗套。她才不管什么委婉用词、敏感神经。面对丑陋的身体和精神,她选择发出剌耳的笑声。见鬼的是,这却引起了广泛共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