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赵晓岚 页数:244
Tag标签:无
前言
南宋成淳(1265-1274)年间,金国已灭亡了三十多年,但腐朽的南宋统治者不但无力北上收复中原,反而在北方新崛起的蒙古民族的进逼下,面临着亡国之祸。国势风雨飘摇,呼唤着忠臣良将。可是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人物呢?南宋都城临安,虽然依旧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煜《望江南》),说不尽的繁华热闹,但多的是争权夺利、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少的是精忠大义、力挽狂澜的英伟奇才。寻寻觅觅之中,终于有人想起了冷冷清清处的他,想起了他的远大志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起了他的英雄热血:“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也想起了他的奇谋远虑和报国无路的悲愤:“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于是,在江西铅山县阳原山中的一块墓碑前,就多了一些从远方来祭拜凭吊的人。这天,有个叫谢枋得的人来到了这里,因天色已晚,他就在墓地附近的一座寺庙里住下了。
内容概要
辛弃疾被认为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领袖,曾写下许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也有婉约细腻地表达儿女情长及其日常生活的妙词。而他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又是別一番曲折动人。百家讲坛主讲人赵晓岚教授继评说李煜(《赵晓岚说李煜:林花谢了春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之后,又对这位“醉里挑灯看剑”的词人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进行了绘声绘色地讲述。书稿对讲演稿作了较大的补充、修改,主要是在各章新设置了一些悬念,增加了传奇性,使之更具可读性。
作者简介
赵晓岚,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
书籍目录
序章第一章 少年志士第二章 起义南归第三章 三献奇计第四章 政坛新星第五章 铁腕平乱第六章 建军风波第七章 贪酷疑案第八章 闲退岁月第九章 英雄相惜第十章 道义情深第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十二章 词坛飞将附录 辛弃疾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少年志士北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宋之间的一场战争,使“靖康”二字从此成为汉民族一个耻辱的印记。金军的“斩首行动”获得成功,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1127年在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后仓皇南逃,最后在临安(今杭州)临时安顿了下来,建立了南宋,而北方中原的大片土地,则成了金兵的跑马场。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了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据南北半壁江山的局面。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氛围中,辛弃疾于高宗绍兴十年(1140)五月十一日出生在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一个叫四风闸的地方,一段复杂而传奇的人生也由此揭开了序幕……一公元1153年年底,在山东境内,一群读书人正风尘仆仆地赶往金国的都城燕京(今北京),准备参加第二年元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少年,相貌还有几分稚嫩,双目却神采焕发,话语不多,显示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老成。……
后记
两年前接受《百家讲坛》讲座任务的时候,就是打算讲述辛弃疾的,虽然编导安排先讲了另一个我也很喜欢的词人李煜,但内心的天平其实更倾向于辛稼轩。这不仅因为我在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门下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时,研究的对象就是辛弃疾,我的出站报告是《辛弃疾文化析论》(书稿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另行出版);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中国土人的责任感与悲剧感: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理想,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命运,尤其是“醉里挑灯看剑”的向往和无奈,实在是说尽了中国文化史上历代志士报国无沙场的悲哀!比之李煜,他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与所设定的人生理想之间同样发生了错位,但由于时代与社会的原因,辛弃疾身上更加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国士大夫的多元性文化因素,因此,他的生命承载较之李煜更为丰富和厚重,他的悲剧命运也更令人扼腕叹息。辛弃疾有两句词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面对着辛弃疾这座不老的青山,我看到他的感觉总是非常的可爱,因此也非常地喜欢。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辛弃疾》:《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