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玛里琳·鲁宾逊 页数:265 译者:李尧
Tag标签:无
前言
玛里琳·鲁宾逊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于一九四七年出生在爱达荷州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父亲约翰·萨默斯、母亲埃伦·萨默斯都是普通劳动者。一九六二年高中毕业后,玛里琳·鲁宾逊到布朗大学学习宗教和写作,一九六六年获学士学位后到法国西北部雷恩的一所大学教了一年书。之后,她又回到美国,在华盛顿大学继续学习。一九七七年,玛里琳·鲁宾逊以一篇关于莎士比亚《亨利六世》的论文获博士学位。她曾经在美国各地工作,包括在马萨诸塞州度过二十年最美好的时光。现在,她在爱荷华大学教写作。 鲁宾逊尽管远离故乡爱达荷州,但她从来没有忘记童年时代在那块辽阔、荒凉的土地经历的艰辛。她不但和那里的亲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始终笃信伴随她成长的宗教。她曾经说,在这个世界上,她最珍视的书是《圣经》。怀着这样的赞美之情,她写过不少关于《圣经》的论文。这些文章视角独特、论述深刻,出版后颇受好评。
内容概要
《基列家书》获2005年普利策奖,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最喜欢的当代小说之一。小说讲述的是:年事已高、来日无多的埃姆斯牧师给七岁的儿子写下这部“家书”,历数了小镇基列一个牧师家族从南北战争到1956年一个世纪以来经历的变迁与辛酸,使这封“家书”成为一部浓缩的美国近代史。发生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的小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个个鲜活、生动.特别是老牧师对爱妻、幼子刻骨铭心的爱,以及同为牧师的祖父身穿血染的衬衫、腰别手枪在讲道坛上大声疾呼.号召会众为消灭奴隶制而战的传奇经历,更是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作者简介
玛里琳·鲁宾逊(1943- )是衣阿华大学衣阿华作家工作室的固定教职员。她1980年创作的小说《管家》获得国际作家协会海明威最佳小说处女作奖。《基列家书》是她的第二部小说,得到评论界的广泛赞誉,并获得2005年普利策奖、2004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和2005年大使图书奖。她的第三部小说《家园》入围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2009年橘子奖。
章节摘录
然后,父亲向她打听祖父的情况,她说:“哦,没错儿,他来过这一带。”她不知道他已经去世,但是知道他有可能埋在哪儿。她朝还算得上一条路的地方指了指,顺着这条路就能走到我们想去的地方——离这户人家不到三英里。杂草丛生,淹没了那条路,但是车辙依稀可见。因为泥土板结,“路”上的灌木长得比较矮。我们绕那块墓地转了两圈儿,看见两、三块墓碑倒伏在白草萋萋的坟丘之上。转到第三圈儿,父亲注意到一根篱笆柱子。我们走过去,看见几座坟丘。大约七座或者八座,排成一排,后面是半排,都被棕黄色的枯草淹没。我记得,那种残缺不全在我看来充满悲凉之感。我们在第二排发现一个标记。有人把一截原木的树皮剥掉一块,把好多枚钉子钉进去一半,再弯下来,砸平,组成REV AMES——“埃姆斯牧师”这样几个字。R看起来有点像A,S像倒写的z,但是不会有错。 那时天色已晚,我们只好先回到那个女人的农庄,在她家的蓄水池里洗了洗手,从她家的井里取了点水喝,在她家的干草棚里睡了一晚上。她给我们端来玉米面糊糊当晚餐。我爱这个女人,就像爱第二个妈妈。我爱她,爱得热泪盈眶。第二天,我们天不亮就起床,帮她挤牛奶,劈引火柴,还从井里提了一桶水。她把早饭端到门口等我们。玉米粉煎饼,上面抹了黑莓果酱,还放了一小勺顶层乳。天色未明,寒气袭人,我们站在门口台阶上吃热乎乎的煎饼,觉得简直美极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基列家书》是一部优美的作品——抓人,严肃,明白易懂。罗宾逊的语言有一股精神力量,在当代小说中极为罕见。 ——詹姆斯·伍德《纽约时报书评》 鲁宾逊的语言美丽动人、惊人地准确……读《基列家书》是一次温馨的旅行。 ——杰里米·杰克逊《人物》杂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